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0, 2012

窝头啊窝头,有人欢喜有人忧





前些日子在万维博客上读到网友北雁高飞的文章:健康美食:红薯玉米面窝头,照片上那盘色泽金黄的精致小窝头,十分诱人。

“哪天我们也来蒸吧,看起来真不错。” 我一边念叨着文章内容,一边对先生说。

“你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嘛!光蒸棒子面窝头还不够,还要加上红薯,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先生半开玩笑地说。

“对你是雪上加霜,对我可是 锦上添花,你必须得帮我蒸这种窝头。”要知道,红薯和玉米一直都是我十分喜爱的食物。

我和先生对待窝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自于童年生活的差异。

我的童年是在部队大院里度过的。那时经常和姐姐一同去打饭,大礼堂舞台前的乐池里,柜台一拉溜摆开,每顿饭总有十几大盆荤素菜、稀饭和汤,还有几大笸箩的主食。记忆中食堂的主食中大多是米饭和馒头,偶有发糕和蒸红薯,那也是一种调剂 。

那个年代部队倒也会经常吃顿忆苦思甜饭,但父母总是以我年龄小为借口,不给我机会吃。看着姐姐就能吃着那灰黑的窝头,我内心总是有几分由羡慕而产生的嫉妒,渴望着自己长大后,在吃窝头的问题上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父母转业回津后,我们要自己起火做饭了。由于粮店的供应是粗细粮搭配的,起初的几个月里,从没自己过过日子的父母总是把供应的粮食都买回家。那时正赶上奶奶住在我们家,奶奶蒸发糕的手艺十分精湛,我也就有机会经常吃到发糕了。父亲总是罢吃这些我认为最好吃的主食,说是小时候吃了太多的棒子面,见着棒子面做的食物,胃就反酸,所以奶奶每次蒸发糕时,总是要特意给父亲蒸几个馒头。后来,母亲发现我们家人的饭量不大,粮店每月供应的细粮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买粗粮,我因此便失去了享受粗粮的机会。那时,天津的高中生分配政策是:老大留城,老二下乡。我为此暗自高兴了好几年,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自由自在地吃玉米和红薯。

先生的童年和少年则是和哥哥一起在天津的奶奶家度过的。那时,他奶奶和大伯父一家共同生活,伯父家的两个儿子和先生的年龄相仿。俗话说半大小子,吃跑老子。一家里有四个半大小子,那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凡是吃的都要票,粮票、肉票、油票、糖票……甚至芝麻酱票。现在想想,即使这些东西不要票,那时大家的钱票也都不多,日子一样是拮据的。菜里没有油水,饭量自然就更大,粮店供应的粮食不够吃,家里只能把细粮的定额换成粗粮,以求数量翻倍。先生说那时一斤白面可以换三、五斤棒子面儿,要是换红薯就能更多了,因此,他们每日食谱里就是棒子面和红薯。别管奶奶如何使出浑身解术来变换花样,蒸红薯、烤红薯、红薯干、红薯粥、窝头,饽饽、棒子面粥…… 但再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玉米、红薯,以至于长大以后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谈玉米红薯色变。

说起吃窝头,我有个笑柄永远在先生手上攥着。刚结婚时我告诉先生说我爱吃窝头,他答应下班回来给我做。我回来后做好了一切准备,可他却是一等不来,二等不来。没吃过猪肉但看过猪跑的我等不及就自己动手了。不就是上头有个尖儿,下头有个眼儿嘛,好办。凭着为数不多的几次吃窝头的经验,我先做了个窝头的形状,然后用手指去扎眼儿。可手指太粗,一扎窝头就裂,最后,我只好小心翼翼的用小手指在窝头的底部捅了个小眼儿。先生回来后看到窝头的样子,又听了我的叙述,捧腹大笑。后来看到他是如何蒸窝头的,才知道自己当时是多犯傻。

因为这个笑话,我从此拒绝学习蒸窝头,只要是馋了就要求先生做,他这个不吃窝头的人也总会任劳任怨的成全太太的这点儿心愿。

上周我们试做了红薯玉米窝头,口感极佳,连痛恨窝头的先生都说要是当年奶奶知道这个配方,那段吃窝头的苦日子就会好过些了。



2010.9.6

1 comment:

  1. 万维评论(21) 引用 浏览(2439)
    发表评论 编辑日志


    文章评论
    作者:默默的祝福你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0:48:57
    现在世道变了,讲究的人都少吃肉多啃粗食,您家LG早就走在潮流最前线!

    前人真有智慧,窝头之名取得好,很有粗犷素朴的风味。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米笑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2:24:03
    看图文,俺馋了,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哇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9-06 14:43:00
    綠園,我先生那时是必须走在潮流最前线,倒是想当逃兵呢,那就得饿毙:-)

    北方人才吃窝头,所以这名儿就起的比较粗犷了吧。


    米笑,看来你是属于见着窝头欢喜的那拨儿人,馋了就照着北雁的方子自己动手吧。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老冬儿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5:06:13
    以前国内的玉米面不怎么好吃,很粗,我不喜欢。美国的玉米又甜又香,现在我也是
    特别喜欢红薯和玉米。只是没有叶子那个福气,有人做。我们家呀,做了都只有我
    一人吃,也就懒了。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北雁高飞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5:42:32
    叶子:你让我好有成就感哦。:)
    我写那篇博文时,心里想,哪怕只有一个网友能喜欢,就值了。。。
    现在不用求先生了,自己可以做,绝对不会裂。呵呵。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百草园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7:34:07
    叶子,看你写的做窝头的笑话,逗的我直笑,看来干啥都得动手做过才行,我家原来也是基本吃细粮,我只会做发糕。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晓竹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18:10:49
    红薯玉米,当年的粗杂粮,现在的时尚食品,呵呵。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9-06 19:41:36
    冬儿, 连喜欢红薯和玉米我们都一样,我们还有多少共同点有待发掘呀:-)

