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
晨雾轻笼锁黄杉,春雪厚积没桥栏。
云岗石影丹青绘,山溪水韵霓裳弹。
松针轻拂银霜暖,衣领微合玉颈寒。
云海神游咀世味,雪鞋新趣意正酣。
2012.2.27
2012.3.3 修改
七律 雪鞋行
八月狮
落基千里遍紅杉,踏雪郊遊莫凴欄。
徒步新鞋遂志趣,採風舊機匯輕彈。
諛言應視一時暖,鱗逆不當長久寒。
君借斑斕光彩色,天功巧奪醉如酣。
徒步新鞋遂志趣,採風舊機匯輕彈。
諛言應視一時暖,鱗逆不當長久寒。
君借斑斕光彩色,天功巧奪醉如酣。
2012.3.5
白凡
晨雾轻笼锁杏杉,玉尘厚积没桥栏。
云岗石影丹青绘,水韵山溪素手弹。
轻拂松针云髻暖,微合衣领玉脂寒。
云中胜侣欣相伴,雪鞋峰巅意正酣。
云岗石影丹青绘,水韵山溪素手弹。
轻拂松针云髻暖,微合衣领玉脂寒。
云中胜侣欣相伴,雪鞋峰巅意正酣。
2012.3.13
七律 雪鞋行
叶子
晨氤轻笼锁黄杉,春雪深积没桥栏。
云岗石屏三彩绘,山溪水韵六幺弹。
松针轻曳银霜暖,衣领微合玉颈寒。
云海神游尘不染,雪鞋新趣醉如酣。
晨氤轻笼锁黄杉,春雪深积没桥栏。
云岗石屏三彩绘,山溪水韵六幺弹。
松针轻曳银霜暖,衣领微合玉颈寒。
云海神游尘不染,雪鞋新趣醉如酣。
2012.3.11
未曾想到葉子還是寫格律詩的女詩人,真是多才多藝。這年頭,會寫詩的人不少,真會寫格律詩的人卻不多。坦而言之,你的格律詩較之你那位友人在萬維的愛國新詩可耐讀多了,無論韻律節拍,遣詞造句,還是主題立意都是不可比擬的。
ReplyDelete現承蒙啓發,一時興起,步葉子的雪鞋行之韻,附上七律一首而和之。慚愧,我已有三十五年之久未曾作過詩,尤其格律詩,手生筆澀,錯漏百出,不吝指教,見笑了。
落基千里遍紅杉,踏雪郊遊莫凴欄。
徒步新鞋遂志趣,採風舊機匯輕彈。
諛言應視一時暖,鱗逆不當長久寒。
君借斑斕光彩色,天功巧奪醉如酣。
第六句借用宋人黃庭堅《題孟浩然畵像》“诵诗不顾龙鳞逆”之句,此句也可理解為有拂他人顔面之意。
潜兄,女诗人的帽子可就太大了,戴上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Delete今天早晨就读了你的和诗,非常感动。
我何德何能,第一次作诗竟能让三十五年未曾作诗的你一时兴起来相和,从中也看到了潜兄性情的一面。万分珍贵的礼物,我收藏了:-)
我喜欢诗,但一直不会做,写博以来诌过几首,虽说感情饱满,但文字水平太有限,自己实在不敢以诗相称,一儿从万维搬过来,别见笑。
非常喜欢你的和诗里的这两句:諛言應視一時暖,鱗逆不當長久寒。
我把它作为忠告,谨记了。
我诗里的黄杉是指 douglas fir, 你诗里的红杉呢?
