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8, 2012

闯入那片荒野——2012峡谷日记 (外一篇)





















2012年6月17日 晴

依我们的旅行计划,今天是去Escalante Petrified Forest State Park (埃斯卡兰特石化森林州立公园)露营。我们先在Kodachrome Basin State Park( 柯达盆地州立公园)做了短暂的高温下徒步,与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地)毗邻的州立公园以它多彩的台地(Mesa)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选择了乡间景观路Cottonwood Road #400 号深入纪念地,渴望在这片神奇荒凉的土地上找寻到一些非常之观。

这次出行因为考虑到沿途复杂的路况,我们特意租了一辆吉普车。出行以来,我们的吉普第一次开上这样崎岖颠簸的乡间土道(Scenic Backway)。待闯进这国家纪念地,旷野的景象让我们兴奋异常。这个纪念地本来没在旅行计划内,因此,除了一张地图,我们头脑中对此地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谁也不知道怎样的未知会在前方等待我们。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是美国最大的国家纪念地,位于犹他州南部,占地7571平方公里。单单从地图上看那片大大的黄绿色,便知道它的规模。几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都围绕在它的周边,如Bryce Canyon, Capitol Reef,Glen Canyon等,而这次我们没能造访的波浪谷(Waves)也在其中。进入纪念地前,从上面俯瞰,扑入眼帘的是辽阔的大漠,还有众多层层叠叠的多彩山丘。一旦进入大漠中,极目远眺,无边无涯,能看得到的就是遍布其中的斑斑点点的墨绿色、灰绿色的低矮沙漠植被和在这些植物中蜿蜒的红土路。车行旷野,绝少路人,仅一辆车,一家人,在这茫茫大漠中独行,虽说也会有些“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的无奈,但于我,更多的是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情。

夏季少雨高温的大漠之地非常干燥,我们开到一处几近干涸的河床,却有一潭积水卧在道路中央,一辆轿车停在路旁,两个年轻人在那里踯躅不前。积水潭面积不大,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深,只是不知路基是否坚固,有没有陷在里面的危险,这让我们多少有些犹豫。就此打道回府,真是心有不甘,只有冒险冲一把!我们和那两个年轻人打了招呼,先生开足马力,吉普车轰鸣着,一下子就冲过了积水潭。停下来等着,看到他们也顺利通过,我于是长吁了一口气,看来大家今天都有好运气。

扬起一路风尘,我们继续向腹地挺进。纪念地不负我们的苦心求索,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在大漠中央,平地拔起一些牙黄色的石墙,正在我们诧异时,Grosvenor拱门赫然挺立在眼前。这个罕见的、高达152英尺、跨度在99英尺的双拱拱门,气势恢宏,一点儿不逊于从照片上看到的拱门公园内那些著名的拱门。大漠中竟然修了从路旁到拱门的水泥步道,这是进入纪念地后所见不多的人工迹象。由于道路难行,来此朝拜的人屈指可数。这个拱门无论从形态还是色彩来说,都非常独特,尽管天气炎热,气温高达华氏103°F(39°C),我们还是在拱门周围徘徊良久,不舍得离去。

看过了拱门,我们又好奇着接下来会有何种“艳遇”。继续前行便进入丘陵地带,道路崎岖起伏难行,但路边的土丘多姿多彩,让人惊叹不已。当我们到达白杨山口(Cottonwood Narrows) 时,道路急冲直下,是大约四十五度的陡坡。我从没体验过如此陡峭的下坡路,觉得车就像要拿大顶一样倒立起来,也像在游乐园坐翻滚过山车那样,就要一个前滚翻倒栽下山坡,整个下坡的过程心提到了嗓子眼。穿过这个山口回望时,刚刚无暇顾及的景色让我欣喜不已。就在短短的一小段山口道路两侧,浓缩了红、橙、黄、绿、白、褐、灰七彩斑斓的土壤和岩石,而且很多小土丘还有非常美丽的纹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再继续往前赶路,这个山口就是我们此次纪念地探幽览胜的折返点。当吉普车高昂着头爬坡,从前窗根本无法看到道路,只能看到天空时,我们踏上了返程。先生说,如果不看两旁的土地,只看前窗,他有一种驾驶飞机凌空欲飞的感觉,这可真是一种终生难忘的独特驾车经历。

