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篇
父母都曾经是军人,多年的部队生活使他们成为“团结、紧张、严肃”的人。在我们家里,一直都是父母说了算,虽说姐姐和我已到了现在的年龄,但他们在家里的绝对领导地位的角色从没有被动摇过。
我也曾试着争取过权力。“爸,您看我们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在社会上也混了这些年,您有事也要和我们商量商量,有时也得听听我们的意见。”
“那要看你们是什么样的意见,对的听,不对的自然不能听。凡事都要有原则性,不能说人老了,成了所谓的弱势群体,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就没有了说话的权利。”父亲这样一上纲上线,姐姐和我基本就没有正确过。久而久之,我这个有时爱“扎刺”的人也无可奈何,只得乖乖的听令。
和公婆的宽松相比较,父母那里总是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移民之初,凡事不摸门儿,打工糊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父亲总是会说:过渡一下可以,还是要奔着白领努力。直到有一天我对他说:爸,现在不只是白领了,连全身都白了,天天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呢。从此,有关白领的故事,在父亲那里告一段落。
父亲自打离休后,开始研究无土栽培。他做事的钻研和执着精神在养花的过程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没有什么化学知识的他,找出我的中学化学课本,自学无机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不懂溶液浓度的计算,就让我教他。
那次他住院动手术,病床上还在和我谈他的牡丹无土栽培反季节开花的项目。他让我去山东菏泽帮他买牡丹苗,给了我苗圃的小册子。我很犯难,但是父命难违,更何况他还躺在病床上。我和先生讲了,先生说:爸总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可说归说,事还是得做。先生不让我去菏泽,自己通过电话邮购了五十棵不同品种的优质牡丹苗,以为这就算向老丈人交了差。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要让牡丹反季节在春节开花,就得让它们提前越冬。冬天在那里?依着父亲的想法,冬天就在我们家的冰箱里。父亲的五十棵牡丹苗进驻了他们和我们家的两个冰箱。也不记得多少日子过去了,终于冬去春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牡丹被植入盆中,感受到了大地回春的温暖,齐刷刷地开始长叶。为了增加日照时间,那段时间父亲白天把牡丹搬到大阳台上照日光,晚上搬进屋里照大灯泡。不同生长阶段,还要施以不同成分的营养液。那年的牡丹的确很眷顾父亲的辛苦,争先恐后地在春节前开了花。开的多的,一棵上就有十好几朵。那年春节家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就是父亲的这些杰作。在众人的啧啧称赞声中,父亲很是得意。
说起父亲的无土栽培,战绩卓著绝不是夸张的说法。他种过茶花、水仙和叶子有一尺大的滴水观音;也收获过草莓,苹果和桃;更是在一个冬天里,在阳台上收获了八十斤西红柿。
这次回去看到父亲的花只剩下几盆滴水观音和芦荟了,当然,滴水观音的叶子依旧像蒲扇那么大,依旧是青翠欲滴。只是父亲谈起养花来,不再像过去那么兴奋了。他说对他的那些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点伺候不了的感觉。
母亲一直是个很爱整洁的人,卫生标准很高,不仅自己手脚麻利,对姐姐和我的要求也一直都很严格。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的被子虽说不必叠得像部队的豆腐块那么见棱见角,但被子枕头一定要摆放得整整齐齐,床单一定要抻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皱褶。不睡觉的时候不能在床上坐,更别说是躺了。
姐姐从小就被训练得成天擦这儿抹那儿,家里总是让她擦得纤尘不染。虽然我是个甩手掌柜,不做贡献,但也不添太大的乱。除了看完书记不起收,更不知道用完钢笔把笔帽扣上,让母亲一天到晚得跟在屁股后面收拾加唠叨,倒也没有什么别的不良习性。即使如此,到我离家读书的时候,母亲还是担心我在宿舍里会乱的一塌胡涂。
上次回去劝说父母找个小时工帮着先做做卫生,交往时间长了,互相了解了,以后需要的话可以有个帮手,这样也减少姐姐的负担。合理化建议被一口否决了,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平时在电话里也会经常提起:“妈,您看,要是有人帮帮忙,还至于让您自己来干这个,累得腰疼。”“那是两码事!”“怎么是两码事?”我心里嘀咕着,虽然觉得母亲有些强词夺理,但没说出声。孝顺孝顺,都说顺者为孝,那咱就顺着吧。有时只能给个耳朵,不能发表太多的不同意见,尽管那意见经常是显而易见的正确。
“妈,这卫生状况不行啊。”我一边擦着卫生间的洗手池,一边提着意见。
“差不多就行了,我这就算保持的不错了。别管了,去说会儿话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老在这儿做卫生,嫌我们不干净吗?”过去甚至说是有些洁癖的母亲竟然一改她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卫生都不再较真儿了。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我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闷头干着活。
吃饭时,儿子竟发现姥姥家的饭碗刷地都不是很干净。懂事的儿子只是和我交换一下眼神,并没有把事情捅破,偷偷的去再刷了一遍。
这次回去我除去和父母聊天,更多的时间是在为他们打扫卫生。虽说这几年一次的打扫不起什么大作用,即使今后每年都回去看看,都帮忙做点事,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做事会让我觉得安心一些。
又和他们提起小时工的事,还是被拒绝了,但这次似乎没有过去那么坚决了。我和婆婆家的小时工唐姐打了招呼,一旦父母松了口,我会请她帮忙。
和母亲一起去逛自由市场,走在母亲身边,觉出她的步履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那种风风火火的军人步伐,甚至有些蹒跚了。搀着她,感觉到那曾经稳稳的端着枪,打出每年“八一”运动会奖牌的手臂也不再那么有力。
父母亲真的老了!这次回去就觉得他们不似过去那么有锋芒了;日子过得开始马虎了;母亲对我们说话的语气柔和了许多,少了些严要求;父亲那里对很多事好像也有了更多的可以商量的余地,少了很多的命令。总而言之,觉得他们更依恋孩子了。
无论是宽松的公婆家,还是压抑的父母家,儿女的角色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所以“常回家看看”是我和先生的一个愿望。我们商量,不能把它只是停留在一个愿望上,然后被时间和金钱约束的只剩下尴尬和无奈。而是应该身体力行,去真正面对它,实现它。
2011.7.6
万维博客评论(14) 引用 浏览(7099)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阿黛 留言时间:2011-07-06 10:08:57
同感~~~父母衰老了,在子女面前少了往日的威严,多了几分小心翼翼。。。。无奈得很。
那些歌曲我会下载了,已经装进ipod了。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1-07-06 13:17:21
唉,老了只能将就了。像这儿老人院,吃饭撬开嘴巴塞几口,拿刷子给你洗澡。。。
作者:shunliu 留言时间:2011-07-06 17:08:07
是啊,深有同感!
