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7, 2012

八千里路云和月—— 美国西海岸游记




今年的春假来临时,萌生了去旧金山的念头。一来,可以会二十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二来,儿子十六岁的生日在春假中,自然是要庆祝的喽;三来,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全家人需要一个亲近、放松的假期。 这让我想起相声里的一个词:一啊三得。看来,有时这一啊还的确会有三得,那么,春假游旧金山就成了绝佳的计划。

只要时间允许,我们总是自己开车出游。我们都喜欢这自由自在的感觉,可以看很多不是景点的景点,可以兴致所至,尽兴方归;我们更喜爱这亲亲热热的气氛,全家人在这样一个小空间里,除了聊天就不能干别的了,这样出游的八天可能比在家的八十天聊得都多。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都抱怨与成长中的孩子的交流有障碍。每当这时我就会建议他们带孩子旅游。依我的体会,出门看景物是次要的;出门增长经历是重要的;而出门期间的交流则是最最重要的。

我们原本计划从Vancouver Portland 以后就沿海岸线的101高速南行至旧金山,这期间,我们安排了三天的行程。抵达旧金山后停留三天,然后两天的返程走内陆取道五号州际高速。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天公不作美。临行的前一天,天气预报说我们打算看海景的头三天,沿海岸线阴云密布,春雨绵绵。我们怎能跟老天爷作对?因此,我们把计划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调个儿,先走内陆,企盼着行程的后三天能有好运气,赶上个晴空万里。

上路后,雨下的一阵紧似一阵,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好心情,因为我们的春假开始了!有景我们就观观景儿。没景儿,我们就天南地北的聊天儿;叽叽嘎嘎的连成语;嘻嘻哈哈的作歪诗。儿子就要十六岁了,他打算春假过后就考驾照的笔试,我们就有意识的让他认交通标识,给他讲交规。这一路走来,他的确收益匪浅,回来后就通过了笔试。

除了中间的休息,我们真正要停的第一站是Oregon Woodburn Woodburn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网上说那儿有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厂家直销店。而更诱人的是 Oregon 没有消费税,一元钱的东西真的就付一元钱。那种感觉自来了加拿大还从没有体验过呢!

我们到Woodburn 时已是近五点钟,离关门还有三小时。用句时髦的话说,那叫三小时的疯狂扫货。我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临走时还有点儿依依不舍呢。

我们又上路了,要去距Woodburn 一百多公里开外的Eugene 住宿,我们事先已定好了旅馆。在我和儿子都还沉浸在疯狂购物的愉悦中时,意外发生了。先是车上的电池警示灯亮了,不一会就闻到一股焦糊的气味,先生判断是电池的电不足了,可气味从何而来呢?大家正纳闷,就见转速表的转速显示从两千多转儿直冲四、五千转儿,忽而,又急速下摆。我们惊呆了!先生迅速的把车停在了路肩,打开了紧急灯。

我是BCAA的会员,所以在美国境内AAA同样可以帮上我们的忙。因为是电池出了问题,我们担心紧急跳灯坚持不了多久,不敢开车里的灯。好在车里还有个朋友送的可自行发电的手电筒,这下可派上了大用场。先生迅速的联系了AAA请求帮助。他们同意派拖车把我们带到最近的小城Woodburn

等拖车的半个多小时过的很慢。黑夜里雨下得更密了,风也凑热闹似的赶来。高速路上疾驶而过的车辆所带来的气流波动使我们的车不停的晃动着。我们就好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我沮丧极了。怨言也随之而生,当然,一切矛头都是直指先生的。

“我说租车吧,你不同意!”

“我说走之前把你的车好好保养一下吧,你也不干!”

“我说你带上金卡,万一需要租车时用,你也忘了!”

“我说……”
         
瞧,我这事先诸葛亮,料事如神,锦囊妙计一二三,就是没人听。我能不气愤吗?

这时,儿子说话了。儿子说:“妈妈,现在我们三个人在一起,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事情发生了,就要想法解决,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我回头望望儿子,心想,这小子,还真有点让人刮目相看呢!可怒气未消的我,嘴上还接着嘟囔着:“哼,明天修了车就打道回府,春假结束了!”

