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Mt. Baker
1. 晨雾中,我们已经行驶在去往Mt. Baker 的山间公路上了。望着窗外的朦胧景色,心里喜欢,眼睛也瞪大了。几次申请照相,都被拒绝。猛然看到窗外这幅中国水墨画,大呼停车。车终于在几十米开外停了下来。我冲到车外,飞奔过去。“ 我的中国水墨画!”我心里默念着。
2. 继上周末第一次来Mt. Baker,一周后再来到Picture Lake 时,秋色已开始点染湖畔了。
3. 湖水如镜面一般无一丝涟漪,各种景物在水中的倒影让我目不暇给,兴奋不已。
4. 目不转睛的注视水中连绵的山影,那景象亦真亦幻,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真是让人有一种在梦中的感觉。
5. 被这景色激动着,恨自己的想象力不能插上翅膀,简直不知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才能更艺术的表达。杜撰了这种构图,美?丑?
6. 远眺上个周末刚刚登上的Table Mtn.主峰,那由衷的自豪感又一次油然而生。
7. 蓝天映衬下的Table Mtn. 山坳是我们这次远足的起点和终点。
8. 我们要先下到谷底,走过那段雪地,再爬上右侧的缓坡,才真正上到右侧山脚下的远足小道。从小路开始爬山,我们要翻越右边的马鞍形山梁。
9. 没有路,却有许多这样的小溪和冰冻的苔藓地,更有大片的雪地。我们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完成了这段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艰难地没有路的跋涉。
10. 雪坡上遇到两个滑雪的年轻人。他们扛着滑雪板费力地爬到雪线的顶端,仅用几分钟就轻松地滑到底部,然后又扛着滑雪板攀爬。看着他们,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酷爱。
11. 上山的小径时常与蜿蜒而下的溪流不期而遇,伴着叮咚的溪水声,这一路的攀爬没有寂寞感。
12. 入画的美景都是自然的大手笔。Mt. Shuksan 的皑皑雪峰,雄浑;碧蓝的天空,辽阔;青松和巨岩间的那随意的一抹抹红色来自于满山遍野的野蓝莓。
13. 远足的小径没有坦途,间或会有树木倒伏,更有泥泞和乱石。
14. 路遇一对老夫妇,行头专业,步履矫健。当我问及他们有多少年的远足经历,他们说有四十五年了;待他们反问我时,我回答说还不到四十五天。其实他们哪知道这次才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近专业化的远足。
15. 彩色的山坡上,小径呈之字形上升,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觉不可名状。
16.终于要翻越Table Mtn. 的马鞍形山梁了,站在山梁的最高处,左手一指是雄浑的Mt. Shuksan,右手一指是秀美的Mt. Baker。
17. 小径蜿蜒着下到湖边,湖水宁静、碧绿。我们暂时与Mt. Shuksan 告别,向着Mt. Baker 的方向进发。
18. 沿小径在两湖间的树林中穿行,Table Mtn. 脚下的冰川湖上有残存的冰川,湖面上的大块浮冰,我只在极地的照片里见过。
19. 两位全副武装的狩猎者,他们的目标是山羊。我们相遇时他们还没有任何斩获。
20. 碎石小路的尽头是另一个要攀爬的雪坡。幸亏我们这次全副武装,有备而来。雪地,泥地,小河都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21. 上到另一个高岗,我们又见Mt. Shuksan 。
22. 再回望一眼Mt. Baker 的倩影,对自己说我们今后还会再来。
23. 另一处自然之手描绘过的彩色山坡。
24.历时七个半小时,我们完成了全程八英里的山路。我们又回到了起始点——Table Mtn.的山谷时,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都说Mt. Shuksan 在Picture Lake 中的倒影是经典之作,可眼前的Table Mtn. 在这个我不知名的小湖中的倒影成了我的最爱。树木和青草的单一绿色与灰色山峰和白雪相辉映,画面柔和清丽,超凡脱俗。
25. 下山时我们又去了Picture Lake 。湖边取景的最佳处架满了三角架,一群摄影爱好者在切磋技艺。我挤在人群中,试图从三角架之间的缝隙里拍几张众人追求的经典之作。几位同胞看到我手举着相机,好意地责备我:怎么能这样拍这种经典照片呢,至少得有个三角架、快门线、滤光片吧。我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口称拍着玩的。匆忙的拍了几张便“落荒而逃”。
26. 经过一天的远足,我感觉能不能拍到这经典倒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一步步丈量了这八英里的山路,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经历已经永远定格在心头,而且还会不断地滋养着今后的人生。
2011.10.18
前一篇有不少佳作,這裡更是如此。第5張很有創作性,很欣賞,第2張也類似,但色彩更加斑斕。這也是我一直想借這種手法來拍些什麽,看來你走在前面了,向你學習。這組照片真是拍得很好,第1張有中國水墨畫的韻味,第3、4兩張倒影精彩,形成對稱平衡,第13張我也欣賞,只是覺得背景的天空有點曝光過度。我覺得最精彩的是#11、14、24、26。還有一點建議,你的影作最好是放在flickr,這樣觀賞的環境和感覺都不一樣,有些照片不到一定尺寸,不容易出感覺(實際上,有些照片在flickr也不行)。囉嗦許多,不知是否恰當,或許胡言亂語罷了。
ReplyDelete谢谢潜兄。我自己觉得最近对照相和后期处理的体会更多了,你如此认真的点评功不可没。
Delete你能欣赏#5, 我很开心。我自己觉得构图有些新意,但评论中没有人提过这张。
#1的效果好,但构图不足,前景的那棵树要是偏在左侧就会迥然不同了,有点儿可惜。
想请教你,当外面阳光很强,林中很暗时,#13 的过曝该如何解决呢?
