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哈
Aloha(阿罗哈)!与家庭旅馆的房东通过了几个Emai之后,受他的感染,我也开始用这个问候语了。阿罗哈是夏威夷及波里尼西亚岛国表达亲人之爱的词语,进入英语词条后变成一个问候语。开始我只是在信里用,从毛伊(Maui)到瓦胡(Oahu)一路热情洋溢地Aloha下来,发现阿罗哈不仅是一句简单的问好和告别,它还被赋予了诸多的含义,甚至还有阿罗哈精神。据说阿罗哈表现夏威夷人的爱,热情,良善和优美,它已经成了这个太平洋群岛的标志性符号,连夏威夷的车牌上都印着阿罗哈州(Aloha State )。
夏威夷原住民的语言很有意思,一些元音发音更接近中国拼音而不是英文,比如Aloha。再比如Ukulele(四弦琴) ,英译往往把它译成尤克里里,但夏威夷当地发音却是乌库勒勒。
这次夏威夷旅行有一些散碎的思绪,像天空丝丝缕缕的薄云,抓紧时间用文字描绘几笔,让它们定格,以免随风飘散了。
阿罗哈!
赶上热带风暴的尾巴
冬日连绵阴雨的温哥华让人格外想念明媚阳光,春假放风时我们说去夏威夷晒太阳吧。一切安排就绪,及至查毛伊(Maui)的天气预报,竟然是连日阴雨,这就是我们要去休假的阳光海岸吗?
赶上了热带风暴的尾巴,飞机落地时,大风夹着时强时弱的雨丝,气温还不到二十度,我裹在防水夹克里还有些瑟瑟,看来我们不只带了防水夹克,还顺便带来了温哥华的雨水和寒气。后来的毛伊六日和檀香山三日,只能随遇而安。头一天哈纳之路的后半程暴雨如注,沿途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瀑布,黄水奔腾,漫上道路,低凹的路段雨水积成了黄泥塘,我们不得不在没走到七仙池就打了折返。既来之则安之,也许是不怨老天爷的态度感动了他,接下来的几天只是象征性地给我们泼了些冷水,倒是没太过难为我们。
生命在于静止
房东告诉我们去哈纳的路上有个沙滩可以看野生海龟,我们去了。好大的海龟啊!有二十多只。边上一个当地人说这是绿海龟,每个都有两三百磅,若干年前还可以捕杀,海龟肉可以吃,大龟壳用来做装饰。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吃过海龟肉,一只海龟够他们家人吃好几天。现在绿海龟已是濒危动物了,游人只能保持距离观看。濒危动物真是越来越多!前几天刚听说最后一只公的白犀牛辞世,想想世上从此又少了一个物种,让人痛心,人类实在是这个世界的祸害。
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野生海龟,它们有的好半天动一下,有的根本不挪窝,盯着它们瞧要有很大的耐心。又一只海龟从海里上来了!它不是一路爬上来,而是潮水的涌动把它一点点推上来,当然你要说它丝毫不配合那也不是,不动时它的脖子是缩着的,一旦它伸长脖子抬起头来,那是它要移动的准备动作。海龟不爱动不知是何缘故,或许因为它太沉了,每一寸挪动都会消耗很多能量;也或许因为它就是太懒。龟的长寿是出了名的,难道它长寿的秘密在于静止?静止的生命昭示着存在,可人是有贪嗔痴的,仅仅是存在够吗?
