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刚刚从黄石公园回来,就收到最新的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一行小字一下就跳入我的眼帘:Yellowstone’s Supervolcano。
1870年8月29日,一位叫Gustavus Doane 的陆军中尉在黄石探险。当他爬上了黄石河畔的一座高峰向南眺望,他发现有什么东西从绵延不断的落基山脉中缺失了。那缺失的到底是什么呢?山脉!落基山脉在黄石谷地中断了!Doane 认为对此只有一种方式去解释, 那就是这片谷地曾经是超级火山的火山口,只是现在这火山已经成为死火山了。
中尉的推断不错,这个美国最有历史、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正是坐落在地球上最大的一座火山之上。只是这座火山并非死火山。
就是这样一个火山口上的公园让我一梦十年。初识黄石,是儿子六岁时,在天津的科技馆,那天的球幕电影演的就是黄石。黄石公园以它独特的地貌,色彩斑斓的地热泉,一下就攫住了我的心。记得我对儿子说:以后我们一定会去黄石。 今夏终于有缘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来拥抱你了,黄石!
我们自北门进入公园,虽说眼前只是十分开阔的一派荒凉的景象,十年的等待,一千五百公里的跋涉,就在这一刻美梦成真了,内心的激动却是不由自主地。车行不远,路边就有木牌提示,我们正在跨越北纬四十五度线。
第一站便是闻名的猛犸象温泉(Mammoth Hot Springs)。车刚停在游客中心的停车场上, 就有数只麋鹿慢悠悠的来到停车场的草地上吃草了。我们一直都耳闻黄石的野生动物很多, 今日目睹,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在黄石众多的温泉区域,只有猛犸象温泉的地质特征是独特的。它那白色的高台,层层叠叠,有的地方还会拔地而起一个十几米高的灰白色石柱,其成因是因为这个区域的地下岩层属石灰岩构造,不同于其他温泉区的流纹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微溶于水的。当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偏酸性的地热泉喷出时,其所溶的碳酸钙就随之被带到了地表。水分被蒸发后,析出的碳酸钙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就堆出了这洁白如雪的石灰岩高台。而流纹岩与花岗岩、玄武岩相似,属火成岩,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经快速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因此黄石大部分的温泉区尽管泉眼众多,但大都是呈小盆地的地质特征。
踏上温泉游览区木板铺就的栈道,蓝天映衬下,由温泉而形成的一座座银白色的高台如堆雪,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些白色的岩石虽说是静止的,但给人以流动的感觉,似要从这坡上倾泻而下,仿佛向人们强调着它竟曾是流淌的地热泉的一分子。
岩间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树木的残骸。想象着,这里曾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地下的“猛犸”发威,统治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树木一定是被掩埋在这岩下了,只有少数倔强者仍挺立其间。这些枯枝嶙峋的树木给这片土地抹上了苍凉的一笔。
间或,可看到一丛丛氤氲的热气在这苍凉中升腾,这正是来自黄石地下的“猛犸”对不远千万里来顶礼膜拜它的人们的致意。往往氤氲升起处总会有地热泉流出,而热泉流过处,便是一条彩色的河流,这色彩或黄、或绿、或橙、或棕。难以想象,这种种的色彩竟出自小小的嗜热微生物,而且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颜色的微生物滋生其间。极热的水中会有无色和黄色的微生物,而橙色、棕色和绿色的微生物就会在温度稍低水中大量繁殖。正是这变幻无穷的色彩为这一派苍凉又加了生动的一笔。自然是最好的画师!
(二)
中午停留Sheepeater Cliff 野餐。这平地拔起的一段五十万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断崖给人一种如此强烈的突兀之感,因为它与周围葱绿的树林和成片的野花怎么都不能相匹配。断崖上石块如此整齐的排列,看似人力所为,又绝对是人力难为的。
许多孩子在那里登上爬下,好不惬意,这中间自然少不了从小就爱好爬高的儿子。而我也就只能面对着这古老的崖壁,就着面包、罐头、清水,发发酸文假醋的感慨。
午餐过后,刚刚发动了汽车,开了还不到三分钟的路,就见一头小棕熊不紧不慢的出现在林中。熊!惊呼一声之后,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本来开着的车窗关上,再去拿相机,再去对焦距。不行!窗户关着看不清!又重新开窗,然后按动快门。只照到了那熊的背影,而且忘了对焦距!