  不行!”儿子斩钉截铁的说。“后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到旧金山过生日!”我没再说什么,心静了许多。

这时,一辆小车下道停在了我们车前,车上下来了一位中年男子。我们以为是AAA派来的人,赶紧迎了上去。却原来是一个热心的过路人。他举着自己的手机,问我们需不需要打电话报警。我们把情况如实相告,并表示了万分的感谢。

我真的很受感动!扪心自问,我虽也是个热心人,但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能为一辆在如此繁忙的高速路旁的故障车伸出援手吗? 我一定做不到。和这位先生的作为相比,我真是自惭形愧。我今后一定要做的再好一些。

拖车终于来了!

 先生陪着拖车司机在下面忙,我和儿子坐在了拖车里。车里开了很亮的灯,灯光下,儿子一张笑盈盈的脸正对着我,我定定地望着他,心想我儿子的笑好灿烂啊。儿子搂了搂我,又吻了我一下,还关切地说:“妈妈,还不高兴吗?”“这臭小子,会哄妈妈了!”我自己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同时,一切都释然了。

紧接着我郑重其事得对儿子说:儿啊,如果你能保持今天这种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你一辈子都会受益的。我将一点儿都不会为你担心。

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虽说是出师不利被车拖,可儿子在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坚强、乐观和亲情,让我觉得这代价付的也值了。

车被拖到了Woodburn 的一个宾馆。先住店,一切等第二天再说。第二天是个星期天,因为现在经济不景气,周日所有的修车铺和租车公司都关门,我们只好死心塌地的在Woodburn停一天了。好在那儿有个如此大的直销店,我们可以不留任何遗憾的在那儿逛个够。 没想到这紧张的日程安排中竟有了如此放松的一天,也是因祸得福吧。

第三天,因为有整整一千公里的路程等着我们,我们一大早就联系了拖车,把车拖到了最近的修车铺并留在那儿修。先生又去租了车。

除俄勒冈即Oregon(这中英文的名称我还是这次才对上号儿的) 的南部和加利福尼亚的北部有大约三百多公里的山路,其余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大道。因为赶路,先生希望在天黑前赶到我们的目的地——旧金山的湾区,把车开得风驰电掣得。这也为我们后来吃罚单埋下了伏笔。

枯燥的赶路,车上的人就要变着法儿解闷儿。我们把成语联得,经常三个人都哑口无言,后悔没带本儿成语词典。儿子在仅两天的工夫里学的中文,可能比来加拿大八年学的都多,成语联词水平突飞猛进。联成语己不过瘾了,他居然提出要对对子。

“对对子?你行吗?”我不信任得问道。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话茬接的,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我和先生看着路边的景物,想着要去的地方,随意的出着上联,儿子竟然对出了一些看着还算工整的下联。我惊得急忙拿小本抄录,好下次给爷爷打电话时汇报。爷爷这对对子的高手得多高兴啊!之后不知要和奶奶对孙子的“大作”津津乐道多少日子呢!

“大作”如下:

黑牛花牛低头吃草,

白马青马仰天嘶鸣。


好大一只皮靴,

真小三寸金莲。


两路间黄花一片,

一道上车水马龙。


一人驾车二人观景,

三人出游四海为家。


千年红木叹为观止,

百岁绿龟不足为奇。

就这样说着、笑着,进入了加州的腹地。在那里,让我们经历一次奇异的天气变化。我们正在阳光下行驶,就见前方不远处的路上白茫茫的水雾一片。抬头看看天,一片乌云仿佛就压在树梢上。还来不及思考,我们的车就这样一头闯进了倾盆暴雨中。就如进了洗车间,雨刷以最快的速度刷都几乎看不到前方。我们都摒住了呼吸。不敢停车,也不敢开快,就这样漫无目标得往前开,不知何时是尽头。也许有十多分钟吧, 我们终于开出了这片云,又见太阳。好在道路是笔直的,但凡有个弯道…… 不敢想象!

加州的地貌与北部迥然不同,那连绵的丘陵,无一点棱角,被嫩绿的青草覆盖着,柔和至极。因为是初春季节,树木大多都还没有绽出新绿,就那样嶙峋着,与充满生机的绿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天,我们驾车十二小时,日行一千公里,赶上了《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这天,是儿子的十六岁生日。虽没有蛋糕、蜡烛,但我相信这会成为儿子终生难忘的一个生日。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这是八十年代很流行的一首歌中的唱词。那一年我们毕业了,同学们唱着这首歌义无反顾得奔赴了祖国各地。那时,我们这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才女书生们,是何等的期待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W、先生和我是大学四年的同窗,我们这一别竟都没有再聚首。现在,正如歌中所唱,二十四年后,我们拥抱在旧金山,那浓浓的同窗情岂是两天三夜能道得尽的。尽管见面前我设想了无数次我们见面的场景,可我这颗敏质的心在那一刻,竟难以承受住这久别的重逢所带来的激动。