    你的关于Big Sur 的诗读了,很喜欢。上次去旧金山时,同学就建议去那里,后来由于车坏了,耽误了一天,就没去成。下次去时一定补上。

    北雁,在这里要再次谢谢你。更有成就感了吧:-)

    这次我还真试着做了几个,比不加红薯的好做多了,说不定照片里就有我做的呢。

    欣岸,我打算以后开始称呼你百草了,可能没有人还叫你过去的网名了吧,再不改,我也快成老顽固了(其实已经是了):-)

    过去家里有女孩的总归比较省粮食,吃粗粮的机会就少些。今天讲了做窝头的笑话,我这不是主动授人以柄嘛:-)

    忆海拾贝系列一直在跟读,都是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的事,读来十分亲切,待这个系列完成,它会成为你的一笔精神财富,使你能反复回味。加油。

    晓竹,别的时尚我从来没想赶,这个时尚到或许还走在前列了呢:-)

    不过,巧克力三明治还是一定要试的:-)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牛北村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20:06:10
    谢谢分享。奉上网上淘来《窝头歌》一首:

    窝头为何物
    上尖下团团
    面为玉蜀黍
    色如金光灿
    十指团团做
    底面孔巧安
    锅中多添水
    灶下大火燃
    暄腾为上品
    冷硬下咽难
    食必配白菜
    清油十数点
    葱花莫忘下
    趁热往上端
    饥者为主食
    权贵唇不沾
    那有减肥事
    想胖难上难
    到此君莫笑
    我吃三十年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沁霈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6 21:55:58
    看题目有“窝头”,还以为是在忆苦思甜,原来是健康美食啊!红薯和玉米都是我喜欢的食物,但从没想过这种组合。还没有吃过窝头呢,明天就来试试。

    谢谢介绍!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北雁高飞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07:55:54
    叶子:窝头有点大小不一。(呵呵,挑剔了。:))
    小的一定是你做的!可爱的小泥人为你手舞足蹈呐。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寄自美国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08:52:21
    叶子做的窝头看起来很诱人,不过估计也就够那个小泥人吃两顿的,呵呵。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五彩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09:22:44
    叶子: “可手指太粗,一扎窝头就裂,最后,我只好小心翼翼的用小手指在窝头的底部捅了个小眼儿。”, 笑死俺了, 哈哈哈。。。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多虑了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10:47:27
    我家老公也不喜欢吃窝头,所以我不做。哈哈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华欢笑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11:21:06
    这也是我的最爱,特别想吃红薯,与什么搭配我都爱吃。我经常煮粥加红薯。小窝头真可爱。(叶子,我还欠你一封信,等我读完你大部分博文,马上回信。我仔细读了你的童年拾贝(一)------山西印象,童年拾贝(二) ------四川印象,童年拾贝(三)------回到了天津。1976年,唐山大地震,你们全家在天津,真是万幸。我读你的天津那一段,真是心惊肉跳。谢谢你的耐心)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又一蛮夷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16:17:44
    我虽不痛恨窝头,但实在是说不上喜欢,有大米白面时绝不碰窝头。因此常受到批评,说现代人应该懂得食品健康的道理。我说我从小是一穷人,见着精米白面,大鱼大肉时,天王老子都忘后脑勺去了,现在我好不容易能没有节制地吃精米白面了,怎么着,应该吃窝头?我真想不通!:-)

    不过叶子做的窝头看起来确实很诱人,我就谦让一下,把我那份给那个小泥人吃吧:-)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立青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19:04:54
    不会是北海妨膳的秘方吧?那可是老佛爷的贡品,跟金子一个价:)。
    问好!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乡华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7 19:14:38
    呵呵,当年在内蒙吃玉米面红薯面窝头真吃怕了,窝头我是绝不会再动的,但是仍然欣赏叶子注重养生的精神。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9-08 08:37:26
    谢谢北村还上网为这篇小文淘来了歌谣,这首《窝头歌》写得到也实在全面,喜欢。

    沁霈,题目误导了你,抱歉啊。

    读了你转载的关于安徽农村孩子的文章,心里很不好受。不管作者的目的如何,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还是令人堪忧的。一直有想法要做些事,可是一直又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操作方法。不知自己的焦虑何时能化作行动:-((

    北雁,师傅挑剔是有利于我们进步的嘛,下次一定严格要求自己:-)

    美国,谢谢鼓励,不过你对小泥人的饭量也太高估了吧:-)

    五彩开心,我就高兴。一直在关注你的游记呢。

    多虑,好久不“见”了,问好。

    你老公好像是南方人吧,南方人大都不大会喜欢面食,更不要说窝头了,顺其自然就好。

    欢笑,看来我们有同好。我一般对自己不熟悉的作者回留言时,都要拜读一两篇文章,已经有人佩服我的认真了,看来你比我还认真:-) 我会耐心的等着你的信的。

    蛮夷,想不通就慢慢想,只是你假装谦让,不知我那有灵性的小泥人儿是否会领情:-)

    读你的《折戟沉沙>, 写的惊心动魄,我打算最后再做总结性发言了:-)

    立青,真高兴又见到你,问好!

    这秘方是北雁的,想来老佛爷的贡品也不过如此吧:-)

    乡华,看来见着窝头就皱眉头的人还不少呢:-)

    我其实并不是刻意注重养生,是歪打正着,刚好喜欢的。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华欢笑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09 15:20:13
    叶子,又吃了你的窝头,真好吃。谢谢分享。(留意悄悄话。)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夏子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9-12 23:19:51
    叶子,这窝头看上去比肉包子還誘人!问候。。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