“关键时候掉链子!”是先生的评价;儿子自然也不示弱,封了我一个“叶公好龙”的称号。我的确曾表现出希望见到一只野生的熊,如今熊真来了,我竟是这种表现。惭愧。但我还是诡辩着:“这顶桂冠要戴也得给你爸戴上。万维博客上的博友都给自己的先生封了这公那公的,我这就封你爸一个叶公如何?”
一路欢声笑语……
进入Norris喷泉区(Norris Geyser Basin),站在高处放眼俯瞰整个温泉谷地,有两股浓浓的汽雾从栈道旁的泉眼喷出。据说这里的间歇泉很多都有很强的酸性,而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待我们踏上栈道时,栈道已完全被笼罩在这一片汽雾里。我们快速的冲过栈道,湿漉漉的水雾夹着硫化氢的臭鸡蛋味扑面而来,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下黄石热汽泉。
谷地中有许多色彩、形态各异的温泉。有的平静清澈的如一面镜子,有蓝天白云倒影其间;有的幽蓝翠绿,像一块块温润的玉石镶嵌在谷地。
这里还有一个被誉为世界之冠的 间歇泉(Steamboat Geyser),它的最高喷发高度是近一百米。这个喷泉的喷发时间不可预测,听公园管理员说,当它喷发时热蒸汽会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我们在那里守候了近半个小时,希望奇迹发生。它时而平静,时而有仅几米高的热泉喷出,却始终无缘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离开Norris 温泉区,奔赴黄石大峡谷地区。地势开始逐渐升高,从地图上看,这一带是巨型火山口的边缘。这个长45英里、宽30英里的巨型火山口(Caldera)正是Doane 中尉当年所观察到的,它是黄石的超级火山在64万年前的大喷发的结果。黄石的大峡谷的地质构造就是被称作纹流岩的火山熔岩构成,之后在一万三千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时,冰川的移动雕刻出了现今的V字形的黄石大峡谷。
登上山脊时,正是西天的太阳还十分灿烂的光景,光倾泻向峡谷,一直照到谷底,使本就金黄、赭红的峡谷变得更加辉煌。无论谁,只要望上一眼,都会被这美轮美奂的景色震慑。
如果说黄石是一座美术博物馆,黄石峡谷就是这馆中珍藏的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幅山水油画;如果说黄石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黄石峡谷就是这交响乐中一段最动人心魄的华彩乐章;如果说黄石是一部鸿篇巨制,黄石峡谷就是这巨著中最脍炙人口的动人篇章……
黄石的峡谷,尽管我穷尽了自己的美丽词藻,都不能表达你大气磅礴的风采。我只有把你交付给大自然。让风为你吟诗;让雨为你作画;让光与影轻抚着你的豪迈;让雷与闪唱和着你的雄浑。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我的灵魂扑进了你的胸膛。
(三 )
告别大峡谷,我们又踏上了黄石公园内的8字形环路,第一天我们只准备游览上半环。太阳业已偏西,我们本该奔西门的西黄石小镇,那里是我们当晚的下榻处。
儿子却一直念叨着他想看的北美野牛。在游客中心时,一位女士曾告诉他看北美野牛的最佳时间是太阳落山前一小时左右,那最佳地点则是在奔黄石东北入口处的河套地区。
看着高大的儿子那依然充满童稚的孩子脸上挂着的的半认真半撒娇的表情,我犹豫着。先生则二话不说,一踩油门,奔了东北门。“玩儿嘛,就玩儿个痛快,别留遗憾。”这倒是我们一贯的主张。
几十公里的崎岖的山道之后,我们终于在太阳下山前赶到了这片辽阔的河套地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北美野牛终于被我们“逮”到了!