下午我们前往Escalante Petrified Forest State Park的营地安营扎寨,这个州立公园的营地依山傍湖,景色宜人。因为野外景观小路的感受让一川很有兴趣,研究了一番地图,他挑了一条明天的路,那也是一条景观小路,不仅是土路,还要翻山过岭,光听听这条路的名字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Hell’s Backbone,我把它译为地狱的背脊。先生嘴上说:儿子要考验爹的胆量和驾车技术啊。可说归说,说完了他便乐呵呵地答应了,我知道他自己又何尝不想一试呢?

计划从原来的十二号景观路改到了新路线,我们又不想放弃这一段景观路的风景,下午我们便专门去把将要错过的景观路跑了一遍,这一跑,便跑出了一段心惊胆颤。景观路实际是沿着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的外缘在走,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各异的峡谷可以远眺,那里也是从高处俯瞰纪念地的好地方。这段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段叫做Hog Back,与其称它为猪背,我更想叫它野猪背,因为野猪的背脊更高耸一些,和这段路的样子更吻合。这个路段的名字起得真是非常形象,这是一段两侧都是陡峭悬崖的山脊,从网上读来的信息看,两侧的深度都在1500英尺左右,对于晕高的我来说走这段路是绝对让我“肝颤”的。开这段路的司机恐怕就需要只盯着要去的方向,套用那句著名的电影道白“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如果不这样的话,一旦失足,恐怕“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到那时就剩恨自己没长翅膀了。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营地,晚餐之后是一英哩多看石化木的远足。爬上200多英尺高的台地,我们便在林中的小径周围看到一些散落的石化木。资料介绍,距今大约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到一亿五千五百万年前,这里是树木高达百尺的大森林,山洪暴发,这些树木被埋入泥沼。在缺氧的环境中,他们没有腐烂,经过百万年地下水的浸泡和其他一些复杂的过程,一些矿物质渗入树木的组织中置换了原来的有机物质,但仍然保持了原来细胞结构的完整无损。当这些大树的残躯再一次暴露在地表时,便成了这种色彩斑澜的石化木,含氧化铁的部分呈橘红、红和黄色,而含氧化镁的部分则呈蓝、黑和紫色。石化木的形成经历了如此漫长岁月,其珍贵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带走任何一块石化木,是来这里游客的自觉行为,这样后代子孙今后才能有幸看到这些散落在公园各处的大小不一、形态颜色各异的、美丽的石化木。我们自然也是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的。

丰富的一日在围火夜话中结束,一川钻进帐篷,点上蜡灯又在记他的旅行日志了。
Kodachrome Basin State Park 柯达盆地州立公园)


Kodachrome Basin State Park 柯达盆地州立公园)


俯瞰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地)


Grosvenor拱门


Grosvenor拱门


Grosvenor拱门


多彩的白杨山口 Cottonwood Narrows


石化木


石化木

-----------------------------------------------------------------



























非常之观在于险远

正当我们在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的旷野探幽揽胜、在野猪背上战栗的那一日,几千里之遥的温哥华,朋友读你千遍经历了他户外运动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刻,那一刻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2617日,父亲节这天,千遍和三个队友一起去登温哥华北部的皇冠山(Crown Mountain)。队友都有专业登山经验,所以此行的难度比较高。千遍已经安排好了今年八月去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行程,因此,他就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体力,增加一些登山经验。

虽说时令已是六月,但皇冠山依然冰雪覆盖,一派冬日景象。在登山过程中千遍感到体力消耗较大,在离峰顶不远处,他甚至动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后来队友叫停,大家午餐休息,让他补充了一些体力,于是,他决定勇敢登顶。毕竟那时距峰顶只有20分钟的路程了,对登山者来说,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都是很令人沮丧的事。成功登顶后,稍事休整,他们开始下山。

回程中山道陡峭,坡度达七十度之高。下山除了脚下的冰爪外,还需冰镐辅助。一次当千遍向下移动时,冰镐未能牢牢插入冰雪下的泥土里有效制动,结果冰镐滑脱,他大头朝下向山下坠去。

