Sunday, October 14, 2012

月亮是文学的母亲 ZT


椰子



每一次认真看一眼月亮的时候,都觉得月亮是孤独的。

她不论是很大很圆、颜面泛红,还是像一个黄澄澄的盘子,还是宛如一颗纽扣高高挂在天上冷冷清清的样子。不论地上是热闹繁华的城市,还是一片片寂静的村庄。不论有多少喁喁细语的恋人牵手走在皎洁的月光下,还是多少思乡的人赋予月亮无尽乡愁的意味,她都是孤独的。

月亮就是月亮,她从不和身边的星星搭讪说话,就是和自己在一起。孤傲是月亮的性格。其实月亮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这只不过是我的臆测罢了。

人间若无月亮,该是多么的乏味啊。因为没有月亮,人间就没有了一个把孤独寄托出去的星球,仿佛写了封感情饱满的信,却发现无处可寄。要说的话,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去说。人间会少了太多灵感,因为很多人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思考,也才有灵感。

人间若无月亮,也就没有了美好而含蓄的感情能够流露的气氛和场所。恋人们首先就如迷失了方向的羊羔般寝食难安而踯躅不已了。偶尔的星光灿烂无月天是有趣的,也是深邃的。但群星毕竟不比月亮的光华,因了她的位置,她照亮我们地球上黑暗的角落,使夜行人不至于在摸黑前行时磕破了膝盖,被荆棘扎破了额头。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可以想象月亮是怎样被人们需要和感激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古人有那么多关于月亮的细腻而伟大的作品的原因吧。

月亮是促发了文学的母亲,这是我今年暑期回国时看一位生活在杭州的作家麦家写的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感想。在那篇文章里,生长于农村的麦家用太阳和月亮来比喻生存和文学。他剖析了文学对他的父母为什么不是对他那种必须有的如粮食一样的东西。他父母关心的是有好收成,也就是指望有好太阳,风调雨顺,就心满意足了,他们不需要文学,不关心用文字来表达感情的文学;他们的生活很需要太阳,而月亮只是提醒他们该睡觉了的时钟而已。

作家没有看不起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父母的意思,只是他知道了,不是什么人都有对文学或对文字的痴迷眷恋的。文字能当饭吃吗?不能,那么是否文学就是无用的了?这些天看到大家为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欣喜,令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在一个互联网主宰的时代我们仍然丝毫没有减少对真正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的渴望。

如果大家都觉得文字能当饭吃吗这个问题很合理,那么也可以问感情能当饭吃吗?如果不能,为什么有人能因为感情的事之不如意而不想活下去呢?为什么有人会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体验过爱情这辈子就算白活了呢(电视剧《家常菜》中的男主角刘鸿昌说的一句话)?可见人除了吃饭,还会有另一些需要。生命之上,还有一个更高意义的、更美妙而值得去追求和为之去痛苦的层次,这就是感情。感情可以说是人的第二个生命。不过对一些停留在生存阶段的人,感情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人与人的不同并非本质的不同,而是由于生存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了对感情需要的不同。

月亮和太阳,可以说分别是黑夜与白天的象征。太阳的功能自不必赘言,没有太阳就没有万物也就没有人类的延续。那么月亮呢,她可有可无吗?我说不是,月亮也是不可少的。月亮是能让人产生在太阳下面产生不了的情感的源泉,这种情感的源泉就是文学的前提。月亮和太阳也如中国哲学里的阴与阳,谁也不能离开谁而独立存在。

其实所有的人都会像需要太阳那样需要月亮,尽管有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这也许还和人性有关,再外向的人,也有不愿向人透露的秘密和心里话,更不要说天性委婉或羞涩的人。月亮给人一种安全和坦然的感觉。月亮的清凉能把人带到一个深远的境界,让人可以直视自己,而又不觉局促慌乱或悚然震惊。

相比起太阳来,月亮不那么受人瞩目。有人会说,你的性格很阳光,但是没有人会说,你的性格很月亮。月亮好像从来不会具备中国社会追求的主旋律的那种军歌般嘹亮的气势,反而被戴上了阴暗面的帽子。月亮自古以来就是离愁别绪的象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的诗写尽了月亮的美和人间对月亮寄托的复杂情感。可以说月亮的阴晴圆缺被敏感的文人拿来作为人生遗憾的代名词了。

今天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忽然想,我们习惯拿月亮来比喻人生有缺憾也许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她自己呈现给地球人的全部面貌,不正是一种完整吗?完整是不是也是完美?什么都有了,除了还算称心的生活,还经历过或经历着失意、挫折、忧虑、甚或愤恨,这就是完整的人生,这完整不才是真正的而不是表面的完美吗?人生有遗憾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完整/完美。没有遗憾的人生首先不论其是否可能,就算是可能的,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任何遗憾,样样都是很完美”“很阳光”“好得不能再好的,这就没有遗憾了吗?为达到这样的完美,可能需要掩饰或牺牲自己的个性。而牺牲自己的个性会否也是遗憾?