有一句不能完全理解,还望不吝赐教:採風舊機匯輕彈。
我写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你可以从我给椰子的回复中读到,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我一会儿把万维那边的留言贴过来。
这首诗我是写的很认真地,也是反复推敲。虽没有什么神来之笔,但也是心情写照,我自己倒还喜欢。在万维上贴了这首诗,是我写博以来少有的门可罗雀的反应,我虽然也早有思想准备,但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忐忑,不知别人读起来会不会感到很糟糕。如果你觉得韵律节拍,遣词造句,主题立意还有可取耐读之处,我感到很欣慰。
另外,我想替好友说句话,也是我的真实感受。我觉得她的现代诗有的写得还是满小资、满有感觉的,当然,写多了总会有败笔的,何况有时题材也限定了发挥。我这样说不知潜兄能否附议?绝不强求:-)
葉子,
Delete先作答你的提問,一、你的詩裏是黃杉,我想,北美西海岸的紅杉(Redwood)可能更加出名。昨天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溫哥華就有個紅木公園,不知你是否去過。所以,我借用了紅杉二字。
二、畫家創作經常要外出採風,攝影者象畫家一樣也要外出拍照,只是工具不同,一個是畫筆畫板,一個是相機鏡頭。“匯”字是指攝影者拍照無論多少都要聚集在按動快門上。由於韻腳限制,我原先選了“點彈”和“指彈”,覺得與按快門的動作不完全相符,還是用了“輕彈”。“彈”字也有觸碰之意,“輕彈”似乎比較接近於按快門的動作。“舊機”指相機(一時找不到更準確的詞彙),所謂“舊機”之舊是與“新鞋”之新相比而言的,也是基於對仗的考慮。這一句的格律應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而平聲“機”字正好卡在第四個字上,按照格律詩的原則之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確有點犯忌,但實在找不到更好的仄聲字來替代。古人說,“不以詞來害意”,也只好如此了。你若能住我一臂之力,不勝感激之至。
你的詩確實寫得不錯,看得出花了功夫,也看得出出自女性手筆。全詩的格律韻腳,中間四句對仗都比較講究,初寫即如此,難能可貴。最後兩句有點非常細微的變化,那麽一點點男子漢氣味,這不是什麽問題,古代女詩人之中不乏有男子漢氣概的作品,例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只是我個人讀詩的感覺而已。
潜兄,谢谢你的解释。
Delete去加州时去过红木森林,但不知是红杉树。也不知道温哥华还有个那样的公园,要去查查,自己还以为把温哥华周边的公园都跑遍了呢:-)
对那句“採風舊機匯輕彈”,我本来不太理解“旧机”和“汇”,你的解释和我的猜想出入不大。我也是觉得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字就可以用拗句,但书里说之后还需补救,对这个所谓的“拗救”我还没试过。我会再想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合适的词句。
我的第二句的“桥”字本应是仄声,但我也是实在无法找到替代,就那样了。觉得初次写诗还是善待自己一点儿,别一下把那么多清规戒律都压上来:-) 其实,清规戒律已经够多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写诗来的更有趣儿了。一首诗已经让我喜欢上写诗了。规矩对学理工的不算什么,需要的是激情。
潜兄读诗的感觉很准确。你说的最后两句有男子气味,我是有意为之。不想把这个诗写得句句细腻,倒数第二句,我本是刻意想写一句大气磅礴一些的句子,但并没做到,那个“咀世味”是出自《小窗幽记》: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
咀世味之昏空,则流水翻多浓旨。
最后那句“雪鞋新趣意正酣”是我第一遍就写好的,没有修改过,也是我最想表达的。
谢谢评论,能这样讨论,很开心。
你那個“橋”字,我有疑問,昨晚臨睡之前查了一下新華詞典以作核實(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第724頁),橋是第二聲,為陽平。所以,應是平聲,而不是仄聲,正是如此,許多詩裏還把它當作平韻的韻腳。
Delete這裡有一個連帶的問題,即古代語音聲調與現代漢語聲調的關係問題。唐宋時期,發音有平、上、去、入四聲,而現代普通話發音為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古代的入聲已經不見了,大部分融入了現代的上聲和去聲之中,只有小部分融入平聲之中。那麽現代的我們在格律詩創作中應該如何對待呢?我認爲陰平和陽平應該看作平聲,即通常所講的第一、二聲,而上聲和去聲看作仄聲,也即第三、四聲。北大教授王力專門談過這個問題,堪為經典(《古代漢語》第四冊第1523頁)。記得1972年學格律詩時,我也曾遇到過此類問題,當時由於找不到書,爲此我從戰友處借來王力的《格律十講》,把整本書抄錄下來,一直保留著,儘管後來該書再次出版,我仍然用自己的抄錄本。可惜呀,那個抄錄本和我其他5000餘冊書都留在中國了,下場不知如何,想想就心痛。
現在許多人遇到問題就去查百度,對此我是保留的。有人曾經與我談起,我的回答是如果真想學點知識(指的是文學和社會科學),就不要上網去查找,也不要看最近這三十年中國那些所謂的教授學者的東西,至少應帶著懷疑的目光,而不是學習的態度去看。現在中國大陸的那些人,還有那些海外的中國人,儘管冠以教授教師的頭銜(萬維上就有幾個好例子),但盡是些誤人子弟之輩,南星在《等候》跟帖中的那番具體點評真是入木三分,他們也配稱為真正的學者?切!