所幸,他被一个冰雪融化后的山溪所形成的雪洞挡住了。在雪洞里昏迷了短短的十多分钟,他被融化的雪水浇醒,他的第一反应是求救。找到不远处背包里的卫星定位发射器,他发现信号微弱,打算起身到洞口发出求救信号时,竟发现自己的右腿完全动弹不得,那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腿摔断了。拖着伤腿他挪动到洞口,把卫星定位发射器高举在手中伸向洞外,同时隔一会儿便发出一阵呼救声,直到听到队友的回应。

接到队友的报警,温哥华北岸救援队(NSR)出动了直升机赶到现场,几经周折,终于在天气略为放晴的十分钟里把千遍从半山腰营救出来。医生最终诊断结果,他只是右腿大腿骨折,除了些许擦伤及多处软组织受伤外,其它部位完好无损。

从落崖到被营救,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许许多多的巧合造就了千遍的幸运,那中间但凡有一个不巧合存在,悲剧就有可能发生。滑坠后,在自由落体状态下下落的大约150米过程中,假如撞上石头或树干,哪怕只是挂一下,由于下落速度势必造成极大的冲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假如没有雪洞阻隔,那么下面还有272米深的悬崖等着他,那时,粉身碎骨不是一个虚空的词汇;千遍只在洞中昏迷了十几分钟,便苏醒求救,如果不是如此,即使没有摔出生命危险,也会冻出个好歹; 老天爷在阴云密布的天气下略微放晴十分钟,给了救援队一个救护的好时机,仅需两名救护队员便成功营救,否则就需要增加到五十人以上的队伍,并使用一些大型设备,第二天再试,那么对身受重伤的千遍来说,其愈后结果都会是极为不同的;另外,千遍的队友中有一位专业护士,因此,为他做了现场及时救护,也有效地保证了他的伤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总而言之,很多的幸运和巧合导致了这个不幸事故中最大的万幸,那就是千遍他好好地活了下来。

我们全家峡谷归来,想到临行前和千遍做过多次有关峡谷游的咨询,这次一切都如计划的那样美好,完满,我便写信致谢,并告知我们已安全归来。本以为他正处在繁忙的暑期出行计划中,不知他人在黄石,还是非洲。不几日,接到千遍的电话,第一句话竟是“叶子姐,我出事了!”这句话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接着他向我大概叙述了事情经过。真是死里逃生,不幸中的万幸! 惊惧之后,随后的周末,先生和我专程去看望了他。虽说右腿里打了一根50厘米长的钢钉,还不能下地,但千遍的精神状态很好。

 “会有什么后遗症吗?”我关切地问。

“医生说这根钢钉不会影响今后远足和登山。”他还在谈登山,看得出,他对康复很有信心。

 “那今后还要去登乞力马扎罗山吗?”我试探地问他。要知道我第一次听他说要去登乞力马扎罗这个我心目中的圣山时,我是又羡慕又佩服。

“去!肯定会去的!”他坚定地点点头。是呀,那是他的又一个寻梦之旅,有梦,就一定要把梦想见诸于行动。先生和我都笑了,我们知道千遍是这样一个人,从那个风雪交加的圣诞节我们一起走雪鞋以后我们就知道了。

他理解的精彩人生为:人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美好的回忆源自于一段段精彩的旅行,而每一段旅行都是一个寻梦之旅。没有旅行哪里来的回忆呢?这实际上与我们的人生理念也不谋而合。有过这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经历,千遍发自内心的最强烈感受是:当我从手术后苏醒过来,看见家里的亲人,看见心爱的人,看见窗外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木,远处的山脉,这一刻,世界更加的美丽!

