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儿什么都纠结
思乡从来就不是一种抽象的感情。馋天津的煎饼果子豆腐脑儿会成为一种浓浓的思乡情节,馋到最切时,往往也是思乡的情到最浓时。
回天津了,每天的早点自然应该是煎饼果子豆腐脑,当味道和感情掺杂在一起时,这个早点的滋味会是不同凡响的。不过该不该天天吃这早点,我还是很纠结了一番。早点摊的卫生状况看起来很糟糕,又担心炸果子的油会不会是地沟油,更嘀咕果子里有没有加洗衣粉一类的添加剂。不过,这样的念头闪过之后,没有经过多久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做了“冒死吃河豚”的决定,好在我们在津的日子不长。但是早点虽小,却由此及彼让我联想了很多。
这十年离乡,发现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中,食品的问题日趋严重。食品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质量问题上,而是上升到安全问题,而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竟都是人们利欲熏心、良知泯灭、人为制造的。
堂姐琦是众多兄弟姐妹中和我最要好的,每次回国我都要从紧张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去看望她。
因为姐夫的生意很兴旺,琦姐的日子过得富裕又逍遥。她早已不用朝九晚五地去辛苦劳作了。和她唠着家常,看着她用心打理的优雅舒适的家,又听她说着每日的起居和国内、境外的旅游。
“琦姐,你看你们现在多好,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的。”我真诚的为她喝彩。
“哪儿呀,她的忧虑也多着呢!”姐夫接过了话头,给我们摆开了龙门阵。
“最大的忧虑是在吃上。市场买的肉不敢吃,那肉的质量就别提了。有一次炖排骨,竟能炖出一锅蓝汤来,太让人心里不踏实了。 ”姐夫侃侃而谈。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天天吃素吧?”我问。
“我们基本不吃猪肉、牛肉,只吃羊肉,而且只吃从内蒙买回来的羊肉,所以我们隔一段时间就让朋友从内蒙捎半扇羊来。我们知道那羊是怎么养大的,吃起来心里有根。”琦姐接着说。
“那只有你们这些从内蒙出来的、又有钱的人才有这个道性,别人可没招儿。”我不无感叹地应着。
接着琦姐又告诉我们,他们还从郊区专门找了老乡为他们养了真正的走地鸡,这样鸡和鸡蛋的问题就解决了。
我被惊得目瞪口呆,有点儿少见多怪的说:“专门为你们养鸡呀?”
“其实好多人都在这么做。”听琦姐的口气,好像这是很平常的事,我实在是孤陋寡闻了。
“那菜、牛奶……呢?也找人种菜、养牛吗?”我更为好奇了。
“你姐在菜市场买菜从不挑精神的,都挑那种蔫头耷脑、有虫子眼儿的,就为少点儿化肥、杀虫剂什么的……至于牛奶嘛,每隔几天她都开车去奶厂买鲜奶。”姐夫解释着。
“这吃饭简直成了大问题了,这日子还怎么过!那天在表妹家就觉得没钱烦恼多,敢情你们这些有钱的烦恼也不少呀!”我忍不住又感叹了一句。
午餐时琦姐和姐夫请我们全家在一家四星级宾馆餐厅的雅间吃饭,席上菜肴极其考究,没有大鱼大肉,可琦姐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不符合她的标准,对有些菜她根本不动筷子。有一种饮料是酸枣汁,我喝起来觉得口感很好,但琦姐一口都没尝,只要了一杯清水。
以中国城镇之多,人口之众,有琦姐这般行为的百姓着实不在少数。虽不至于谈虎色变,但也的确不能掉以轻心。
经常早晨和婆婆一起出去买早点,婆婆会告诉我哪家的果子炸得好,哪家的豆腐脑味道浓,哪家的嘎巴菜最正宗。每次,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排了一队又一队。
这次回津很遗憾地发现人们都不拿自家的器皿去买早点了,所有的早点都直接进了早点摊给的薄薄的塑料袋。大家拎起装着热豆浆、热豆腐脑和刚炸好的果子的塑料袋,都那么泰然自若,让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以往,如果往塑料袋里放炸果子时,还会拿张黄草纸隔一下,现在竟如此的直截了当了。
买早点时我做不到入乡随俗,坚持果子要放进我端着的小竹筐里,豆腐脑也要倒进饭盒里。也许我有些另类,没两天就让早点摊儿上的人注意到了。
早点摊上的女人很健壮,她手脚麻利的翻动完油锅里的果子,又看看晾在筐里的果子,觉得油滴地差不多了,就准备给我装袋。
“放在这里吧。”我递上小竹筐。
“老太太,这是闺女,还是儿媳妇?”她抬头望了我一下,然后,操着浓重的外乡口音对婆婆发了话。
“闺女!”婆婆笑呵呵地、不假思索地回答着。和婆婆相视一笑,我心里一热。
“刚从外地来吧?”外乡女人又补充了一句。
“是啊!”我赶紧随声附和。和她相比,我倒更像个外乡女人。
2011.9.22
万维博客评论(22) 引用 浏览(7333)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9-23 00:11:51
果子就是油条,对吧?