忘了带相机
蓝天碧水,椰树长滩,这样响晴薄日的好天气在毛伊的几日很珍贵。照相!停车去取相机,发现竟忘在了住处,先是一阵沮丧,之后很快说服了自己。出门看景,好看,马上要收入镜头,技术性的操作常常让我只是在镜头中观风景,很少能心无旁骛地直面自然。现在好了,忘了带相机,坏事变好事,这一日反倒可以没有任何目的性地用心感受自然,不必记录,无需表达。
其实也时常告诫自己不要为了照相而照相,应该是有感受才需要表达,静心时感受到的东西才会有真正的内涵。但相机在手时往往会身不由己,表达成了目的,感受反倒成了附着。急渴于表达时,内容就容易流于表象,浮光艳影而少些质朴本真。这种本末倒置的表达泛滥其实已经成了目前自媒体时代的常态。
盛筵与反盛筵
Luau(夏威夷盛筵)享誉世界,常常能在电影上看到男女主人公去夏威夷度假,男人穿着夏威夷风情的花衬衫,女人则是一席吊带长裙,两人颈上都挂着鲜花串制的花环,女人发间还别着一朵白色的鸡蛋花,那花实在是别致的很。游客在原住民载歌载舞中享受盛筵上的饕餮,这些经典镜头把我们也带去了拉海纳(Lahaina)的盛筵。我们颈上也吊着花环,也盘腿坐在前排的舞台下……
盛筵的一道大餐是烤猪,烤猪从埋在地炉中的炭火石头中起炉时大家来围观,壮硕的夏威夷小伙子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仪式,熟练地表演着,煽动着观众的情绪。程序进行中,铲去沙子,掀起蕉叶,整猪呈现,众人欢呼。我内心瞬间掠过一丝悲凉,这是自己始料未及的。有些不忍再看,于是转身离开。一向都是食肉动物,小时候常见炊事班杀猪,也常见父亲杀鸡,从没动过恻隐之心,现在又是为何?烤猪被刨成肉丝,人们都说如何如何香,我尝了一小口,没觉多么美味。这顿流光溢彩的夏威夷盛筵之后,回来月余并不觉有回甘。
后来在瓦胡(Oahu)遇到一家餐馆,广告说是反盛筵(Anti-luau)的家常菜,我们进去了,味道和感觉都不错。
夏威夷骊歌
同Luau 一样著名的还有Hula (夏威夷歌舞),夏威夷姑娘小伙给人带来原始野性激情四射的美,这些歌舞的形式与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十分鲜活。看着他们起劲地舞动着,脸上绽放着花朵样的笑靥。就觉得太过赏心悦目了,民族特色确是亮点,也更是卖点,望着这些姑娘小伙儿们,想像着生活中的他们是怎么个样子,要是也都能这么开心就太好了。
众多夏威夷歌舞中,由夏威夷王国的末代君主利留卡拉尼女王所作的民谣《夏威夷骊歌》(Aloha ʻOe)还是打动了我。虽不懂歌词,也似乎不需要懂,音乐的语言具有世界性,其旋律婉转曲调柔和,加之夏威夷姑娘舞动起来含蓄内敛,让这首骊歌柔情似水。
看来这些年读《庄子》给我的“毒害”不浅,让我愈见不得豪华富丽,愈不易接受流光溢彩,不太能享受这样的盛筵与歌舞了。若干年前我不是这样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该是境界,一旦有这样的追求容易使人与现实疏离,但疏离并非冷漠,这中间要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而且平衡也该是动态的。
照过才能吃
Paia小镇的乡村小饭店热闹得很,长队排到了大门外皆因有新鲜的鱼虾。终于,我们在墙边上的一个小餐桌旁坐下来等待,我的视线被隔桌一家亚洲人吸引。两个中年男女的穿戴都是有款有样,女人怀抱了一个图案有些熟悉的名牌皮包,我还真有点儿叫不上来名字。两个人都在低头猛刷手机。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女孩子环顾着四周,有一搭无一搭地在和边上的小伙子闲聊,因为有点儿距离,听不清他们的对话。从缺少表情的表情和着装式样以及一些熟悉的举止我判断这无疑是同胞,我想这是一家人来旅游,父母,女儿女婿(或男朋友)。我饶有趣味地观察着他们,有时对先生发几句议论,聊以打发时间。因为他们比我们来的早,前台叫号轮到他们取菜了。小伙子立马起身前去端菜,一次一两盘,来来回回从人堆里穿过,跑了好几趟。每上来一盘菜,父母就忙着拍照,正着拍,扭着拍,全神贯注,然后就又都埋头在手机上。我猜是在发朋友圈:“我们在夏威夷吃海鲜了!” 女儿并不拍照,只是枯坐,也并没有想起来去帮帮小伙,我真有些替那小伙报不平。菜上齐了,母亲一脸严肃,用手指点着每个菜,好像是在说:这个照过了吗?那这个呢? 一番讨论后得到确认,然后发话:好,那就开吃吧。
席间他们偶有对话,但我自始至终未见这家人有个笑模样。
哈纳之路
都说哈纳(Hana)之路是毛伊之行必走的路,群众的眼睛的确是雪亮的,走过之后我也有同感。那些在北方被娇养在花盆里的热带植物到了这里猛然被放大若干倍,缠绕、攀附、悬垂着,成树成林,既有高度更有纵深。那里还有更多不曾见过的千奇百怪的植物。雨中看雨林,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雨林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雨林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想象着云烟雾霭中或许真藏着一两只霸王龙三角龙什么的也未可知。树木在雨中叶子和树干都湿地发亮,似填了光彩。被我们称作金镶玉(Golden Bamboo with jade strips)的黄竹那碧绿的条码在雨中更加青翠;而别致的彩虹桉树充满意趣。与海岛的其他地方相比,走Hana之路对热带雨林的感受最真切。