葉子,
Delete你那個“橋”字,我有疑問,昨晚臨睡之前,專門查了一下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724頁)以作核實,橋是第二聲,為陽平。所以,橋應是平聲,而不是仄聲,正是如此,許多詩裏把它當作平韻的韻腳。
這裡有一個連帶的問題,即古代語言發音聲調與現代語言發音聲調的關係問題。唐宋時期,語言發音為平、上、去、入四聲,而現代語言以普通話為主的發音為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在現代漢語中,古代的入聲已經不見了,大部分融入了現代的上聲和去聲之中,而小部分則融入了陰平和陽平之中。那麽,我們在格律詩創作中應該如何對待呢?我以爲陰平和陽平為平聲,而上聲和去聲則為仄聲。有關這方面的問題,當年北大的王力教授的論述堪稱權威(王力《古代漢語》第四冊第1523頁),你若有興趣,不妨去讀讀此書,我是受益非淺。這個問題,我在1972年剛學格律詩時曾遇到過,當時找不到這方面的書,從戰友處借來王力的《格律十講》,把整本書抄錄下來,解了心中的疑惑。
我那句如果以嚴格要求看,只是有點彆扭,但不是拗句,因爲其中還有兩個仄聲字支撐著全句,舊和匯,似乎無須補救。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若有異議,我們可以探討。
潜兄,可能是我的表达不清。我想说的是第二句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第六个字本应用仄声,但我掉在这个“桥”字里出不来了, 而它却是个平声:-)
Delete你说的如何区分平仄,我同意你的说法,说白了,我就是把拼音中的一声、二声视为平声,三声四声视为仄声。我觉得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是和拼音的四声是一回事,是不是?
很巧,我正在读的就是王力的《诗词格律》。
昨天说到拗句,我想我初次阅读,以为句子里有没按照平仄格式的字,就可以视为拗句,我想或许我的理解太过简单了。书里说该用仄声时用了平声,就该在其他地方把平声改成仄声来补救,但如何补救的规矩挺多,我理解的还不好,所以我的那个“桥”字,我也没有去补救。还不是太理解,如果不补救,会如何?是不是读起来会感到别扭?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这个感觉。也不是特明白为什么非的要按照格式,只是机械地在遵守:-)
潜兄说的你那句有两个仄声字来支撑,似乎无须补救,我想有道理。恐怕我还得多读读书,多写点儿事,才能慢慢体会。
葉子,
Delete“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是和拼音的四声是一回事”,這是對的。
格律詩不必過死地遵守,還是“不以詞害意”為上,這一點我過去就是過於講究格律,受人批評不少。“春雪厚积没桥栏”這句,我沒覺得有什麽不好,自然,無矯揉造作之感,讀上去琅琅上口,只是一個平聲橋字,也無須大驚小怪,不是還有仄聲“雪”和平聲“積”兩字在嗎?
如果你真想寫詩,我覺得應以多讀多背為始,人家說的很有道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以我自己經驗看也是如此,詩讀多了,背熟了,自然而然就會有詩句,一點都不奇怪。
”以词害意“,潜兄所言极是,这恐怕是作诗极重要的一点。
Delete这个年龄背诗不大容易了,恐怕是背一首,忘两首:-) 只有多读了。
万维博客留言:
ReplyDelete评论(4) 引用 浏览(8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2-03-04 14:34:47
叶子:
你的韵律诗写得挺有味道的,真不简单。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2-03-04 17:05:11
我是刚刚在学,谢谢怡然的鼓励。
周末愉快!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2-03-04 22:48:41
叶子,
“晨雾轻笼锁黄杉,春雪厚积没桥栏。
云岗石影丹青绘,山溪水韵霓裳弹。”
好诗句,神来之笔!
