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3, 2013

故乡的红吊钱儿





该过年了!我们在门口挂上了红灯笼、在门上贴了福字的团花,在门玻璃上贴了窗花,又在窗外挂上吊钱,我竟还有些意犹未尽。瞧一瞧,嗯,挺红!过去总觉得这大红色凡俗,现在却非常喜欢,觉得惟其如此才更有节日气氛。人在异乡,这节日的气氛要靠自己营造。两年前回津我买了灯笼、福字和吊钱,今年朋友从国内回来又送了窗花。这几样春节的装饰里我最喜欢的是吊钱儿。
说起吊钱儿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那时北方很多地方都有春节挂吊钱的习俗。现如今都市现代化了,也让很多民间艺术都流失了,而天津却是个民俗民风保持的比较完整的城市,至今在北方地区,吊钱儿恐怕已是天津独有的了。故乡的吊钱质朴、火红、吉庆,它是刻在一张薄薄的红纸上的长方形吉祥图案,下面带着流苏。还刻有“四季平安”、“合家欢乐”、“招财进宝”、“连年有余”…… 总之,都是吉祥话儿。吊钱儿挂在门楣和窗外,有接福免灾的意味,另外,吊钱——掉钱,也取它谐音的吉利。
吊钱有很多叫法,如“门签”、“挂钱儿”、“过门笺”等等。
百度上有许多关于吊钱的介绍: 中国古代就有以幡胜表达意愿的风俗,这样的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就已经有了。而到了唐代挂钱的雏形渐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唐代诗人韦庄在《春盘》诗中这样描述: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到了清代,挂钱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诗人周宝善为其作年俗诗说: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这首诗活脱描述出天津人过年的景象,现在除了不用再糊窗之外,其他的程序竟是一样没少。
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还为它作了详细的注解: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可见,挂钱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
因为对故乡吊钱的喜爱,那飘动的红色就会常在自己的文字中出现。 “…… 大哥和嫂子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那年过年他们买了很多吊钱儿,还硬让我们在每扇窗外都贴一张…… 春节前把吊钱贴在窗没外面,它们会迎风飘舞,有着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喜庆年味儿。贴在窗外的吊钱儿被凛冽的北风刮得一丝丝、一缕缕地飘零,又预示了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这是几年前我在《芳邻》中的一段描述,我们开始贴吊钱儿还真就是从那年开始。
 “……三克儿一下子搂紧了冬凌的腰,把脸伏在了他的背上,听着他的心跳。望着路边一栋栋窗外挂满红吊钱的居民楼,她说:‘就要有一个家了,我们再也不用漂泊流浪了。过年时,也会有一扇这样的窗户属于我们……”这是去年我第一次试着写的短篇小说《结婚证》重的一个情节,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天津的年味总是浓浓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三十儿、破五时那震天的爆竹声和家家户户挂着红吊钱的窗户。每到过年,这些窗户总会吸引我的视线,让我放缓脚步,向那些风中舞动的红吊钱张望、凝神,在这北方冬季的寒风中,它我想到温暖的火炉,煎炒烹炸之后热闹的年夜饭,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却是踏实的日子……





2013.2.2

6 comments:

  1. 大红灯笼高高挂
    团团圆圆喜盈门

    ReplyDelete
  2. 南兄,潜兄,过几天我要休假回国过年,在这里给二位拜个早年,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蛇年大吉!

    ReplyDelete
    Replies
    1. 真要欢欢喜喜过大年去了,怪不得你家红灯高挂福满圆。祝春节快乐!

      Delete
  3. 作者:寄自美国 留言时间:2013-02-03 14:13:35
    恭喜叶影开博!

    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弘扬中华文化,功德无量!
    作者:XYZ2012 留言时间:2013-02-03 14:13:52
    那有福字的团花真漂亮,吊钱的照片是哪一张?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3 14:54:38
    美国好,谢谢你的解读。

    在这里给你拜个早年,过年好!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3 14:56:56
    XYZ2012, 谢谢你喜欢那个福字的大团花,吊钱是第一张照片中窗户上面贴的那两张。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3-02-03 15:28:10
    闻到好浓的年味了。圣诞灯和红灯笼交相辉映,中西合璧的中国新年。 :-)

    欢迎叶影开博!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3-02-03 15:40:28
    恭喜开博!挑了个好日子,喜庆!!!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3-02-03 17:13:38
    红红的色彩,浓浓的年味。 恭喜叶影开博。
    祝春节快乐,顺心如意!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3 18:04:16
    给冬儿拜个早年。过年好!

    都说我们在这里“被圣诞”了,而过真正的中国年又没有年味儿,这似乎是海外华人的一种尴尬。可如果反过来想,我们能在圣诞节去悉心体会另一种文化的精华,而在中国年时不忘自己的根,去努力找寻、创造我们心之向往的年味儿,我们就能中西合璧地享受这两个节日,又岂不是我们的幸运。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3 18:07:32
    谢谢Ottewell的祝贺!

