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2, 2013

谈孩子 (英诗中译)








谈孩子

纪伯伦
翻译 叶子

2013年8月17日



孩子并不属父母私有
他们乃生命的儿女,宇宙的星宿。

虽生命乐章由你演奏,
却是早已谱就天籁之曲一首。 

敞开胸怀用爱去拥抱,切不可遣思想掣肘,
谁都有思考的自由。 

暖庐为避寒暑,灵魂不落窠臼,
明日之星,至多是梦中的北斗。 

随便怎样模仿孩子,逆动一定别扭,
生命的步伐不在昨天徘徊,永远大踏步向前走。 

开弓哪有回头箭?你是那弓,孩子就是箭在弦上头。
生命这个弓箭手,拉满了弓,瞄向天际无穷,
脱弦的箭飞速向远方,带了生命的嘶吼。

为了强劲地弹射,你努力弯曲自己,痛并快乐着,
心爱的箭在飞翔啊,沉默的弓永远静守。 



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2 comments:

  1. From 华博:《孩子 (英诗中译)》上有8条评论


    椰子
    2013 年 8 月 23 日上午 10:36
    这是怎样精彩、加入了自己对诗的理解的一首翻译!
    “为了强劲地弹射,你努力弯曲自己,痛并快乐着,
    心爱的箭在飞翔啊,沉默的弓永远静守。 ”—-这是一个母亲真切的感受吧,当我想到你送儿子去远方上大学的那一个夜晚,你的心情和这弓一模一样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This is a simile, or a subtle analogy? it touches the point of child and parents’ relationship so succinctly. Good arrow needs the good and strong bow to shoot it out.—-this is such a great illustration!! Also, the other way is, child loves to fly away, but he or she always needs a stable “home” (birdy’s nest). And even we as adults still long for parents’ attention and love, isn’t it? The bonding really is something we wish it lasting forever, that is why we will be saddened and desperate if we lost our parents or whom we really care and love, because the bonding disappears in the everyday world and could only be searchable in the after-life world……

    I believe your translation has something beyond the author’s point, “为了强劲地弹射,你努力弯曲自己,痛并快乐着”, the author is not as aware as you, but you point it out for him in your translation, which I think making this not a usual translation. The author wants to emphasize, let child grows with free spirit, but he didn’t touch how “painful” could be for a parent to suppress their own goodwills if everything is about let children go “their own way”. And you, Ye Zi, have your own original thoughts in his poem. You shall get your translation published!

    How nice we can see this translation shared in this 华博!谢谢分享叶子!这首诗有无穷的回味和智慧,你的翻译令我可以有许多思考。

    登录以回复 ↓

    白凡
    2013 年 8 月 23 日上午 11:16
    哈哈,原来“痛并快乐着”是从这里来的!我可是一直在思考这个话的出处呢 :-)

    登录以回复 ↓

    汤安
    2013 年 8 月 23 日下午 3:07
    好诗好翻译,

    叶子译出了浓厚的情意和理解,非常动人和优美,尤其是椰子和白凡都点评到的最后一段,饱含亲情:

    "为了强劲地弹射,你努力弯曲自己,痛并快乐着,
    心爱的箭在飞翔啊,沉默的弓永远静守。 "

    网上还看见一段不是全译的佚名散文翻译,情感不如叶子翻译的浓郁,却另有一份安祥哲理,也值得推荐:

    "你们的儿女,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蔽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登录以回复 ↓

    琴韵
    2013 年 8 月 23 日下午 5:23
    叶子,这首诗译得太美了!和汤安才子的水平不相上下。
    一点儿小感觉,觉得诗题的这个“论”字该去掉。“论”字仿佛不太“诗”。当然我是外行,说的不算数。

    登录以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8 月 23 日下午 11:40
    谢谢椰子,白凡,汤安和琴韵的评论。

    琴韵提到论孩子这个题目有些缺乏诗意,这个我有同感,想过几个题目,比如:关于孩子,谈孩子,你的孩子…… 都不得要领,就用了这个。现在我先把这个论字去掉,只是感觉上就有些泛泛了,希望大家要是得了更好的题目,再告诉我。

    说说我译这首诗这首诗的感受吧。诗是我五月写了《出走与回归》之后朋友在留言中留下的,我理解,这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劝慰,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思考。这几个月我常读这首诗,慢慢体会儿子与我们在一起的十八年和离家的两年,也试着从生命的角度抽象地去看待孩子。这个翻译的过程也是自己理顺这种关系,把握这种情感的过程。说实在的,现在回想,有很多感受都是复杂又微妙的,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很难表达的十分清楚。说清了A,就模糊了B,强调了C,就忽视的D,总之只要说了,好像就是错了,真真是译在字面上了,就是个不准确,不完整,完全不如没有译出时全在心里,虽然模糊,却没有丢失。

    我用了意译的方法,是因为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表达,汤安找到的那个译文是直译,很好,我也读到过。你们都提到的那最后一段,是我的心声。椰子和白凡都一针见血地提到的,“痛并快乐着”那句,我的翻译的确超出了原诗。原诗只有gladness,但作为母亲,我的理解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唯其痛,而又要努力弯曲自己为孩子那强劲的一射而充满快乐,才是我们做父母所为。