#24 是我最心仪的。你说的对,当大尺寸时,效果很不一样,我用这张做过一段电脑的桌面照片,很有冲击力,有点儿震撼。
千万别说“胡言乱语”什么的,你的点评我是求之不得的。昨天在雨雾中拍了些照片,正在整理,我自以为现在后期处理的胆子大了很多,照片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还要谢谢你和南兄的点评。我会尽快把新作贴上来分享。
周末愉快!
葉子,
Delete既然你讓我講,現在我就順竿爬了,話有不周之處,切望海涵。
#5,實際上,運用這種手法的人還是不少的,我在flickr收藏品之中就有,只是我們起步晚,了解的也不夠。這是一種藝術手法,運用的好,獨具風格。
#1,我同意你的看法,但覺得問題主要在位置和角度。既然已經下車了,應該選擇幾個不同位置和角度比較一下,以此來確定何處拍攝最好,這好像就是人家說的踩點。
#13,既然拍了,是否能在後期處理上作些補救。可以看一下histogram, 如果太靠右了,就需要降低曝光,拉向左邊,或者在天空局部進行些調整,減低亮度,並加大對比度。如果用photoshop,我想這些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你可以試試。這種情況時常見到,我覺得此時要用濾片,例如GND,把強光壓下來; 或者調整光圈、速度、ISO三者(不要用自動曝光),何處為聚焦之點非常重要; 或者構圖時盡量避開兩者強烈的對比; 或者用現在許多人熱衷的HDR方法(我從來沒用過)。
實際上,我蠻喜歡#11的,第一眼見了,很搶眼,你所站的位置、高度和角度幫助了你的構圖,#14也是很好的,#24是你我公認的佳品,就不說了。當然,我也覺得這三張在顔色和色調上還是有提高餘地的,這個餘地還是與後期處理有關。
以上只是個人感覺而已,僅供參考。
潜兄,讨论摄影没有什么不周之处,顺竿爬没问题:-)
Delete去看了你的收藏,的确看到一张和#5的手法类似的,不过无论从层次到内容都比我表现的要丰富许多。我还是有些窃喜,我以前从没看过这种手法,纯粹是我自己的灵感所致。
#1 很遗憾,提说到应该换不同的位置多照几张,让我想起来了,照片右侧有一栋房子,怎么也躲不开。不过无论如何,都应该有比现在更好的位置。这就需要拍照时头脑冷静,而我往往是看到好的景色就激动得不行:-)
#13 你提的好几条我都不很熟悉,我要再好好学学,琢磨琢磨,多试几次,有了体会再和你讨论。
#11 你两次都说喜欢这张,我以前并没有很注意这张,之所以选它,是文字的需要。现在仔细看看,这张的构图有些阳刚之气,或许是你喜欢的原因,但亮度和色调还有饱和度绝对得调整。
#14和#24 我也会再调整。
总之在把这些放在flickr 之前,我都会再做一次后期处理的。
非常感谢。
另外,我今天把湿地的几张放万维上了,过几天会搬过来,再和你讨论。
不知这样的讨论会不会给你添太多的麻烦,有些担心。
万维博客的评论:
ReplyDelete评论(31) 引用 浏览(99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琴韵 留言时间:2011-10-19 00:29:41
终于抢到沙发了! 这组照片太震撼了!特别是第一张。 叶子水平大大的高。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19 00:36:09
琴韵,谢谢抢沙发:-)
这组照片我自己也十分喜欢,特别是第一张。这么一震撼怎么说话的腔调变日本人了:-)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1-10-19 07:46:50
静静地欣赏,轻轻地感叹:真美。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10-19 10:35:57
我也来说句日本话,叶子的照相水平大大地提高,这些照片确实是赏心悦目。
传统的摄影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暗房技术。现在一切都数字化了,传统的暗房技术基本上已经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图像软件对照片做后期处理,既不用关窗帘,也不用点红灯。叶子不想试试,把你的照片效果再提高一个等级?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10-19 12:07:25
上篇的最后一张“经典”来自网络,看起来像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我就不太喜欢。大概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我倒觉得叶子的更“经典”,更真实,更能抓住读者的心。(特别注明,绝对是实话实说。:-)) 不好意思,和蛮夷唱反调哈。:-)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10-19 13:32:47
第一张和接下来的有山林倒映湖中的哪几张最好看。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1-10-19 14:46:58
叶子住的离这些美丽的仙境很近?好羡慕。你的摄影水平提高了许多,画面的层次、取景、色彩都很好。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1-10-19 16:50:10
精湛的摄影技术。
特别喜欢倒影的几张照片,如4和25 -- 什么事物换一个角度来看(包括 upside down)都能有新的领悟,都能发现 new beauty。。。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1-10-19 18:00:03
“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经历已经永远定格在心头,而且还会不断地滋养着今后的人生。”感受着叶子发自心灵深处对美好大自然的感慨。
叶子拍的这二组美照可选十三张做成挂历,最后一张当做封面。
昨天我回评马黑说,北美的自然景观就有一种大气、宏伟、壮观的美,在日本是看不到的。
作者:青草青青. 留言时间:2011-10-19 19:35:21
好美的照片,美得让人震撼!