我们都在那写满笑意的脸上找寻着对方当年的影子。互相调侃着:想当初,青春年少,根根青丝如墨染;看如今,饱经沧桑,根根青丝是墨染。

W 曾是个高挑英俊的文弱书生,性情随和,功课出类拔萃。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使他那儒雅的外表下,更添了些男子汉的豪放。

先生因了自己的多才多艺,曾是个多么清高孤傲的秀才。 现如今,也少却了许多锋芒,磨去了许多棱角,更食人间烟火了。

我自己曾经是个很沉默寡言,但内心活动丰富的人,记得有同学给我的毕业留言就是:Still waters run deep. 现在,这水流又深又急的溪流,表面也会时有波澜。我变得更爱讲话了。

我们都有变化,又都没有丢却自我。
 在旧金山的几日,只要我们在一起,话就滔滔不绝。我们时而认真得回忆着一些细微的情节,试图把它们串接在一起;时而又互相揶揄、调侃。 我们谈着共同的四年;也叙着别后的二十四年。我们回顾着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又品味着对方的酸酸甜甜。多少故事让我们开怀大笑;多少曾经的秘密已成了公开的笑谈;多少同学间的是非恩怨都随云烟飘散。我们再能有多少个二十四年!

我们在旧金山只有两天的游历,想通过两天来了解一个城市,而且是如此现代化的一个大都市,实在是太肤浅。但就我们这些脚步匆匆的观光客而言,虽说是管中窥豹,却也可见一斑。

沿高速行驶,绵延几英里的旧金山港让我感受到了它惊人的吞吐量;由于城市地处半岛,修建了很多座跨海大桥,除了最著名的金门桥( Golden Gate Bridge),另一座海湾大桥(Bay Bridge )也很壮观,它分上下两层,前后两段,中部由一个小小的岛屿衔接;旧金山的渔人码头历史悠久,从钟楼步行到热闹非凡的Pier 39 ,我们远眺金门桥,瞭望著名的恶魔岛(Alcatraz Island), 参观那些懒洋洋的在码头内晒太阳的海狮们,还进了一餐传统的墨西哥饭;旧金山有很多优质的沙滩,沙质细腻,滩途宽阔,正赶上非旅游季节,游人稀少,那宽阔的沙滩上的排空的海浪着实得让我们着迷;又有很多海湾,岩礁错落,景色非常优美;还有那九曲花径,从高坡逶迤而下,让人瞠目;维多利亚式的民宅,使这个城市与我们所造访过的其他北美城市迥然不同,更增添了许多古老和优雅的韵味;罗马式的宏伟建筑—— 艺术宫,曾是为某一届世博会而建,她被一湾碧水环绕,在绿树掩映中巍峨矗立,真是让我一见钟情,流连忘返……

说不完道不尽的旧金山,我们得和她说再见了,我们相约再来。
 按原计划,我们踏上了沿海岸线的101 高速,这是两天的观海景的旅程,沿途还要经过加州著名的红木森林。

离开旧金山那天,天气晴好,我们得见金门桥真面目,不似前一天我们前去拜访,她被罩在新娘的面纱中,羞怯的不肯露面。

看到了金门桥,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我和先生因为那两天和同学相聚,满脑子都是大学的回忆。我们正起劲的谈论着某某同学的轶事,却乐极生悲的招来了警察。 警灯闪烁,把我们引到了路旁。原来是先生忘乎所以得在限速六十五英里的路段把车开到了八十英里。尽管我们解释说:对此地区不熟悉,是随着大流儿在开。可该警官执法如山,控我们罪不可赦。 一纸传票把我们告上了加州的法庭。我们声称不能出庭,他说那就回家等着罚单吧。唉,面对铁证如山,我们是无可奈何。我只好告诉自己:这是破财免灾。如果不是“警察叔叔”及时纠正,先生那几天的车速就下不来八十英里,还不定会生出其他什么事呢。我也只有面对现实,以阿Q的态度安慰自己,安慰大家了。

小插曲一段,路还得接着赶,景还得接着看啊!