听人说,昆明查获了一个卖地沟油的黑店。一查它的销售发票,很多昆明著名五星级酒店都是它的客人。食品安全在国内真是个大问题。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09-23 01:01:08
叶子 也许是我们海外回去的人"事"多,我最不习惯买熟食时,店主直接把东西装进薄薄的塑料袋里,尤其是食品还热乎的时候,真是不放心那塑料袋是什么做的。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9-23 09:09:10
以前也很喜欢回国时去小饭馆,现在不敢了,就在家里吃饭最好。我也不喜欢用塑料袋装食品。
上一篇也读过了,的确很煽情,:-) 叶子是高手啊,咱高度PF。只希望你先生表妹的儿子真能够替她能撑起一片天。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11-09-23 11:07:24
回去吃啥心里总是犯嘀咕,疑神疑鬼的,想想又不是长期吃,躲也躲不掉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咳咳。
作者:吾弃郎 留言时间:2011-09-23 11:33:45
每次回国之前,俺家领导都要列出一大堆必须吃的街边“美食”,结果是每每败下阵来,要么是亲临其境而不敢吃,要么是尝过抱怨“这味道怎么跟过去大不一样啊”。
这时,我的劝说词一般是:国内变了,我们没变。
是的,我们的味觉和对国内印象、观念不知不觉地会滞留在出国以前的时光。交通/信息的发达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理文化的隔离。
谢谢你这个系列。我也喜欢观察日常百姓生活,但却是写不出来的。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1-09-23 11:45:13
这老百姓的“天”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
对海外省亲者,一个月吃“毒”,十一个月排毒,应该还好。
国内人长此以往,几代人下来,别的不说,生理生物的变异就不得了。
人为制造的不安全食品是断子绝孙的事情。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1-09-23 13:26:50
叶子好文,平实,真切。
你姐他们这样的中产者对待食品安全的方式态度,非常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关乎国民社会生活的重大具体问题,这个社会的总管从来不做全社会的正面系统管控,而是社会各阶层与个人自己管自己的死活。像食品安全这样关系全民生活甚至生命的问题,共产党不是不管:他们管他们自己——中南海到省委大院都有传统的自己的特供基地与特供方式。到了你姐这样的民间精英中产,也就只能自己开辟“基地”与特供渠道了。好在中国社会如今让有能力的民众自己搞自己的“特供”的基地与渠道,就像大中华香烟茅台酒过去只有首长特供,百姓连看见的福分都没有,如今谁有钱都可以买,当然是首长特供保证无假货,百姓买得到的就自求多福了。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爱吃麦当劳汉堡。当年麦当劳发生过大肠杆菌案例。按照中国做法,白宫的汉堡就要特供,而不是全美针对大肠杆菌颁布一系列严格甚至严苛的食品安全法令。总统和草民照样可以放心吃汉堡,麦当劳等保住了自己的品牌与生意。
俺有一篇旧文,与此主题相关:
http://blog.creaders.net/zichenzhao/user_blog_diary.php?did=82352
作者:幸福剧团 留言时间:2011-09-23 14:00:10
过日子都过成这样了。
同情一个。
作者:fwy 留言时间:2011-09-23 15:12:53
平凡日子,写得好文采。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9-23 15:16:13
叶子,疑虑重重之下买回去的煎饼果子味道如何?会影响享受的质量吧?:-)
民以食为天,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普通老百姓真的是在慢性自杀啊。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1-09-23 16:43:16
写得朴实真挚。
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令人忧虑。
万维博客:
ReplyDelete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3 21:21:08
马黑兄,的确,天津人管油条叫果子。
五星级酒店也用地沟油,这也太恐怖了吧!