作者:fwy 留言时间:2011-10-19 20:38:07
不平凡的经历,精彩照片。第1 和 最后一张是大片呵!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19 21:27:33
晓竹,你的“静静地欣赏,轻轻地感叹”让我感到心里很熨贴。
也轻轻地说声:谢谢。
蛮夷,你这刻意说出来的日本话怎么不大像,打鬼子的电影看得不够多? :-)
贴出来的照片也都作过很简单的后处理。
当然希望照片效果提高一个等级,只要你说的图像软件的后处理技术不太复杂,我能学得会:-) 愿闻其详。
北雁,你说什么我都相信绝对是实话,不需特别注明:-)
上次那张网上钩来的照片从色彩上来看,处理地是有些夸张。也有朋友持和你相同的观点。不过我想那样处理也是一种风格吧。
其实你也并不一定就是和蛮夷唱反调,有些后期制作有很多特殊的功能。让我们先看看蛮夷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再下定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19 22:01:17
夏子,谢谢你用心体会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2012年Mt. Baker的挂历就由你来做编辑吧:-)
也同意你的说法,看来日本的国民性中那种追求精致,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恐怕是来自于自然。
青青,好久不见了,一定很忙吧? 谢谢你喜欢这些照片,开心。
fwy,这两次Mt. Baker 之行的确都很难忘。谢谢对照片的夸奖。
也喜欢第一张。摄友部落上有网友说树的位置太正,我也有同感。但有的网友把两边的树裁剪掉,我觉得那样看起来中间的树就显得太突兀。希望你有机会去看看,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至于最后一张,不是谦虚,我想任谁站在那个位置都能照出这样的片子。真想看看那些架着三角架、用快门线和滤光片的真正的摄影爱好者照出来的这张照片是什么样子。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19 22:07:12
谢谢马黑兄的好评。
百草,170公里,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程,中间还要过海关,也不算太近吧。
谢谢夸奖。经常照相,水平是会有些提高,不过我还是基本靠感觉,不靠技术:-)
北村,照相我是跟着感觉走的:-)
正像你说的,总想换个角度、换个方式来表达,希望能有新发现,有时歪打正着,有时就彻底露怯了(犯了摄影的大忌而不自知) :-)
万维博客的评论:
ReplyDelete作者:阿黛 留言时间:2011-10-20 09:34:54
陶醉了。。。。。。。。。。。
作者:读你千遍 留言时间:2011-10-20 10:23:40
经典的美
叶子这又跑去了,俺还是喜欢Shuksan的俊美。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10-20 12:29:45
蛮夷只有一个空葫芦,不过是觉得你现在有大把的时间,想给你找点儿事情做:-)
现在有很多图像处理软件,要钱的和不要钱的,除了简单的裁剪,调整对比度,亮度等功能外,有的还能改变照片原有的风格,比如说加上油画的笔触,版画的刀痕,电影胶片的情调等。不过这些都是对整张照片做的全局处理。还有些更高级(当然也更贵)的软件,能帮你处理照片的局部,随你的好恶做美化或丑化。比如把张飞的胡子拔了,眉毛修一修,换件衣服就成貂蝉了。
北燕跟我叫板很正常,同行是冤家吗,我们以前都学过机械,这梁子几十年前就结下了。不过找机会我还是得跟她掰扯掰扯 :-)
作者:fwy 留言时间:2011-10-20 16:03:40
Could you check 摄友部落? I can not post a photo here. The main point is one subject to attract eyes mostly and cut off unspecific ones.
