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语发音:[leoˈnardo da ˈvintʃi] pronunciation),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zkChHdS2E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米开朗琪罗传》出自罗曼罗兰 《名人传》。
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2013.7.17
刚看了达芬奇部分。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表现思想。他是在由内向外的领悟和表现。这正好和毕加索相反,毕加索由外向内却忘了自己在作画,故他的画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脑科学家。达芬奇的确是在作画,但他是以科学精神作画。如果说伽利略和培根是现代科学之父,则达芬奇就是祖父了。
ReplyDelete我以往注重绘画大体而忽视细节,这个系列到是给我提醒了。达芬奇的画还有一个特色。他反映内在的细节和浑然的背景结合,甚至有中国画里的泼墨手法,把工笔与写意结合起来。
这样的由内向外也是你摄影的一个思路。
你说达芬奇是科学的祖父一点儿都不为过,达芬奇是不可思议的,作为一个画家,他不断拓展自己涉猎的领域,而且在每个领域都走到那么远。你是脑科学家,我想问问,人的潜力可以被发挥到这样的极致吗?怎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我总是觉得他是天外来客,是超人 :-)
ReplyDelete头一次对那幅《最后的晚餐》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蒋勋老师讲得真好,我想我一定会找机会,排四五个小时的队,去那里面对二十分钟感受一下。
我现在照相会比以前注重细节,不再只是美景的截取,但主题的寻找很随意,照得越多就越体会功夫在画外的重要性,音乐美术哲学甚至科学都会影响照片的质量。你说摄影要”由内向外“的思路,我有些理解,又不很清晰,有时间的时候再说得详细些好吗?
感觉这三杰一杰不如一杰丰富。米开朗基罗也有才,但终生御用,甚至昏倒在画台上,有些心为形役了。拉斐尔更是在宗教里面出不来。相比之下,我倒宁愿不时去坟墓里解剖一下标本,就像梵高,他也没有多少高深的学问,但心神无滞,就有了天籁般的表现。
ReplyDelete“感觉这三杰一杰不如一杰丰富” 也许艺术的追求也是有阶级性的,有受用范围的。我等后人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也许只是流于作品表面的风格和门类,而拉斐尔在创作每一张圣母像的时候也许都是一次心灵的风暴。
Delete这位朋友说的有道理。同意你说的“拉斐尔在创作每一张圣母像的时候也许都是一次心灵的风暴“,艺术家在创作时一定是要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影响后世的。
Delete谢谢评论。云游在外,迟复见谅。
正在思考地球生命发展的二个里程碑,可以回答部分人的潜力问题。
ReplyDelete"感觉这三杰一杰不如一杰丰富",那是,任何人和”超人“达芬奇作比较,逊色都不是一星半点儿的。我觉得另外两杰也很好。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精细到要用小羊皮去打磨;他在去世前几天还在坎砸石头;这些真是不可思议。他把石头雕到如此细腻,甚或有时有柔软的感觉,登封造极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宗教的距离,对很多与宗教相关的作品感觉不强烈。看来你还是没有被你的教会朋友们教育好。拉斐尔是个常人,常人只能是常人的表现,不超凡脱俗,优秀已经很好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