加州北部沿海岸线一带的红木森林一直都是我们向往的所在。下午近五点时我们终于进入了著名的Humboldt 红木森林州立公园(Humboldt Redwoods State Park)。诺大的公园,除了我们外,没有一个游人,游客信息中心也刚刚关门。可能是看到我们在门外六神无主的样子,一位老人打开了办公室的门,热情地为我们做了介绍,并交给了我们一本小册子。

这片树林被命名为奠基者之林(Founders Grove),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片森林的几个卓越的先驱者。1917年当他们发现了她,并得知这如此壮观、珍贵的红木森林还没有被善加保护,便成立了保护红木森林联盟。1921年,第一片红木森林被该联盟所购买,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Humboldt 红木森林州立公园。

公园内有很多游览的路线,我们选择了一条仅1.5 英里的环形路线。这是一个如此古老的温带原始森林,当我步入她,那空气中似乎都流动着一种远古的气息。周围的景观让人恍若进入了史前——那我们在电影和图书中常看到的有着恐龙的侏罗纪时代。尽管是晴朗的天气,可林中的参天的树木遮天蔽日,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环视着四周的几人才能合围的大树,大多都在千年以上,真真正正的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当我仰视一位巨人,她的树冠竟是我的目光不可企及的,我这才深刻体会了什么叫伟岸。

据介绍,这样的原始的红木森林需要多层高大的树冠做天篷,来保护整个森林不被暴风摧毁。当某一个时期, 一些老树不堪风雨,相继倒伏,一方面造成了森林天篷的空洞,为森林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而另一方面,这一交替又给了那些常年在巨人的阴影笼罩下成长的年轻的树木们一个接近阳光的机会。这天篷的空洞带来了更多的阳光,使得更多的年轻的红木茁壮成长起来,最终以他们的更富朝气的年轻树冠弥补了天篷的空洞。这整个过程称作植物的传承

当我漫步在林中,面对着这些安静得矗立的、倒伏的巨人,以及那些虽还稚嫩,但却只知努力向上的小红木们,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看到过的亚当斯河(Adams River)的三文鱼大回游。这些三文鱼就那样不远千里的从北太平洋游回到加拿大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的菲莎(Fraser River 河口。当它们进入淡水,就不再吃食,而是靠着消耗自己的体能逆流而上十八天, 完成约六百公里的路程, 来到它们的故乡亚当斯河,在那幽静的河湾里静静得产卵、死去。在初秋季节的近半个月的时间内,有大约二百万条三文鱼来到这仅十几公里长的河面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那是何等的让人肃然起敬的悲壮啊!

这是怎样的自然之法啊!植物如此!动物如此!人当然也不会在其外了。

这片红木林中曾有一棵海岸红木森林中的冠军树——Dyerville 巨人。这棵矗立了约1600年的巨人在1991年轰然倒地。没有一个人目睹它倾倒的场景,据一个住在距公园一英里开外的人说,他听到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声,以致于认为是火车相撞。它约370 英尺高,比尼亚加拉大瀑布还高两英尺,相当于30层楼高;它的直径是17 英尺;大约重一百万磅。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啊!树中之王!

走出红木森林,有一棵倒伏的大树做为展示供游人欣赏。这又是一棵有八百多年树龄的巨人。年轮上的标注,在向人们进一步的揭示了岁月的沧桑和这红木森林的久远。这些从远古走来的红木巨人,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





夕阳西下时,我们在一个海滩附近发现了一个几近干涸的泻湖,在此之前我们还都从没见识过泻湖呢。 这真是个意外地惊喜!特别是那衰草映斜阳的凄凉景象一下就把先生和我吸引住了。无需多言,同一首曲子在脑海中回响: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

我们手拉着手,背对斜阳,面向衰草低声唱起了这首悲壮的日本民歌《荒城之月》。那谙熟于心的曲调和歌词与这自然景观浑然为一体,我们陶醉于其间,深深得被大自然感动了。

由于夕阳的映照,泻湖被染上了一片红晕,我们三人狭长的身影被投射在这片枯寂的衰草上,为这份凄凉增添了许多生动。


日色已暮,我们正行驶在去Crescent City 的路上,随着儿子一声惊呼,我们发现了路边的牧场里有许多雄麋鹿在悠闲的吃草、漫步。麋鹿的体型非常之大,比西洋马都大出许多,他们都顶着巨大的鹿角,看起来十分威武雄壮。继续前行,我们又遇到了一群野生的雌麋鹿。之后又是一只离群索居的麋鹿在路边张望。在那个区域有很多写着“Elk”的警示牌提醒驾车的司机们小心。