作者:绿园 留言时间:2011-10-20 18:27:43
我也偏愛Table Mountain那張倒影,景色秀麗,比較有親和力。
Picture Lake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卻可望不可即。
葉子擅取景,圖片解說更帶來悠然的想像空間。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0 20:29:49
阿黛,愿意与你陶然共醉……
读你千遍,是啊,忍不住又跑了一趟:-) 或许夏天还应该再去两次。
也非常喜欢Mt. Shuksan ,有阳刚之美的高峰。
一直还惦记着,不知你的Mt Rainier之行如何?等着看你的最新报道了:-)
蛮夷,拿着个空葫芦就敢来忽悠我:-)
记得你上次就给冬儿的插图做过张飞变貂蝉的修改,既然是高手就应该开图像处理讲座,我这大把的时间还发愁没地儿打发?:-)
原来和北雁结过梁子呀:-) 都几十年前的事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看在叶子的面子上,把这梁子解了算了,还掰扯什么?把精力用在准备讲座的讲义上如何? :-)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0 20:37:07
fwy,去摄友部落看了,谢谢你的修改。
把山的背景去掉后,突出了树的主题,有远有近,有隐有现,似乎主题更明确了。
绿园,谢谢你也喜欢那张Table Mtn. 的倒影,我们总是有共同语言,知音:-)
作者:程静 留言时间:2011-10-26 12:56:25
叶子:总算找到这里了。看看标题,你去过的地方,大部分我也去过。但没有留下多少好的照片,更没有文字。很佩服你有一颗细腻的心灵和一双聪慧的眼睛。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6 22:30:22
程静,“总算找到这里了”,辛苦了:-)
看过你的长篇评论,知道你有很好的文笔,就看愿不愿意笔耕了。写博快三年了,记录下一些东西,有时回头再看,连自己都感到惊奇。大多数时候,当事过境迁了,绝对再没有了当时的激情,所以有文章和照片,当时的心情就被保留下来了。
谢谢你的夸奖,只是要是我这样的要是也算英雄,就真是辱没了真英雄的形象了,最起码你那二十公里的山路我就没走过:-)
作者:程静 留言时间:2011-10-27 20:13:45
叶子,你说得对。游纪是要趁热打铁写下来的。时间一长就淡忘了。你的写博感想对我很有启发。是该考虑开个博克。说到一天远足20公里,那只能是没有难度的山路。北温和西温的山路有些难度,一是坡度大,二是路上有很多大树根,大石头,高低不平,很难走。所以一天也只能走10公里。还要穿那沉重的登山鞋(防滑,底厚,走时间长了,脚底也不会疼)。走完10公里,就累趴下来了。主要是漆盖受不了长时间的冲击。远足的其他体会和见闻,你在博克里有精彩的描述,我很喜欢你的文字。你的照片也拍得很好。你说你是业余的,那就可见你的天赋和认真做事的素质了。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7 21:35:25
程静,很多人都说爬山要注意别伤了膝盖,看来是要小心一些,只是我这些次爬山还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和照片,让我很感动,但我也知道自己的确很业余:-)
如果你能就此开博,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想,与大家分享,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只恐怕你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到时候可别说是上了叶子的当了:-)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10-28 01:47:47
叶子 儿子上大学以后,看来你找到了好的方法消除空巢的寂寞,你不仅常出门爬山,摄影技术也大大地提高,为你高兴,也非常希望你贴的这些照片,不久你的技术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8 06:59:06
在水一方,前些天就看了你的游记,忙得都不让留言了:-) 看来你的忙碌过去了,又有时间浏览博客了。
的确,现在就盼着周末不下雨,可以出门走走,可是温哥华这个多雨的地方就这一点很难。
谢谢喜欢这些照片,一定再接再厉。
作者:程静 留言时间:2011-10-28 21:47:34
叶子:中华医药节目说,人在跑步时,漆关节承受3倍体重的压力。爬山时,关节承受10倍以上体重的压力。所以爬山不宜每周做。我也听朋友说过,马拉松爱好者年纪不大,就要关节置换。所以真的要注意关节保健。
条件成熟,我会开博的。要是受了委屈呢,就来跟你叶子哭述,哈哈。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28 23:40:53
程静,谢谢提醒,一定注意关节保健。
那就静候你开博了,受了委屈尽管来哭诉:-)
周末愉快!
作者:程静 留言时间:2011-10-30 13:12:27
叶子,还不知道何时开博呢。开博时,一定告诉你,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就像电影里面说的,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it shared。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10-30 23:18:57
程静,这话可是说到点子上了,怪不得大家都想要晒幸福呢:-)
期待着你所说的时机成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