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百姓的日子(3)——2011回国随笔(九)



掉进“米缸”



    “尹萍姐,听说你现在也成“粉丝”了?”在尹萍陪我去发廊的路上,我提起了这个话头。

    “可不,杜淳的“粉丝”!杜淳,知道吗?”尹萍问我时,眼里放着光,这是我以前很少看见的。

    “不知道。”我老实地回答。我心想,你可算问对了人了。我本就是个看电影、电视剧不多的人,更是对演员从不关注,除了个别极其著名的,一般我都记不住名儿。

    “《敌营十八年》,知道吗?”她又问我。

    “这个知道,不就是那个电视连续剧吗?啊战友……”可算是有一个我知道的,我开始给她哼那个主题歌。

    “不是那个《敌营十八年》,是新《敌营十八年》,杜淳演的。”尹萍又回到了杜淳。

    “尹萍姐,你还不知道我,我对演员几乎是一无所知。他还演过什么别的电视剧吗?”看着尹萍兴奋的样子,我不忍让她太失望。

    “《五十一号兵站》,不是那个老电影啊。”“《走西口》”……“《汉武大帝》”……

    “停,这个我可看过!”真是太不容易碰上一个看过的,我如释重负。

    “杜淳在那里演得是年轻的皇帝,想起来了吧?”她热切地望着我。

    “噢,原来是他呀!”我一面应着,一面想:唉,那年轻的皇帝到底长得什么样儿啊,我怎么一点儿也想不起来。

    尹萍是父母的邻居,从她在这个楼里结婚起,我们就认识。年轻时的尹萍是个公认的美人,模样长得像山口百惠,秀气文静。

    但秀气文静的尹萍这半辈子过得一直不轻松。赶上了老大留城的政策,她没有下乡,进工厂做了刨工。那年月车钳铣刨都是技术工种,刨工是很多青工所向往的。77 年她高考落榜,便本本分分地继续在工厂做她的工。结婚生子后,又本本分分的相夫教子。待到夫妻双双下岗,两口子就这一段那一段地打了各式各样的工,没有失业过,也没有稳定过。

    记得一川小时候去姥姥家玩,经常和比他大几岁的尹萍的儿子一起玩。一次他们俩正投入地玩着电动遥控汽车,嘴里还嘀嘀嘟嘟地,小哥哥突然嘟囔了一句:咱们别老开了,一会儿电池就该用完了。在一旁的我听到这话,望着尹萍的儿子,心里有些感叹,也有些酸楚,后来还和先生议论过这件事。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生活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本分人过本分日子,辛苦的拉扯儿子长大。我不记得尹萍有过什么个人的喜好,他们的日子就是挣钱、吃饭,吃饱饭再去挣钱。回父母家,我们总有机会聊一聊,每次我所听到的都是过日子如何的难。

    这次回国,知道了尹萍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她也到了能从国家领退休金的年龄,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减小了许多。我从父母那听到的第一条爆炸新闻就是:尹萍成“粉丝”了!

    “尹萍姐,你们“粉丝”都干什么?”我从未追过星,也没接触过哪个星的“粉丝”,只是从一些报道中读到、看到“粉丝”们的疯狂。现在看她的兴奋劲儿,倒是让我对这个话题饶有兴趣。

    “我们关注杜淳的一举一动。他在演什么戏,他什么时候过生日,他冷不冷,热不热,是不是感冒发烧了,在哪儿、和谁过年。我们这些“淳迷”也叫“淳米”,你听我们的这些名字哏儿不哏儿:淳米粒儿,遥恋淳米,千年一淳米,永爱淳心,淳淳欲动,淳动米心随,淳风淳韵,至深至淳,甘露淳米……”尹萍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

    “哇,简直就是掉进米缸了!”我忍不住和她开玩笑。

    “你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掉进来了。”说着,她竟露出腼腆的神色。

    “看完他的《敌营十八年》后,我买了他所有电视剧的DVD,都是在图书大厦买的,绝对正版。前些日子要不是家里有事,我还差点去给他过生日呢!”她一口气说了这许多,不等我继续发问又接着说。“我每天还到杜淳的贴吧报到,留言。”

    “你还学会用电脑了?杜淳有多大年龄?是个奶油小生吧?你这样追星,姐夫说什么?”我的问题像连珠炮似的冒出来。

    尹萍姐干脆利索的告诉了我杜淳的出生年月日。我心想,或许有的“粉丝”连小时分钟秒也能知道呢。

    “那电脑是我自己攒钱买的。这个年龄学电脑真是不容易,我也就是会点儿基本的,有时要想贴个图片什么的还得让儿子帮忙。杜淳虽说是个奶油小生,但一点儿没有娘们气。他是演技派小生,我是先喜欢他的演技,才喜欢他的。我和你姐夫说了,这是我的精神生活,就像他去外面下棋一样。我不管他,他也不能干涉我。”她说得斩钉截铁,还有些激动。

    之后她又一次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人家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孩追星,我五十多岁的人了也追星,连我自己都感觉邪行。你可别笑话我啊!”