叶子,你的诗句细腻清新,心思慎密,颜色跳跃,我最喜欢的好像是第一句。但又好像句句都一样喜欢。回味无穷,叶子真是才女。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2-03-04 23:37:07
椰子,我也是心血来潮学写诗。因为上次冬儿过生日,为了和她一首,任嘛不懂,就诌了首七律:-)
这次是看了看书,认真推敲了几天。这首算是学写诗的第一首吧,水平不咋地,但已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好了。只要学就都得从这儿过吧,献丑了。
谢谢你的鼓励,才女地不敢当:-)
万维博客留言:
ReplyDelete作者:白凡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2-03-09 16:12:23
错过叶子的好诗了。看来你的空巢生活很好,有不少闲情来弄这样的东西。第一首律诗写成这样,起点是非常之高了。设色状物,写景画人是很好的。诗中有我,尾联抒情,意境也是很好的。这首诗无论从结构画面还是意境,都有匠心,用字也是可圈可点,比如“山溪水韵霓裳弹。”的那个“韵”字和“弹”字,都清新可喜,可贺可贺!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来贸然点评一下诗的声韵。这是一首首句入韵,仄起平收式的七律,其平仄的标准格式是这样(参见我的《古诗声律简要》):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春雪的“雪”字是个入声字。但今天作平声,所以也可以用得。“积”字处当用仄声,因为“积”也是个入声字,也还可以。“云岗石影丹青绘”很好,但是“山溪水韵霓裳弹”就不甚合律。成了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水韵山溪”会好一些。需要斟酌。下面一联,可能改为“轻拂松针银霜暖,微合衣领玉颈寒。”要好一些。因为“拂”是一个入声字。“衣领玉”都是仄声。这样就只剩“颈”字出律了。最后一联,“云海神游”不如“神游云海”,后面的“趣”字,也需要斟酌。重点讲来,就这么个意思。按这个路子,你会知道怎么做。
我这算是吹毛求疵了。但是既然标明是七律,声韵最好不要差太远。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2-03-10 00:22:05
谢凡兄点评,求之不得,哪有介意不介意之说。实话实说,你的鼓励给我增添了不少信心,谢谢。
空巢生活还好,给自己找了不少事情做,忙都忙不过来了:-)关键是这学期儿子走了以后,自己好像是从心里真正走出来了,这也要谢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关心和鼓励。
初次写七律,虽说读了书,根据声韵、平仄、对仗等要求也推敲了几天,但自己也知道有很多地方不符合要求,有的地方简直就是明知故犯:-)
去读过你的《古诗声律简要》,很好的介绍。
再写悄悄话向你请教吧。
周末愉快!
这首七律的格式本应是平起平收式,可能是由于我的错误较多,被白凡误解为仄起平收式,所以我不想在大庭广众下予以更正,便写了悄悄话。
ReplyDelete把给白凡的悄悄话也放在这里,让下面的讨论可有个接续:
凡兄好,谢谢你的点评。刚给你回了留言,但觉得有些话还最好在悄悄话里说。
我在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便选了一种七律的格式来尝试了这首诗。我用的格式是平起式,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想是因为我对平仄的理解不到位,有些地方根据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没有严格按照平仄走,误导了你,让你认为我在用仄起式的一种。
书里也说不是所有的一三五都可以不论,但我初次写诗,所以就没有给自己太严格的要求,只是注意了没有孤平,但没有去粘对。在二四六上,我也有字出律了,那就是第二句的“桥”字,本应用仄声,但我是实在无法找到替代,就那样了。那几天反复推敲不得,不都说“不以词害意”嘛,我就原谅自己了。这或许算个拗句吧,因为对拗救还很迷糊,不是太会用,就没有用拗救。
占用你这么多时间,不好意思,再次感谢。
以后如有习作,还望凡兄不吝赐教。
叶子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2-03-10 23:57:54
ReplyDelete叶子你好!
你的这首诗是很好的。我的评论,本来是吹毛求疵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评论而影响你的兴趣和努力。而且,我们讨论的声律部分,恰恰是最难为大众所了解的。以你现在的情形,又恰恰这一部分才是最有挑战性,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有鉴于此,我才来吹毛求疵。