作者:琴韵 留言时间:2011-07-06 17:28:36
深有同感啊!叶子。我娘也是一生爱整洁,家里一尘不染,现在也马虎了。我们说了多次要找钟点工做家务,但二老坚决不要,我们也没办法。常回家看看是正理。祝好!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7-06 18:46:49
老人还能做家务,让他们自己做也没有关系,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为能感到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顺老人的心意比较重要。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7-06 20:01:35
当儿女们掂记着常回家看看时,我们是真正地老了。所以现在孩子像小鸟一样飞出去,乐不思蜀,我们应该偷着乐才对,说明我们还年轻得很呢。:-)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6 20:05:20
阿黛,写这篇心里比较压抑……
Enjoy you songs!
shunliu,谢谢你的共鸣!也谢谢关注!
秋的思念,写这篇文章,让大家感到很无奈,给大家带来这样的负面情绪,有背我的“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宗旨,实在抱歉。
再听你这么一说,老人院真是有点儿惨呢,今后不敢去了。
琴韵,我想大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都要在中间找到平衡点。
冬儿,说得有道理,只是其实有时老人已感到身体吃不消了,但就是不变通。老小孩又不是小孩,对小孩说不通可以强制执行,对老人不行。先顺着来吧。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6 20:13:52
北雁,谢谢你的逆向思维的评论。我们还年轻的很呢:-) 真该偷着乐一下:-)
我觉得我这次回去给你带了一个小泥人回来真是英明决定,北雁你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啊:-) 本来想写到那个章节时再公布这个小秘密,现在忍不住要告诉你了:-)
泥人先存我这儿,哪天发个照片给你,有机会再把它亲自交到你手上。对了,还得记住我们的暗号呢:-)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1-07-06 20:34:26
俺老妈也是爱整洁,好在她现在还干得动,家里还是一样整洁,再过几年,也许就干不动了。同感,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07-06 21:38:47
叶子 为你这句话感动.
“常回家看看”是我和先生的一个愿望。我们商量,不能把它只是停留在一个愿望上,然后被时间和金钱约束的只剩下尴尬和无奈。而是应该身体力行,去真正面对它,实现它。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1-07-06 21:50:17
哈哈,我们好几个的老妈都爱清洁,记得去年陪床从医院回到家,在老妈的床上坐了一会,后来嫂子对我说,你走后老妈把床单换了。爱整洁的人是不是都很固执?和叶子有些同感呢,我回父母家也感有些压抑,而回婆家反而轻松自在,但还是父母最好最感亲切。是啊,常回家看看。不能把它只是停留在一个愿望上。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1-07-06 23:48:11
老人院是不能去。。。我有些朋友在那里做,所以知道。。。当然是那些比较无能,太老,甚至有点呆了的。。。严格说,生不如死了。。。
华人还真不多。。。但西人老了似乎是必由之路。。。不是什么都是西化好。。。第一不要进医院,那是催命鬼。第二不要进老人院。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7-07 17:14:15
叶子:结识你整整一年了,我的第一篇博文就有叶子的留言。这期间,叶子又带给了我多少感悟和感动呢?
这个小泥人太贵重了,它载着千山万水的重量,哎呦,北雁被压趴下啦。:-) 就不道谢了,因为这不是一个谢字能谢得了的。
试着用南瓜代替红薯做了“南瓜玉米面窝头”,味道特别好,甚至比红薯还要好。我感到南瓜和玉米面搭配更合适,叶子不妨也试试。
不知道你会喜欢哪一个?见面时的接头暗号可要选好了,是红薯玉米面窝头,还是南瓜玉米面窝头?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一个字也不能错!:-))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9 17:00:01
五彩,老妈身体好是你的福分,祝福她老人家。谢谢共鸣。
在水一方,这句大实话让你感动我很欣慰。
夏子,回娘家有压抑感的人看来不止我一个,可能是因为爱干净的人都比较较真,所以环境不宽松:-)但是是自己的爹妈,又有什么办法。
秋的思念,谢谢你的这些信息,到老了再想这事吧,做个顾头不顾尾的鸵鸟,先快乐些年吧:-)
北雁,一切都归于缘分。
正在试作南瓜窝头,一旦成功了,改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