    同意椰子说的,作者旨在强调要快乐地放飞自己的孩子,没有去谈父母另一面的感受,而作为父母,理智与情感并非永远能完全统一,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关键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行事时就不会偏到哪里去了。

    写文章,写诗,翻译,留言,回评都是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交流,享受思想碰撞出火花的过程。

    再啰嗦几句:
    特别要谢谢椰子的长评,你给了我很多启发。另外,看来你急了是要说英文的 :-)
    谢谢琴韵正在默默为华博所做的,也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鼓励,当年我写黄石游记时你要为我配乐的留言让我永远都不会忘了。
    凡兄的骑车八十韵长诗气势宏大,我在旅行途中就反复读过,很感动,也很受教。虽然没有去加评,但我把它收藏了,要好好学习。
    汤安最近或许比较忙,希望闲暇时多译些文学作品,于我们既是享受也是学习。

    大家周末愉快!

    登录以回复 ↓

    汤安
    2013 年 8 月 24 日上午 1:04
    叶子的好思考带来了好翻译,令人钦佩。思想的深处是精神,有神才有形,所以才有诗是展示的说法,没有内在神韵气象的支持,外形再神秘也无法展示诗意。

    纪伯伦象泰戈尔林语堂,都是集东西方文化哲学宗教尤其是东方内在精神于一身,所写这部散文诗集『先知』,题目和内容都跟先知哲理有关。寓哲理于生活,又是借先哲之口,颇象孔子论语那样"子曰问答"而说,因此题目受到限制,不如诗歌那么自由奔放,而是采用"关于什么什么,论什么什么的On NNN"方式分题而论,引文诗之后先是谈论爱,谈论婚姻,第三章里面就是这首回答妇人的谈论孩子。因此,冰心在翻译原书散文集时采用书中格式把题目译为「论孩子」,单独译诗词似乎题目就叫「孩子」更突出诗意,或者,因为是截取,按第一句为题目的传统也不错。

    原书翻译网页下午还看到,现在找不着了。回头我再找找。

    登录以回复 ↓

    汤安
    2013 年 8 月 24 日上午 1:06
    Here:

    http://www.osho.tw/ebook/book4_00.htm

    登录以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8 月 24 日上午 9:58
    纪伯伦的大名我虽然知道,可他的《先知》我之前没有读过,在翻译前找这篇的译文时,注意到他还在论其他,为了专注于这篇,因此并没去深究。谢谢汤安提供的这些信息。你的概括很精炼,的确,他的话题都是与人生密切相关的。人到这个年龄,虽然有时不一定名人的思想都具指导意义,但它提供了一种前人的思考供我们去思考借鉴,开卷有益,我会找时间去品读的,或许某个话题会引起兴趣而又让我绞尽脑汁一番也为可知 :-)

    ReplyDelete
  2. 幽久桥
    2013 年 8 月 24 日下午 8:41
    叶子, 俺们这你来我往的,好久有没有交流,问好! 看了你的译作我觉得原诗都好像不必去看了,你已经把他的精义更深刻的表达出来。不知道纪伯伦自己有没有孩子,觉得原诗比较客观,而你的译作把对一川的深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8 月 24 日下午 11:44
    乔,过誉了。深刻谈不上,投入倒是不假。你养育了一双好儿女,对孩子会有更深的体会,多分享他们的故事。

    编辑

    回复 ↓

    小小鸟
    2013 年 8 月 25 日下午 1:50
    叶子的译诗真得很感人,也融进了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这几天也在试着弄视频,到时候向你们汇报。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8 月 26 日下午 2:04
    谢谢老乡鼓励。

    期待你的加勒比海热带风情视频。

    编辑

    回复 ↓

    老几
    2013 年 8 月 27 日上午 6:30
    叶子这翻译好有内涵!看起来巾帼胜须眉,没有办法。
    “为了强劲地弹射,你努力弯曲自己”这就是“曲而直”的好例子。
    这个“痛并快乐着”的“痛”,用在中国母亲正合适,而原文的意境放在原文化正好。这也是道可道,非恒道:-)

    编辑

    回复 ↓

    叶子 文章作者
    2013 年 8 月 27 日下午 10:23
    老几抬举叶子了。那个痛字我一直觉得或许用的重了一些,但也找不到更好的。不过好像大家都有反应,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国父母会有如此两面的感受,西方文化中真就只有快乐的一面吗?对此我好像真没有太多直接的了解。

    “曲而直和道可道,非常道”,要 谢谢老师送道上门,我这个学生是本不该偷懒的。今天真的又去拜读了你的几篇文章,可我沾抽象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迷糊,刚觉得想明白了,一会儿又糊涂了。真佩服你们这些大才的思辩能力,也佩服琴韵的认真学习,弄通唯心主义的精神,我想我还是慢慢来吧。别忘了这里还有个笨学生就是了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