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听古琴着迷。古琴曲古朴清雅,悠长旷远,余音绕梁,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是那种真正纯净的声音,能让人心回归自然,沉静下来。
古琴,天籁也。
古琴历史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摘自百度)
古琴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归根结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 (《琴赋》),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
魏晋之后,佛道思想又融入古琴,尤其是道家“大音希声”(老子)、“至乐无乐”(庄子)的思想,在七弦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摘自百度)
《世界遗产在中国 —— 古琴》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摘自百度)
梅花三弄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一、溪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三、二弄 穿云,声入云中;
四、青鸟啼魂;
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
六、 玉箫声;
八、铁笛声;
九、风荡梅花;
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部份。
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摘自百度)
广陵散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2013.4.26
《古琴 —— 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上有 9 条评论
ReplyDelete懒人
2013 年 4 月 27 日下午 9:55
谢谢叶子精心准备的古琴鉴赏。学习了系统知识。
央视那个介绍很有水平,人家大裤衩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 :-)
如果一定要用人地天籁来描述,个人以为,渔樵问答以心心相印中的平实和质朴,毫无娇柔造作,应算天籁;流水和梅花三弄以表现手法的复杂多变,更注重于系统,开后世技法先河,应算地籁;广陵散表达个人的清扬激越,应算人籁。各种各样的籁,自然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4 月 27 日下午 11:58
懒人兄关于三籁的评论很精彩,深有同感。
那个介绍古琴的电视片我看了三遍,太喜欢那个解说词了。《渔樵问答》是我动议整理这篇的起因,它的旋律质朴平和,悠然自得的境界令人向往。读了百度的乐曲介绍,“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曲子还表达了这样更深一层的意味,这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复杂往往就深藏于简单之中。这该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境界吧。
编辑
回复 ↓
欢乐颂 文章作者
2013 年 4 月 30 日下午 9:40
这个已经下载了,一定要好好读读听听。感觉所有乐器中,好像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乐器。外行人胡说一句,懒人兄是民乐行家,肯定有高见。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5 月 1 日下午 4:08
欢乐,慢慢消化
“感觉所有乐器中,好像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乐器。”,这个我也有同感。所谓“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这个是介绍里说的。听这个古琴的感觉让我想起我刚来华博之初听你介绍的古罗马的那个《祝酒歌》,都有一种返璞归真,撞击人心的感觉。
懒人兄是行家,我也很喜欢听他发高见,只是上次给他斟上了桂花五粮液都没管事
编辑
回复 ↓
nzfp
2013 年 5 月 1 日下午 3:35
在说正题之前,先要谢谢德孤网友,是他在他的一篇博文”正本清源说“支那”,到底谁在辱中华?”中(http://blog.creaders.net/haikuotiankong/user_blog_diary.php?did=147064),提到有个网站叫做”华博网”,这网站里的人被这位”正义之士的博主”形容为:”网络流氓恶棍垃圾虫”. 很好奇,就想去看一看究竟怎么个”恶棍”法,没想到却歪打正着,看到了叶子博主你这篇令我深深感动的好文 — 古琴 —— 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你文中提到的”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广陵散”,多么熟悉啊! 亿起家人在谈论”广陵散”时的情景…… 有二位长辈古琴弹得很好. 不知叶子博主你也会弹古琴吗? 我收藏了2张古琴CD,有”流水”,”广陵散”……还有”平沙落雁”,”醉鱼唱晚”,”阳关三叠”……等名曲.
编辑
回复 ↓
白凡
2013 年 5 月 1 日下午 4:11
nzfp是故人,是朋友。在万维曾经多次为我仗义执言。深为你的识见和正义感而折服。欢迎来到华博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你的才识和高情。叶子这里介绍的都是中华音韵的精华。知道享受的自有高洁的情操。这里也得谢谢德孤这样的免费广告。因为我们这里为非牟利的网站,不能为他们支付广告费,只有顿首遥谢而已。希望他们不会见怪。:-)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5 月 1 日下午 4:38
N博,久闻大名,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你。在万维没有读到你说的这位德孤的博文,有一个吾丁写这样的题目,我已经够了。你说的这个歪打正着挺有意思,恐怕这位德孤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是该谢谢他,不只是你,还有我
很遗憾,我不会弹古琴。我是这些日子才迷上听古琴的,自己听了,就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除了前头的开场白,文章也不是我写的,是我整理了一部分百度关于古琴的介绍。
你是古琴世家出身,看得出也很热爱,一定对古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希望能有机会能读到你这方面的文字。华博这里有很多音乐爱好者,在这里你会有知音的。你介绍的这些个曲子,我最近大多都听过,各有千秋,都很好听,我最喜欢的是“渔樵问答”,怎么听都听不厌呢
编辑
回复 ↓
椰子
2013 年 5 月 2 日下午 8:33
古琴幽怨,古琴暗哑,古琴清清,叶子你真是一位古道狭肠的义士,如今又抚弄起琴来。谢谢美文美乐!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5 月 2 日下午 10:27
椰子,我是外行,只是刚刚开始喜欢这个天然去雕琢的天籁之音。
哪里是什么义士啊,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 就我这在家里被爹妈认定了的右倾分子,在万维反倒被逼成了左派,哪儿跟哪儿啊!很认同白凡说的,这里大多都是对祖国有感情的普通人。
古琴好听,来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