在水一方,你说是咱们事多,还是他们麻木?明摆着的事儿,竟都那么自然。这让我想起我先生说过的一件事。他的一个印度同事从印度回来说回去吃饭不习惯,因为,买饭的给他一张报纸,紧接着往报纸上扣了一勺饭菜。他说他是说什么也吃不下去的。
这塑料袋和报纸有什么区别呢?!
冬儿,在学着通过写人来说事,看人家写就很顺,自己写起来才知道不容易。所以,等我真成了高手,再佩服也不迟:-)
现在国内吃饭似乎成了大问题,但愿国家能给与重视,及早解决。
上一篇是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后来又多接触了一些人,觉得像表妹类似状况的贫穷的人真是不在少数。京津两地相隔仅百里之遥,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准竟有着天壤之别。读书人和下岗工人的生活水准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贫穷状况的确达到了让我心惊的程度。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1-09-23 21:58:33
写得好亲切,俺好多年没吃过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了,看了叶子的描述,馋啊!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3 22:01:26
转悠,我看坏坏的选择最正确,回去就吃麦当劳。不过那炸薯条的油……
唉,我们回去吃东西还是有时又会儿的,可他们呢?
你这是啥时候让剧团给传染了,咳咳:-)
弃郎,或许是国内变了,我们也变了。我们变得比在国内时更想吃那些“美食”了:-)
谢谢你喜欢这个系列,我也是初次尝试着这样写,能得到肯定,对我是很大的鼓励。
还要特别谢谢你的《儿子如此中文作业》,没把握笑岔气了:-) 想挑一句最好笑的,挑不出来,因为哪句都让人开怀:-))
北村,说的是,民以食为天,这“天”出了问题,怎么得了。可现在真就是这“天”出了问题,百姓又能如何,还真要回到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鱼种粮种菜自给自足的年代不成。
作者:好吃 留言时间:2011-09-23 22:18:04
写得亲切!
什么时候这食品安全的问题才能解决呢?
这以后回国光当厨子还不行,还得自己养猪, 自己种菜, 得是十项全能多面手啊!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3 22:47:05
阿妞,谢谢评论。我这篇平铺直叙的说故事的文章,经阿妞的总结提升,就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看来特供早已是一种传统了,并非某些人的创新,我真是孤陋寡闻了。那么有权,就有人特供,有钱也能买来特供,无权无钱的小老百姓就只好听天由命撞大运了。
拜读了 一文,佩服阿妞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本领。
你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论述让我很有共鸣,尤其是“能够学得到西方先进的农业与食品加工技术,为什么不能同时学习引进现代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规范制度呢?”
觉得食品安全问题的确不只是一个食品安全单方面的问题,它和国家的管理机制,和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等社会问题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这些问题不解决,仅仅是毒牛奶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毒瘦肉,甚至毒白面……
这真不是个几句话,几篇文章就能搞定的问题。
剧团,是啊,日子都过成了这样!
如果是在国内,你恐怕也没那个心情来烹调各种美食了。
fwy,谢谢鼓励。希望看到你的更多的好照片。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3 23:06:01
北雁,实话实说,疑虑重重之下买回去的煎饼果子味道依然如故,我们还一个劲儿的说天津的煎饼果子哪儿都比不了呢:-)
你的儿子想家的文章可是勾起我想儿子的心思了:-)读着你的文章,想起了一川走的那天的一情一景。
晓竹,谢谢鼓励。只是这两篇文章或许都太让人感到压抑了,下一篇会是轻松的。
五彩,煎饼果子豆腐脑,是你馋了? 还是先生馋了?:-)
我文中第一段里给出了链接,以你的手艺,自力更生,还有什么饭菜你鼓捣不出来的:-)
好吃,是啊,现在回国只会做饭看来是不够了,还要会当农民:-)
作者:白黑分芳 留言时间:2011-09-24 06:41:54
叶子,这回好像找到半个老乡了。
我09年在天津住了半个月,就煎饼果子来说,我每次都买皮儿,不吃果子。我这人控制能力特强,只要什么可疑,再可口我也不吃。就算果子不用地沟油炸的,油用的时间也特长,勤着换那成本得多高呀。
说实在的,那个煎饼皮也没有我在现在的家里做的好吃。我现在什么都自己做。用绿豆面,黄豆面,细玉米面,粗米面等等,摊出来特香。我不会炸油条,但油饼炸的特棒。你也不妨一试。
再告诉你一下,我那炸锅炸几次油饼之后油就变黑了,我就赶紧倒掉,外面谁那么做呀。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4 07:23:05
分芳,欢迎半个老乡来访:-)
去拜访了你的博客,从你身在赌场从不沾赌,就知道你的控制力特强,那么不吃果子对你的控制力的考验就是小菜一碟了:-)
我则不然,所谓冒死吃河豚,倒也没那么邪乎,但对好吃的东西,经常是宁可担点儿风险,也要去尝试一下。其实我们也在家做煎饼,但只是偶尔。
油炸的东西的确该少吃,曾经有个deep fryer,没用几次就处理掉了,就是觉得自己禁不住诱惑。
周末愉快!