沿海岸西行的第三天,我们是在雨里雾里行进,一路上,有为数众多的海滩、礁石群。幸运的是,虽说天还是阴霾密布,但每当我们停车漫步时,雨便住了,雾也散了。那天的傍晚,我们还看到了落日。

尽管一路上有许多海滩,却风格各异,趣味不同。在其中一个海滩上我们邂逅一位淘金人——Bill 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最原始的沙里淘金。我们因为好奇,与Bill聊了不短的一阵。知道了一些Bill 的故事。

Bill有六十多岁的样子,面色红润,身体很结实。他自退休后开始淘金,已有十年之久。他声称自己并不以此为业,而是把得到的金子,送到金店里为他太太换首饰,因为那是他太太的最爱。据他说,象他这样的淘金人需要申请执照。而且为保护环境起见,不得使用任何电动工具,一律全部手工操作。应我们的要求,他向我们展示了洗沙的水槽顶端留下的在一些粗沙中熠熠闪光的细小金粒儿。他还得意的告诉我们,他淘到的最大的一块金子有手指肚那么大。

Bill是一个纯朴、率真地人,在我邀请他和我们 照相时,他四处寻找他的小狗,好把它叫来一同合影,只可惜他的小狗不能体察主人的良苦用心,在照片中只显示了一个背影。

告别了Bill ,我们还在津津有味的议论着这有趣的沙里淘金。实际上,体验不同的经历,这也正是我们出门旅游的目的所在
















天气虽说不好,可路上是一步一景,好戏连台。可谓集自然奇观之大成。

一路的指示牌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有世界之最美誉的海洞——海狮洞。乘电梯下到208英尺深的洞底,我们的确感到这个海狮洞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奇观了。这个从两千五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海洞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洞内的高度有十二层楼那么高。洞内还栖息着数百只海狮呢!

Yaquina Head 自然保护区是我们三天西海岸之行的最后一站。那是一处探入太平洋的小小的海角。我们一踏上这崖头,嘈杂的海鸟的叫声一下子把我们吸引了。不远处的海中矗立着两座巨大的石崖,那上面满是露着白肚皮、如企鹅般站立的的海鸟,竟让我们误以为企鹅从南极迁徙至此了。一位在此工作的小姐为我们解了惑。她告诉我们那是一种海鸠( common murre),它们每年的三、四月间就从北太平洋来此繁殖。在那两座面积不大的石崖上,聚居着成千上万的海鸠,这简直又是一个奇观。

在这个海角上一座建于1873年的灯塔矗立在崖边。当我们离开崖顶,回望在暮色中高耸的灯塔时,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如果不是我们要赶回Woodburn 取自己的车,我们一定还会沿西海岸继续北上,直至哥伦比亚河(Columbia River)的入海口,那一定还会欣赏到更多的美不胜收的景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留的这一点缺憾,或许会成为下一次重游西海岸的动力呢。

Woodburn 取车时,我们得知那车的故障只是发电机的皮带断了。当我们又坐在自己的车上时,就如同回家一样亲切!

在最后一天的回程中,我们还造访了距Portland不远的、落差在620英尺的、美国第二高瀑布——Multnomah 瀑布。这个两迭瀑,远观轻灵秀美,近瞻惊心动魄。“疑是银河落九天”恐怕是对她最准确的描述了。

回家喽!这趟春游历时八天,行程三千八百公里。其间经历了拖车、挨罚的曲折;体验了同窗相聚的喜悦;欣赏了自然景观的绮丽,更品味了短暂人生的真谛。“八千里路云和月”或许是对这次行程的最精炼,也是最有诗意的概括。



































2009.4.9






















2 comments:

  1. 迟赏美文,问好叶子! 这里的著名景观我一直没去过,但是读了不少有关这里的游记,一些是伴随美国历史书一起读的,从叶子的文章感受到的是细腻而栩栩栩如生的真实写照,还有那种徐徐道来的优雅。印象里面再往北一路的海岸线都很有特色,以后找时间去体会。

    ReplyDelete
    Replies
    1. 汤安好,这还是好几年前万维时期写得游记。那时我刚写博客,刚喜欢照相。

      西海岸的101景观公路值得一游,我们只走了从旧金山到Oregon的那段。如果夏天有时间慢慢走,海滨小镇都会很有韵味。夏天过半了,尽情享受美好夏日吧。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