我以为你的诗是仄起平收式,是因为那个“雾”字。这个字在任何格式里平仄都是不可以变更的。而“雾”字是个仄声字,所以不应该是平起平收式。我将两种格式的平仄列出来,-表示可以平仄不拘的字。你现有的平仄按普通话的发音也标了出来。现有的问题是,你有一个三平脚,一个三仄脚,一个孤平。一处失粘。这些都应该加以考虑和纠正。其中的“雪”“积”“石”“拂”四个字是古入声字。如果将入声考虑进来,向仄起平收式改应该更好或者更容易一些。当然,按照不要以辞害义的原则,也不必完全和律,毕竟形式的东西是第二位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晨雾轻笼锁黄杉,春雪厚积没桥栏。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云岗石影丹青绘,山溪水韵霓裳弹。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松针轻拂银霜暖,衣领微合玉颈寒。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云海神游咀世味,雪鞋新趣意正酣。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2-03-11 00:10:52
叶子,不好意思。本来打算用悄悄话的。错发在评论中了。你看了之后,请删掉这一通评论。谢谢。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2-03-11 13:58:24
ReplyDelete凡兄好,谢谢再次点评。在评论中的指证更便于阅读、改进,所以根本没必要删除。
你认为这首诗是仄起式,自然是我过多地犯忌误导了你,这个没有商量:-)
本来是想着自己初次写诗,可以偷些个懒儿,不完全按律行事,可偏偏遇到你这个如此认真的老师,只得老老实实地再来推敲了:-) (没有怨言,只有感谢)
想试着把这首按着你的提示改成仄起式,但觉得困难重重。很多地方要想符合格律,上下两联就不再对仗,意思也要大变,所以我放弃了。还是回到起初的平起式,改动会少许多。
根据你指出的三平脚,三仄脚,孤平,失粘这些错误,我尽力做了修改,不知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修改的是否合理?是不是因为追求格律的严格,把诗词的意境影响了?还有什么其它问题?还望凡兄指正。
我本来自以为已经努力避免了孤平,看了你的留言,我又回到书中的那段,仔细读了。因为《诗词格律》对孤平的定义和解释篇幅很有限,又去网上查了,我这才真正理解了何为孤平,该如何避免它,而且,同时对何时不可以“一三五不论”有了新的体会。经过这一番挣扎,对这个问题真有点儿顿开茅塞的感觉,这都是因为你的直言相告,感谢。
另外,第二句的那个“桥”字,我还是不能找到合适的字替代,如果不是桥而变成其它的事物,比如湖、河、路等,就会破坏了我脑海中的那个画面,所以就保留在那里了。不知凡兄对此有何高见,如能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另外,我对入声不大会判断,如果仅以普通话的四声来判断平仄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吧?
还有,我想那个“岗”字,该是个仄声,而“衣”是平声。
下面是我的修改,如果老师有时间,望予以指正。
晨氤轻笼锁黄杉,春雪深积没桥栏。
云岗石屏三彩绘,山溪水韵六幺弹。
松针轻曳银霜暖,衣领微合玉颈寒。
云海神游尘不染,雪鞋新趣醉如酣。
对了,最后一句的“醉如酣”是一位朋友的贡献。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2-03-13 00:51:02
ReplyDelete叶子你好!
我还没有仔细推敲你的新版。我自己做了一个仄起平收的版本。已发到你的悄悄话里。看过就算,请别当真。
岗,是个多音字。作山岗讲时,是个平声。作站岗讲时,就是仄声。衣服的衣,当然是个平声字。但是可以用在一般用仄声而又平仄不拘的地方。比方说当用“平平仄仄”处,如果说第一个字是平仄不拘的,就可以用“玉尘厚积”了。当然“积”字是个入声才对。
白凡 给您的留言: 2012-03-13 00:31:24
ReplyDelete叶子。希望你不要被我带入歧途。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的诗外功夫已经很好了。比方说你的审美情趣是很高的。文字功夫也好。现在我们做的都是末节。假以时日,会是一个当代李清照的。很期待。
下面是我胡乱改的首句入韵仄起平收式:
晨雾轻笼锁杏杉,玉尘厚积没桥栏。
云岗石影丹青绘,水韵山溪素手弹。
轻拂松针云髻暖,微合衣领玉脂寒。
云中胜侣欣相伴,雪鞋峰巅意正酣。
其中绿色的字是平仄不论的,红色的都是入声字,全算是仄声。我回去重温了你的那两篇《雪鞋行》的散文,尽量揣摩你的心境和意象,肯定不可能全部传达出你的情感。改出来的可能还不如你的原诗来的清新可喜。这样只是给你一个样板,you get the idea。诗是要吟诵推敲的,但太过苦吟也不好。稍稍学点门径,还是依天性而行比较好。
作者:白凡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2-03-13 09:47:58
ReplyDelete叶子,不好意思,刚刚想起,上面的“玉尘厚积”那个“尘”字犯孤平了。可以改成“玉尘深积”、“玉尘高垒”什么的。
玉尘就是春雪。白居易喜欢这么用。什么”东风散玉尘“,什么”兔园春雪梁王会,想对金罍咏玉尘“之类,都是说的春雪。因为雪字是个入声,但是这里只能用平声,所以用玉尘代之。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2-03-13 23:57:50
ReplyDelete凡兄,这首诗让你搭了那么多的时间,不胜感激,怎么谢呢:-)
你修改的版本很喜欢,“水韵山溪素手弹”,非常美妙!可否收藏在博客里?
“玉尘”不似“春雪”那么直白,好像更有些诗意,看来要心里有很多诗才能写出好诗。
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