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给自己放了一个长长的春假,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湾之行。旅行归来,沉淀了近一年,开始关于岛屿的写作。环岛十五天会以逐日行程夹叙夹议,在台北盘桓九日,三日参观台北故宫,就像进入了一个宝库,欣喜,感动,沉思……诸多情绪环绕着我们,可以说这是我们来台湾的主要原因,仅就故宫,感觉台北还可以再来。二二八和平公园、自由广场、中正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忠义祠、蒋介石的士林官邸,蒋经国的七海寓所,这些都是与历史、政治相关的场所,走马观花地看过,对台湾政治人物、社会政治生态有些浅表的了解。孔庙、大龙峒、龙山寺、城隍庙、林安泰古厝观光,满目色彩,感受到台北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国家音乐厅听音乐会,骑行台湾大学,造访梁实秋故居,在大街小巷的新旧书店淘书,大稻埕街心公园邂逅台湾民谣,文化体验迥然有别于大陆;餐食料理永远都是旅行中值得期待并留下深刻记忆的亮点;最后还想就“亚细亚的孤儿”这个话题聊聊所闻所见所思。24天,细节很多,感想也不少,但只能约略描绘我们眼中心中的台湾。
2023年3月8日,前所未有地在飞机上睡了若干小时,精神很好。加拿大与台湾长荣的联合航线,这次是长荣航空值机,台湾姑娘莺歌燕语,让乘客如沐春风,飞机上的饭食也格外可口。带着对台湾华人社会的少许了解和诸多想象,似乎与以往出行相较有更多笃定,甚至有些许返乡的感觉。清晨五点半,飞机降落台北桃源机场,看到了青天白日旗。台湾,我们终于来了。于我们这一代人中国人来说,以往台湾一直是熟悉的抽象与陌生的具象的交织。
乘捷运去台北。清晨,海岛的雾气尚未散尽,窗外闪过的建筑大都是几十年前的范式,许多楼顶上还有违章建筑,列车正闯入一个陈旧拥挤的都市。正值上班高峰,乘车的人很多,大家在车门口排成两队,井然有序。车上比较安静,几乎人人埋头手机。站立的人们身体下意识地随着车体晃动,一波又一波,如海浪,下车后乘客如潮水般涌出,又从各岔道分流,上扶梯都会自动排在右侧,好比潮水渐退,纷杂却有序。
从忠孝西路的天成大饭店踱出,奔自由广场而去。台北三月的午后,气温是26摄氏度,满目青绿,刚刚摆脱了温哥华凛冽的倒春寒,感到身心都很适意。沿途我们一直在东张西望,潜意识一直在与大陆做着比较。台北人大多穿着朴素,即使年轻人也不甚新潮讲究。而近一二十年,中国都市人的穿着更趋于时装化,精细考究许多。路过一个中学,穿着宽大校服的学生们在塑胶篮球场打球,东方孩子晚发育,体态大多像豆芽菜,表面看起来与大陆中学生没什么两样。虽说捷运上看到的城市是灰突突的,杂乱无章,走在大街上,各处却都干干净净。这些年我们回天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都市变得更摩登了,但是在公婆家小区外的街道走着,我们总要互相提醒:小心啊,这儿有狗屎。台北路边许多招牌尽管是繁体字书写,看着依然熟悉亲切,其中大量的补习班招牌让人不难看出华人社会相同的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只是在大陆,一夜之间这种补习学校便被关张,招牌更是少见了。走着瞧着,新冠瘟疫中四年不得回乡的无限惆怅一点点消融在这片纯粹的中文世界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