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7, 2018

岁末年初

       

        从2017出游归来,外出走路就不再带相机,数码相机拍片随意,照片处理量过大,伤神,觉得要停一停。转眼就到了岁末年初,一家人团聚休息的日子,总有些值得纪念的事,还是要借助影像做一点儿记录,这样就不必用过多的文字。

       
       

        岁末,我们去了温哥华市中心的美术馆。温哥华是个自然风景出色的地方,但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有时要想看一些演出,可选择的机会很有限,这些年延续下来的圣诞全家看演出的习惯今年竟因为没有合适的节目而夭折。美术馆的布展不甚丰富,从九月莫奈画展之后,一直关注,但更换不够频繁。几个月不来美术馆了,一些展览终于有所更新。




        这是温哥华海滩常见的景色,浮木堆积,因为有外岛阻隔,没有一望无际的太平洋。画面光影自然柔和,结构线条多少有些机械刻板,也许是风格所致。




美术馆的建筑结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提名为《空》的主题画展是中外两种艺术的碰撞,颇有新意,是加拿大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真实写照。本省著名画家Emily Carr精灵般的BC省山林画和香港画家吕寿琨沉着冷静的禅画共同展出,使人在流连之中有时会因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产生穿越感,同时也有另一种水乳交融的相和感,是大自然让不同种族的艺术和而不同。














面对艺术品的沉思是生活必需的。






        抽象艺术,虽说不知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但色块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柔和的中间色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的组合清新,有的朴素厚重,有的明暗适度,很是中庸,总之都很搭。



我也创造一幅作品



视觉艺术,艺术家的想象力总是令人惊叹的。


美术馆的穹顶


        不知怎得,墙上这一抹阳光让我有一种感动。缺少了它,墙面虽说精致优雅,但也繁缛呆板,正是这从天而降,游离变幻,难以捕捉的一抹光影,画面顿时生动起来,似有了某种灵性。虚无有时是实在地存在,需要追求,需要感应,需要把握……




北欧极简主义设计,天然,简洁。


        如果不读介绍,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读了介绍也只能附会。这幅画作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十几幅类似画作表达的是二战。除了43,你会想到什么?艺术的表达是能超越时空的。


        心血来潮,从去年九月开始学画画,画了素描和丙烯画。我一直就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特点,现在竟然又爱上了画画,可以几小时不吃不喝全神贯注于此。这是第三张素描,老师看了说让他大吃一惊。自知问题多多,但这评语也让我不免有些小小得意。喜欢画画了,但愿不是三分钟热度,细水才能长流。




        画画是件很好玩的事,特别是画色彩。真像主席说的,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画面在笔下时时变幻,房子出现了,土墙出现了,光影出现了,远远近近的树木出现了。不满意可以调整,可以覆盖。开始动笔画画后再去美术馆看画感觉也不同了,动笔后放宽了视野,多了一个欣赏角度,也就是琢磨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他的目的。不过,单纯从技术层面去欣赏画作,有时也会削弱从审美角度去欣赏,这个可能是要警惕的,这中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

        这是临摹的第四张丙烯画,莫奈的阿让特伊雪景 Snow at Argenteuil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asset/snow-at-argenteuil-neige-%C3%A0-argenteuil/-QGmKxXRCBbIiQ



        新年伊始,全家去走路,连绵阴雨的温哥华冬日硬是没给我们个好天气,大雾。往日晴空碧水的湖沼清景不再,真有些“桃源望断无处寻”的感觉,不过,晴朗有晴朗的美好,阴霾有阴霾的兴味,不可替代。而且头一次见到了雾凇。




衰草





凝固的水波




        只能看到十几米开外,不免有压抑感,想想现实世界不外乎如此。




        朦胧不仅产生压抑,抑或也产生美感,皆因简化了周遭,只这一树一椅。大雾弥漫了背景,不见五光十色,也不见嘈杂纷繁,唯有想象,或不去想象。


2018.2.7






2 comments:

  1. 一川英俊,年轻有为,赞。

    叶子你们生活在艺术和文化之中。祝过年好!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小舟兄好,拜个早年,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我们试图在平淡的日子里加点儿调味的东西,让生活有些滋味:-)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