我想,月亮的美是一种坦诚而真实、不求人附和的美。太阳常亮晃晃的,令人无法直视。她是朝气蓬勃的,但也是咄咄逼人的;只有夕阳,才令你感觉到可以放松一下而不需要总是紧绷着向上了。月亮是天地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提醒生活要转换到放松、休息、养心养生的阶段。人生需要奋斗,也需要放松,需要创造咄咄逼人、野心勃勃的东西,也需要慢下来,享受已经在身边的美好的东西。

今年的中秋节月亮,很亮很凉。我在月光下,看着被月光照亮了的一片白花花的草地,思念在远方的父母和妹妹妹夫。也真的感觉到月光的独特的美。黑夜其实有白天所无法企及的状态,那就是静谧和神秘。静谧并不是空洞的鸦雀无声,而是有内容的、表面平静下万物仍然在生长和活动的沉默的片刻。

在夜里,心的眼睛因为黑暗反而会看到很远,因为屏蔽了市井的喧哗而获得了片刻的安宁。月亮就是黑夜的眼睛,没有这眼睛,黑夜其实也失去了光源,就成了没有异议的黑暗。月亮产生了文学,让人的情感有了流淌起来成为江海的可能,让人心里秘密的话有了可以说的对象。宇宙的安排何其妙,有了月亮,才有了与文学有关的一切。而文学与技术,是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两极。也许可以说太阳代表了人类发明的技术,这两极:技术与文学,少了谁都不行。


2012
1013日写,1014日改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2-10-14 11:25:50



沙发。

椰子好文! 一口气读完它,觉得是笔者很有诚意的一篇佳作。 角度独特,既在预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理性的思考,加上优美的文笔,象月光下的流水,不为夺人眼目,静谧孤独地美好着。

谢谢椰子分享。






作者:深山兰

留言时间:2012-10-14 12:02:56



您把月亮说成是文学的母亲,很有诗意。

月亮在古人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和今人比较而言。现代,对于在严重光污染的城市中生存的人们,月亮的重要性被忽视了。

在科学上,月亮对于地球也是极端重要的。月亮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结果是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慢慢下降。每天的时间在延长。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的速率太快,其地表的温度要高一些。这对于远古时,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地面的温度也很高。月亮的这个作用有利于地球的表面温度的下调。月亮对于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得海洋中营养物质的不断地调整分布有一定作用。这对于生命从海洋中登上陆地是有很大作用的。随着潮汐而进入河口的海洋生物,会因退潮而留在浅水洼中。这对于刺激生物演化成两栖生物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生命开始登陆的预演。两位科学家写的《罕见的地球》一书,他们推出的宇宙中生命出现的概率公式中,月亮是一个因子。那作者认为,没有月亮,地球上高级生命的出现是不可能的。他并且把此点应用到整个宇宙,认为所有的行星要出现高级生命,一定比例大的月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虽然,我对于他们的分析方法基本赞同,但对此点有所保留。

在天文上,地球能拥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卫星(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几分之一。若月亮的质量再大一些,它和地球就会演化成一个双行星系统),其概率是很小的。这是真的。

我曾胡扯过一篇《月亮与古诗》的短文,为了献给那位善于写诗的女网友,她如今已离网而别。过一段时间再贴出吧。

李白的诗中写月亮达到疯狂的地步。我初步统计了一下,今天《李白全集》中近千首的诗篇中,写过月亮的达三百多篇。李白善于写夏月、秋月和冬月,而写春月则很少。李白经常是窥月待月邀月。我推测,李白大概在月亮比较丰满的夜晚,每晚都在静悄悄地望月。李白迷恋于月亮是有他特殊原因的,具体的原因,在此卖个关子,先不表。若有时间,我打算写一本小册子,暂叫作《追月欲成仙——李白的一生》。也许拿去印刷成文字。

谢谢您的美文!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2-10-14 15:09:18



椰子,
月亮是文学的母亲,非常诗意的表达。
月亮的孤独,也只有品味过孤独的人,才能读懂她。
月亮与太阳,感性与理性,文学与科学,很有寓意的对比。

喜欢你这篇美文!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2-10-14 15:13:29



月亮与太阳不同之处是可以直视,而直视代表一种陈诚,当你直视对方的眼睛的时候,没有畏惧,也没有隐藏。。。
生活中,对面的眼睛可能会移开,你的真诚没有回报,但月亮不会这样。。。
因此当你孤独的时候,你有一个陪伴你一同孤独的月亮,因为圆月时节星光都被月光淹没,天空上只有月亮,一颗孤独的看着地球的眼睛。 大概这是人们把月亮与孤独联系的原因,而当你孤独的时候,就更想留下自己的思绪,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不同。当人们写月亮的时候,一定是写自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