    都说”择日不如撞日“,我是正撞上的:-)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3 18:10:10
    给晓竹拜个早年,过年好!

    吉祥话不怕反复说:-)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时间:2013-02-05 13:46:36
    祝叶影开博!

    此文让我联想起了我小时候迫不及待盼过年、盼自己又长大一岁的心境。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6 13:34:06
    大侠,谢谢。

    年总是会给人这样那样的回忆和遐想,希望有机会听你讲讲小时候的故事,会是个嘎小子吧?

    拜个早年,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3-02-06 19:28:41
    叶影,
    好美的名字!浓浓的年味,很喜欢这样的文章!还学到了很多天津民俗!

    祝贺开博,万维有福了。你的题头照片很美,“在这北方冬季的寒风中,它我想到温暖的火炉,煎炒烹炸之后热闹的年夜饭,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却是踏实的日子……”意味深长的文字!
    作者:叶影 留言时间:2013-02-06 22:57:07
    谢谢椰子,过年好!浓浓的年味,可不正是我们内心的渴望。

    我会尽我所能在这个博客里写一些我认为有意味,有趣味的文字。

    你为控枪所做的工作来自于你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佩服,向你学习。

    ReplyDelete
  4. 华博: 《故乡的红吊钱儿》上有 13 条评论
    小小鸟 在 2013 年 2 月 3 日下午 5:36 说道: 编辑
    门上的窗花好漂亮啊!在那白雪的映衬下那红更加鲜艳。

    回复 ↓
    晓竹 在 2013 年 2 月 3 日下午 6:23 说道: 编辑
    红红的色彩,浓浓的年味。

    回复 ↓
    幽久桥 在 2013 年 2 月 4 日上午 8:44 说道: 编辑
    叶子, 年味儿实足! 还别说, 对这红吊钱儿俺还挺新鲜的, 俺老家那儿只贴春联, 没有窗花, 吊钱儿的讲究.

    回复 ↓
    叶子 在 2013 年 2 月 4 日下午 5:49 说道: 编辑
    姐姐妹妹们,过几天我就要回家过年了,真正地回到那红吊钱儿的海洋去:-) 想想都十多年没回家过年了,还真有些激动。在此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蛇年大吉!

    回复 ↓

    xiaoxiaoniao
    在 2013 年 2 月 5 日下午 3:53 说道: 编辑
    羡慕啊!俺不知什么时候有这福气。叶子,你们回青岛吗? 能呆几周?

    回复 ↓

    叶子
    在 2013 年 2 月 5 日下午 9:06 说道: 编辑
    这次回去时间不长,就在家里了。你现在孩子还小,倒是还可以请假回去过年的,等她大了,你反倒不能了。

    留言在审核里,刚看到,抱歉。 以后应该不会了。

    回复 ↓

    小小鸟
    在 2013 年 2 月 6 日下午 5:02 说道: 编辑
    不是没想过,只是孩子要请太长的假了。他们也不愿意!
    开开心地去享受吧!

    回复 ↓
    欢乐颂 在 2013 年 2 月 4 日下午 8:40 说道: 编辑
    回国过春节,居然有这等好事?孩子不跟着回去?我还得再等几年才可能有这种机会。门口的红灯笼很漂亮,在温哥华冬天的一片素静苍白中很抢眼,要是在国内到处一片红反而不显了。

    回复 ↓

    叶子
    在 2013 年 2 月 5 日下午 9:11 说道: 编辑
    孩子已经不大可能再跟回去了,他正忙着呢:-)

    其实我觉得你们的情况和小小鸟的相似,趁着孩子还没进高中,想动就赶快动吧。

    照片是去年拍的,当然今年是一样的布置,的确,萧索的冬日里的那一点红色很不同凡响。

    回复 ↓
    白凡 在 2013 年 2 月 5 日上午 12:07 说道: 编辑
    说真的,这是第一次听到吊钱儿。这是北方的风俗。我们南方好像没有这样叫的。不过读你这篇文章,感到浓浓的年味。所以也在华博网张贴起来。

    祝春节回去愉快!

    回复 ↓

    叶子
    在 2013 年 2 月 5 日下午 9:15 说道: 编辑
    吊钱儿是天津特有的,一百多里地以外的北京只是对联和窗花。细细体会,这种民俗文化是很有些韵味的。

    看到华博大门喜庆的蛇年大吉了,谢谢凡兄的辛勤工作。

    再祝大家过年好!

    回复 ↓
    山月歌 在 2013 年 2 月 7 日上午 11:03 说道: 编辑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问个好!蛇年大吉!

    回复 ↓

    叶子
    在 2013 年 2 月 21 日下午 3:36 说道: 编辑
    给山月姐拜个晚年! 好在还没有出十五:-)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