俯瞰山脚下的这片丰腴的水草地,在夕阳的辉映下,黄绿相间的草地显得色彩十分鲜艳。一条哺育了这片草原的大河无声无息的奔向远方,而这大河派生出的一些小溪在草地上蜿蜒着,成群的野牛在那里悠闲得吃草。这静谧温煦的草原就像一幅最淳朴自然的田园图画在我们面前静静的展开着。
虽然我们不能靠的很近,可借助望远镜还是能把这些野牛看的清清楚楚。它们健硕的体态迥然有别于我们曾在农场里所见的野牛,唯有在这样辽阔的原野上能撩开四蹄狂奔的的野生动物才能有这样的体态。
儿子欣赏了野牛,我也心满意足的拍到了夕阳,剩下的暮色中的二百多公里的山路,该先生表演了。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我们一直在夜幕下奔袭。天色越来越暗,偶有其他车辆相随,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独行侠。先生一改往日驾车时的潇洒姿态,身体坐的笔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我们因为担心这漆黑的荒野中会突然窜出动物,便在没有会车时就打开高灯,因此这一路上,我们目力所及的就只有高挑的车灯照见的前方几十米的山道。
在我和先生都全神贯注着前方时,儿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惊呼:“好漂亮!从来没见过天上有这么多星星!”边说着,他边打开了车窗。
“露营时没见过吗?”我无暇旁顾,敷衍着。
“没有,快看啊!太不可思议了,太好看了,太亮了,太…… Amazing! ”儿子的中文有点儿卡壳,显然他的形容词库出了问题。
回头张望一下,看儿子贪婪的仰望着夜空,不禁受到他的感染。我也开始抬头看星星。瞭望遥远的天穹,那些星星,每一颗都像钻石那样熠熠的闪着光,太耀眼了!而且数量之众,是前所未有的。这景象在光污染很强的城市中根本不可能看到。
“我感觉好像从没见过星星一样!What have I been missing my whole life! ”儿子继续发着他看星空的感慨。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上一次看星空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是哪一次露营。现代人都实在是太忙了,总是行色匆匆,没有个停下来的时候。有时即使脚停下了,心还始终在忙碌着。
“真的很美!可惜你现在不能看。”我不无遗憾得对先生说。
我们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一个弯道后,就见一个狼模样的动物窜上马路,好在我们打着高灯,好远就看到了。这只“狼”并不怕灯光,在灯影里踏着小碎步,美滋滋得不慌不忙得跑着,有点安步“挡”车的味道。再仔细看,那不是一只狼,而只狐狸!儿子简直是乐不可支了,我们乐不得就这样跟着。看儿子美得那样, 要是让他下车跑,一定和这狐狸一个姿势。都说狐狸狡猾,看来也不尽然。这只狐狸都快撞到“猎人”的枪口上了,还这么不紧不慢的,一定是只傻狐狸!当然,或许是一只见过大世面的狐狸,也未可知。
因为我们赶夜路,一路都是在这漆黑的荒野中独行,那种远离人群的孤独和惶恐时不时地会袭上心头。
已是夜半三更,这时就见前方有了灯光,黄石西门终于到了!出西门,进入西黄石小镇的第一个街口就看到麦当劳的招牌。进得麦当劳,里面竟然排着长队。这要是在以往,我可能会觉得不耐烦,甚至会转身逃走。可几小时车行荒野不见人踪的经历,让我在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人群中,每一张面孔都那么可爱,就连平时看着多少有些不入眼的穿皮衣、包头巾、纹着身的摩托党们,一个个都透着平时让我感受并不那么强烈的酷。 人啊,境由心生!
黄石的第二日,我们游览了8字环路的下半环。我们有幸更近距离的看到了野牛。并且,这天所见地热泉、间歇泉、泥浆池和火山喷汽孔无数,怪不得介绍说,黄石地热现象的数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
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 Geyser)是黄石间歇泉里很有魅力的一个,他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忠诚。这是个可以预测的,大约每九十分钟喷发一次,高度在35-50米的喷泉,温度竟然能达到摄氏九十多度。我们到达时,离预计喷发的时间还差半个小时,早已有几百位慕名而来的游客比老忠实还要忠实的等候在那里,要一睹它百年来日日上演的壮观一幕。
时间到了,老忠实果然开始跃跃欲试了。一股股气雾冲出泉眼,一、两米高的水花不时得翻滚而出,像在提醒人们:我要开始了!