千遍喜欢摄影,所以他常常像个独行侠一样跑到这儿、那儿去拍似火的流霞,迷人的星轨,辽阔的雪域,无垠的荒漠……

他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摄影师是孤独的,孤独但不寂寞,我愿与孤独为伍,因为在得到孤独的同时,也有美景相伴,我愿将美的瞬间凝结在光影与时空的交汇处。

我第一次从他拍的照片里看到了星星的轨迹,知道了记录星星轨迹的人那不寻常的夜晚:夜晚的湖边只有我一人,今夜我要在这里拍摄星轨,夜空繁星点点,静谧的使人有种伤感,仰望银河从头上跨过,偶尔一阵夜风吹过,人与自然竟是如此之近。

看他雪域露营的照片和文字,雪夜帐篷中那一束温暖、浪漫的桔黄色灯光,永远都是我向往又无法实现的梦中景象,我被他描述的雪域夜景深深吸引:冬季即将来临,又开始想念在雪山上的夜景,每一次在雪岭宿营,都会被深深地打动,迷恋日落后天边残留的余晖,炫彩夺目,夜空中银河如水银泻地,雪域的夜晚宁静而忧郁,苍茫间大地万物寂静无声,只留下松涛阵阵,那一刻恍若天上人间,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身在何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大部分世人都无缘于这样的非常之观,只有像千遍这样的对大自然的勇敢追求者,对自己梦想的勇敢实践者能欣赏到。我非常钦佩这样的人,自己实际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身体力行。

运动,风险,人生就像一个相关联的人生魔幻三角,当你积极运动,敢于承担风险,你就能看到比常人更多的风景,就会有比常人更多的经历,就能得到更多的美好回忆,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人生也就会更精彩一些。当然,运动和风险之间也存在着适度的关系。但再努力地去把握,都可能有意外发生,如果因为可能发生的意外而废止运动,不去探索,那么,在人生的路上会失去很多获取经历的机会。曾听到一位妈妈说从不让她的孩子们去游乐场玩,担心万一游乐设施出事故,会伤及孩子性命,我对此做法不以为然。孩子需要安全的童年不假,但我觉得他们更需要快乐、勇敢、丰富的童年。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也是如此吧。

千遍在不断地康复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他的好消息。“叶子姐,现在我的腿已经可以弯曲90度了。”;“我已经好多了,现在可以不依赖外力走上几十步了。”; “叶子姐,我现在在Grouse Mountain 我已经能开车了。”;就在一个月前,我看到他贴了2012 Cascade Loop寻梦之旅》(1,在事故发生后四个月,他又踏上了旅程。那不只是Cascade Loop  寻梦之旅,实际上也是他人生寻梦之旅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带着那段钢钉,他成功康复,重返大自然。他的乞力马扎罗山之梦应该不很遥远了。

千遍的故事让我感叹,也让我思索。踏险远之地,历非常之观,是我目前的心得。当然,安全是个战术问题,是必需重视的。



星轨(照片来自读你千遍)


雪域露营(照片来自读你千遍)



 2012.11.12




6 comments:

  1. 多接触自然真是好。人文化久了以后,人慢慢忘了从哪里来的了。这就产生了不少问题。

    ReplyDelete
  2. 懒人兄,你说的“人文化久了以后,人慢慢忘了从哪里来的了”,我也有相同的感受。不光忘了从哪里来,还忘了为什么来,今后要到哪里去。就那样像个陀螺一般终日旋转着。

    对于我来说,内心对大自然有一种渴求,如果许久没有接触自然,就会有身心都陷入囹圄的压抑感,也觉得迷失了,一定要在自然中才能重新找回自我。

    人在天地间的时候,会觉得很多你所说的那种人文化很苍白,而心与自然的交流很多时候又不是语言能表达的

    ReplyDelete
  3. “毕竟那时距峰顶只有20分钟的路程了,对登山者来说,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都是很令人沮丧的事。”

    叶子说得好!我想,这对所有人应该都适用。

    ReplyDelete
    Replies
    1. 南兄,迟复见谅。

      这句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我这儿还有另外半句话没说,说了的话,恐怕也适用:-)

      因为不愿意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就会拼尽全力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时机会就与危险共存了。

      Delete
    2. 其实我最喜欢这后半层意思里还没说出来的另一半意思,嘿嘿。。。

      心照不宣,顺其自然吧!

      Delete
    3. 南兄高人,我是看不懂了。

      不过不是还有难得糊涂一说嘛,就这么糊涂着吧:-)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