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ohnfan
也借用宽班引用的一句话作为构图的原则来谈谈我个人对构图的理解。
什么是感觉? 这里包括作者的感觉和读者的感觉。 构图是视觉的游戏,没有原则不代表对视觉习惯不需了解,更不是三岁小孩的随机构图。 就从物体的位置来说,图像的中心让人感觉四平八稳,安全,平衡。 图像的边缘让人觉得不舒服,不安全,不平衡(这都不是贬义的), 这就是一种张力(tension)。 从中心到边缘,有无穷多的位置可以放主体,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感受,或者是作者想让读者有何感受。 既然有无穷多的选择,又何来二分,三分,六分的“原则”? 有些好作品甚至撞破南墙,意在画外,这又如何分法?
构图不是机械绘图,我反对将图画上线条,再用尺去量一量。 三分法无非是告诉人,居中太平稳,居边又太张狂(不是贬义哈)。 将物体放置在中线和边框之间比较折衷。 于是便有了三分之法,群而效之。 但是三分法的构图看多了又觉得三分构图太无味。 于是便出现了四分六分撞墙法。 撞墙派里又有了吻墙派,撞破鼻梁派,撞掉脑袋派。 记得前几天啊扑便有一张撞破南墙“张狂”三人行,印象很深。 位置的选择无非是感觉上的取舍,几分张力是合理? 合理都谈不上,就更不能成为原则。
写书和做论文有点相似,往往是先有论点,再找证明。 找张图画个井字,如果物体不在正中或边框,大致也就在这几条线左右。 如果拍匹马,无论是马pg还是马头在井字上,便可作为三分的佐证。 其实作者本人根本不会去用尺量。
如果构图有原则的话,那便是读者和作者的感觉,没有机械式的原则。 构图无原则,只有参考(There is no rule in composition, only guidelines)。 原则必须遵守,参考则可随意取舍。 何为参考? 这便是常年多看好作品好构图而养成的感觉。 而且感觉也是与时俱进,没有成规。 没见到一贯严谨的云大师也成了撞墙左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