作者:love阳光 留言时间:2011-09-24 07:37:19
怪不得中国小吃店的生意好,敢“冒死吃河豚”的人多啊!
再说你那琦姐可够富、够牛的哈!
有人专门为他们养鸡,有人专门为他们从内蒙带羊肉,还专门到奶厂买鲜奶!真不是一般的牛啊!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09-24 11:10:42
晴妹和琦姐,都是女人,命运如同天上地下。真的得承认人各有命。
虽然叶子你说你孤陋寡闻,可我还是觉得不是你孤陋寡闻,而是这位姐也是Love阳光说的不是一般的牛。那是富人,还要把自己说得好像很“平民”。
而且既然到了星级饭店点一桌子菜,自己又不屑于动筷子,那为啥还要去?为什么不能用家里特订的走地鸡、蒙古牛,请保姆(肯定有保姆)给你做一顿,吃个安全可口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觉得中国的食品是有很多问题,可也不至于是吃了都要中毒去医院抢救,这个度还是有的,也要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培养。而且听台湾一个人说,他们台湾在以前都经历过地沟油的事情,不是大陆“风景独好”。
对不起叶子,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对你的文章有什么,你的文章写得非常平和实在,我很喜欢很欣赏!!:)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9-24 14:44:25
love阳光,谢谢留言。
中国小吃店的生意好,我想还是因为中国小吃有特色,好吃,与冒死吃河豚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吧:-) “冒死吃河豚”也就是一种夸张地比喻,倒也没有到那个程度。或许我可以在文章里换个说法。
人富了或许会感觉良好吧,也或许就是别人感觉他们比较牛:-)
民以食为天,当食品供应让百姓没了安全感时,他们自然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这次回去还为朋友的朋友的孩子带了奶粉。自从毒奶粉事件后,有多少婴儿是靠吃国外的奶粉长大。这些孩子们能劳动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为他们不远万里带口粮,他们岂不是更不一般的牛:-)
椰子,的确,“晴妹和琦姐,都是女人,命运如同天上地下”这也是我想说而没说的。想说的是无论贫富都会有烦恼。
虽然你和Love阳光对我这位堂姐有看法,我倒还是比较能理解她。他们也是平民,只是比较富裕的平民而已。当人富裕了,没有了为挣钱而发愁的烦恼,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养生上,这也是一般规律,只是度的掌握因人而异。
至于我说的她没有动筷子,该是我的表达不清,误导了你。她并非一顿饭什么都不吃,只是对有的菜比较挑剔。
很赞同你说的“中国的食品是有很多问题,可也不至于是吃了都要中毒去医院抢救”。应该是大部分的东西是没问题的,只是当一些东西有问题,被揭露出来之后会让人没了安全感,搞得草木皆兵。而我的文章恰恰在讲这些不安全感的反应。
都说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事情并非像现阶段这样文明,也是赤裸裸的,残酷的追求资本积累。现如今中国的社会或许正处在发展积累的初级阶段,所以才会有了这很多至食品安全与不顾,为追求利润而道德沦丧的事情发生。
到了咱们这个年龄,凡事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也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 没有对不起之说:-) 知道你是就事论事,即便是对文章有看法,也可以直说。当然,同不同意你的观点,那就是我的事了:-) 我也会直说得。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