依山傍海的哈纳公路从卡胡卢伊(Kahalui)到哈纳小镇大约一百公里,据说有六百多道弯,近六十座桥,道路狭窄不说,还有很众多单行路段,好在单行路段都有停牌和限速,如果都照着规矩走应该是安全的。哈纳之路是值得冒一点儿险去探索的,路上可看可感受的地方很多,有沙滩、竹林、瀑布、雨林、热带植物园和天然美味的路边烧烤摊。因暴雨我们未能走完全程,以往我肯定会想,今后还要再来毛伊,去完成下半段,而现在我已经不那么执着了。世界上的路走不完,美景更看不完,无缘就随缘吧。
路旁烧烤摊儿
哈纳之路过午时分觉得有些饿,心说该去哪儿寻些吃食呢?车子盘过又一道弯,一个烧烤摊儿赫然出现在眼前,就是它了。烧烤摊很别致,简易棚下面木炭烤着铁篦子上的鸡肉猪肉和香蕉。白色的香蕉树茎被劈成半竹筒状便是盘子,上面衬一片新鲜翠绿的蕉叶,一半放上米饭,上面盖着被斩成大块的猪肉鸡肉,另一半是一小堆蔬菜沙拉和浇了奶油的烤香蕉。拿起尚带青色的粗糙竹筷,夹一块我一向有抵触的鸡胸肉入口,嗯——,肉质细嫩鲜美,别提多好吃了;猪肉油香而不腻;沙拉中的蕨类植物又嫩又脆,以往吃过的东北蕨菜实在是不能与之相比。这一餐让我们一下子忆起九十年代在西双版纳的路边摊吃过的烤童子鸡和竹筒饭,就食材口味风情来论,两餐完全可以媲美。食材新鲜天然,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也就是最好的。
蜀道难
那天,和毛伊的阵雨打游击战,从岛的西南奔到东北,先生跃跃欲试要开另一条险路,Kahekili 公路,犹犹豫豫间我也就同意了,我也是有冒险情结的啊。上了这条路不久,情不自禁地倒吸一口凉气,马上想起了蜀道难,走哈纳之路都没这个联想。蜀道何其难?较之哈纳之路,这也是一条多弯道多单行的险路,不同处就是这条路的很多地方既是弯道又是单行,弯转地过急,根本无法判断对面是否有车,感觉每转一个这样的弯都是在赌,赌对面没有车,赌对面的车能守着规矩慢慢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正是这样。更险的还有途中常见从松动山体滚落路面的碎石,面对这情景,就只能自求多福了。道路在盘旋中上升,虽没有真正蜀道的“连峰去天不盈尺”,确是“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在我们正绷紧神经,全神贯注于艰难曲折之时,又一峰回路转处,忽见路旁接近崖顶处有一小片空地,伫立着一个小店铺。店内外都布置地很优雅别致,音乐曼妙。刚刚还在历险,突然来到这样一个闲适松弛之所,就像是西游记中荒郊野外突然出现了一处妖精幻化的美丽宫殿,我愣是半天都缓不过神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稍稍平复一下紧张的情绪,又继续赶路。
蜀道惊魂,岂能无景致。天光乍泄的山坳中白色小海鸟悠然伫立牛背,其景瞬间掠过,其情没入心怀;海边礁岩处因浪涛冲入岩洞,腾起几十米高的喷泉,像黄石的老忠实喷泉;海浪喷泉的周边是一些大大小小、形状色彩各异的多孔火山石,爱石头如我,看了又看,流连多时。
(待续)
2018.5.20
这应该不是最近的事吧?夏威夷最近可没这么平静。叶子正在切身体验逍遥游的快乐,真羡慕。
ReplyDelete
Delete南兄好,这是三月份的事,我们的春假出行。当时只去了Maui 和 Oahu,没去大岛。现在大岛的火山喷发已经十多天了,也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自然的力量太大了。
你说的是,我们忙里偷闲在努力体验逍遥游的快乐,兼济诗意与远方:-) 你可不要只是羡慕,又不是没有假期,要身体力行啊。
俺揣摩宗师的大片二天啦。选景与层次让俺艳羡,主角的表现也别具匠心。叶子好像也在学画画,莫奈的画是印象画派中的经典画派,印象画派我个人喜好的是色泽的融合和表达。莫奈细腻,但个人更喜欢梵高的天然与天真。我其实照相就有些向这个方向努力,当然才开始学步而已。看这样能否和你的画画认识有些共鸣。
ReplyDelete兄长,大师宗师什么的以后最好不叫:-) 我从去年九月开始学画画,只画了几张素描,基本都是在临莫奈的画,他的画是我的最爱:-)色彩丰富柔和,很多自然景色,画风细腻与我性格合拍。梵高的画我也喜欢,夸张而有创意,欣赏他的画常常会有莫名的感动,但老师让我临摹,几次我都打了退堂鼓,就是下不了笔。他的风格再好,但总觉得不是属于我的,他的表达方式与我内心似乎有冲突。看来看画和画画不是一回子事儿,以往不学画可没这个体会。你说照相在往梵高的天然天真努力,这个目标可不低。天然似乎不难,也是我的照相画画乃至书写的追求,但天真通过照相如何表达,我还真想象不出,有机会听听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