    “尹萍姐,那里话,我怎么能笑话你呢。虽然这很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倒觉得追星让你变了一个人似的,人更有精神气儿了。我真的觉得这倒也不错啊!”我诚心诚意的说。

    “是吧,自从成了“粉丝”,我都觉得生活有点儿意思了,以前从没有过这种感觉。你看,虽说我们文化都不高,生活也不富裕,但现在大家都想开了,都知道给自己找点儿乐儿。就说你认识的人吧,八号楼的李姐每天到河边去踢毽儿;老肖他们溜鸟、养鸽子;张姨,你还记得原来住咱们五楼的张姨吧,她闺女去美国了,她去了闺女那儿几次,都不愿意长呆。在那儿没了她打太极拳的老街坊邻居,她说太孤独了。”尹萍说的振振有词,我听得频频点头。

    的确是那么回事,百姓的日子过得就是这点儿乐呵劲儿。



















2011.10.5 


2 comments:

  1. 评论(18) 引用 浏览(455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1-10-05 07:36:41
    真实、朴实、踏踏实实,给自己找点乐儿。老百姓的日子。
    很喜欢这篇。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05 07:40:36
    晓竹,你好快呀,我刚贴上:-)

    谢谢你喜欢,我一直觉得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得去上班了:-)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10-05 11:14:06
    叶子:非常喜欢你笔下痴迷可爱的尹萍姐和那让人久违了的纯朴邻里亲情……

    叶子的回国随笔系列篇篇精彩,下一篇应该是“发廊里的靓妹或帅哥”?:-))




    作者:米笑 留言时间:2011-10-05 11:45:58
    "百姓的日子过得就是这点儿乐和劲儿", "的确是那么回事”




    作者:白黑分芳 留言时间:2011-10-05 12:19:28
    叶子好!

    终于又在网上遇到了,写得真好玩。

    先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是分芳而不是芬芳,当时我忘了芬芳是这个芬。逗你玩儿呢。看看白黑吗,我这人黑白分明,所以就用了那个分,纪念我的性格呀。

    听说你三月份要去美国西部,我这就开始忙活了,得把我的经验告诉你呀,否则去了一趟有的地方没看多后悔呀,你说是吧。我这个不太爱热闹的人爱热心。

    你如果不嫌烦,我慢慢整理。先说一点,要绕一个大Circle。如果你们那里有卖The Grand Circle 这本书最好,我回家再查查名字,那本书把整个西部都囊括了,当然去越多越好,没时间挑重点,那个Arches National Park 最好别错过,我的最爱,先写到这里,喜欢告诉我我接着写。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1-10-05 12:32:06
    喜欢这些照片,俺每次回国也喜欢去早市和公园看晨练的人们,体会那个乐呵劲儿。

    当粉丝的好处可真多啊!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生活,以后俺也找个腕儿“傍”一下。




    作者:桑妮 留言时间:2011-10-05 17:53:07
    喜欢你这个系列,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这几年我回国见到一些提前退休的朋友,业余活动很丰富,唱歌跳舞的,旅游的,画画的,相比之下我们北美的生活是有点枯燥了,幸亏有万维,我们可以来这里聊天,娱乐。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11-10-05 20:04:13
    小人物的故事,平淡真实。以前只听说“饭”谁谁。。。还不知道也可以“米”谁谁的。。。呵呵。:-))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05 21:22:35
    北雁, “发廊里的靓妹或帅哥”?

    你要早布置题目,我就会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了。 幸亏咱不是办报纸的,否则就该开天窗了:-)


    米笑,谢谢用我的话给我留言,这高招我也学会了:-)


    分芳,我最近写地还比较勤,你经常会在网上遇到的:-)

    先要好好谢谢你这热心人。我去网上查了The Grand Circle,已经加到我的Favorites 里了,会以它为蓝本计划的。

    你给我介绍情况,我要是嫌烦,那不就太不知好歹了吗:-) 只是不要耽误你太多的时间。有问题时还会再请教。千恩万谢:-)

    ReplyDelete
  2.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05 21:48:33
    五彩,谢谢喜欢。是啊,早市和公园晨练是老百姓生活里的亮点呢。

    在万维上我们其实也该说是正体会着当粉丝的感觉:-) 多少钟情的博主,多少让人忘情的文章,每读到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的感觉,该不亚于尹萍看杜淳电视剧的心情吧:-)

    桑妮,你喜欢这个系列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是我很用心写的一个系列。

    说的一点儿不错,幸亏我们有万维,我们可以在这里写写文章,和情趣相投的朋友聊聊天,还可以存放自己的心情。

    转悠,我想不是“米”谁谁,该是谁谁的“米”。

    举例说明:转悠“米”叶子,叶子是转悠的“米”:-))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10-05 22:02:55
    小人物平常人的故事,也会很精彩很有趣味,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0-05 23:17:09
    好文章,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可信!

    很喜欢这些照片,很亲切!叶子的文笔越来越妙不可言了。




    作者:立青 留言时间:2011-10-06 04:38:24
    百姓生活的写照,自娱自乐的经典。
    人生百态,好系列。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06 06:58:36
    马黑,谢谢你读出了趣味。谢谢留言。

    “大红枣”那篇很亲切,又去读了一遍。你说超市买的不新鲜,你家的最好,我也要问米笑同样的问题了:你办理快递业务吗?:-)))


    椰子,“妙不可言”可就过奖了。

    我只是努力再现真实,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意味的东西。你的肯定对我是一种激励,谢谢!


    立青,谢谢关注和肯定。

    “百姓生活的写照”,正像我对椰子说的,我努力再现真实;“自娱自乐的经典”,嗯,五十多岁追星的尹萍的经历是够“经典”的哈:-)

    “人生百态,好系列”,你总是能用最言简意赅的语言写总结:-) 谢谢!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10-06 18:14:22
    叶子 你这几篇讲述老百性的故事的文章都写的很精彩,普通人的生活让你写出了人生的味道,看得出你的用心.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07 07:18:10
    在水一方,的确,如果用心挖掘,老百姓的故事里有很多不同的人生味道。这次我也是尝试着写,谢谢鼓励。

    周末愉快!




    作者:荠菜 留言时间:2011-10-12 18:12:43
    亲切,自然,实在,好像读者亲眼目睹。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13 07:11:55
    荠菜,谢谢留言,更谢谢你的肯定和鼓励。

    百姓的日子嘛,就该这样写:-)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