积蓄了足够的能量,老忠实一跃而起,冲天的水柱越升越高,水借风势, 使不间断得喷射而出的泉水向一侧平移,在蓝天和青山的映衬下,老忠实在顷刻间为我们赫然拉开了一道水帘。与此同时,一团团雪白的蒸汽由风相助,不断得向上翻滚、升腾、飘散……
仅历时几分钟,老忠实悄然退场。
“大自然!”邻座的一位女士由衷的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这也是有幸目睹老忠实风采的每一个人的心声。
(四)
这个曾是火山口的湾区有很多地热泉,有些还浸在湖水中。有一个湖中的热泉被叫做 Fishing Cone。相传,曾经有人在湖中垂钓,钓到鳟鱼后,也不摘钩,直接就把鱼移到热泉中煮熟。这个脍炙人口的钓钩上煮鱼的故事让这个泉眼从此名声大振。
黄石不仅有那些在册的、威名远扬的景观,更有许许多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名小景。
泥浆池中一簇簇葱绿、金黄、淡粉的纤细的水草,色彩和构图都是那么柔和,美得那样含蓄,美得那样不露声色。
路旁的一道无名小溪,镶着粉红色的花边,蜿蜒着一路流向远方。近看方知,那粉红色的花边原来是那种地热泉边常见的耐热的水草。望着清澈的溪水和在水中摇曳的粉红、青翠的草叶,一首旧时的歌在心中回响。泉水叮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山间的一池野莲,是很容易让人诗兴大发的。对于不会作诗的人来说,吟咏几句现成的诗句,也是对心中浓浓的诗意的一种排遣。
树影中野莲的叶片有的亲亲密密的挤在一处,卷曲着。而有的则孤孤单单的独自平铺在水面上。光与影让这些叶片显出深深浅浅的绿色。黄色的盅装的野莲稀稀疏疏的点缀在叶间。与公园荷花塘的胜境相比,这山野间的小景更有一番别致,轻灵的感觉。
最让我心仪的是山坳中的雏菊。其实,并没有人告诉我它们就是雏菊,我之所以固执的这样认为,是因为雏菊这个名字本身有一种盎然的诗意。
好大的一片啊!当见到它们时,我是飞奔着过去的,一下就把自己投入到这片花海中了。那一刻,我又找回了小时候 上下学时走在金黄一片的油菜花间的感觉。
日月同辉应下的挺拔的白桦树,它那随风舞动的飘逸的枝条;黄石河中的一小块绿茸茸的水草地,那自然之笔随意划出的水草地边缘的柔和曲线;簇拥在一个小小的地热泉旁的紫色的灯笼小花,那些从小就用来编小狗、小兔的毛毛草……
黄石不仅以他的辉煌震撼着我,更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景,以它们楚楚动人的纤细的美时时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一隅。
2112.9.19
万维评论(14) 引用 浏览(4674)
ReplyDelete作者:海风阵阵 留言时间:2009-09-07 18:02:46
叶子,
好介绍。
几次和黄石公园擦肩而过,皆因孤身一人。下次一偕同家人,去看看这个让你梦绕十年的公园,自然的奇迹。
作者:fatboll 留言时间:2009-09-07 18:15:42
大自然的美更让人觉得自己的渺小。你这一趟跑了不少地方啊!
作者:珞珈山 留言时间:2009-09-07 19:39:03
叶子: 虽然知道黄石公园并向往已久,你的文章和照片进一步增加了我对她的了解.谢谢分享!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09-09-07 20:17:32
叶子,你这是内行看门道,我们外行也就看个热闹,呵呵。瞧这专业的描述,“难以想象,这种种的色彩竟出自小小的嗜热微生物,而且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颜色的微生物滋生其间。极热的水中会有无色和黄色的微生物,而橙色、棕色和绿色的微生物就会在温度稍低水中大量繁殖。。。。”。
谢谢你详尽的介绍和分析,等咱去的时候就把你的游记当着导游手册了。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07 21:32:28
海风,以后有机会可一定要去。黄石是独一无二的,它真正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山山水水。大气磅礴。
秦韵,是,这一趟是跑了很多地方,正所谓“驴”游也。:-))
得耐心的听我慢慢道来。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07 21:43:13
珞珈山,想着如果你要去黄石,该出多少摄影佳作啊!
转悠,我这是热闹看完了,想知道些门道,才仔仔细细的读了导游手册,又上网查了些东西。成文的文字虽不多,低下的功课可是做了不少呢!先生笑话我文章写完了该成地质学家、生物学家了!:-)))还有什么其他的家,你也给提个醒儿,我好一并努力。:-)))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09-09-07 21:59:29
流淌的地热泉把石头熏染成黃色的彩流。真的很漂亮,一种苍凉的美。。謝謝欣赏。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09-09-08 01:39:50
经你这么一介绍,俺也初步认识了黄石,谢谢了!
作者:立青 留言时间:2009-09-08 04:07:48
再加一家:摄影家。一向喜欢你的摄影,朴实、自然、主题突出、画面简洁,这些都是好的摄影作品所具备的。如果再有好的‘行头’,再玩点花样,估计可以朝摄影家发展了。:))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09-09-08 05:35:56
叶子 黄石和大峡谷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看了你的介绍和照片更想往了,不知道明年是否能去上。第一张照片很像四川黄龙的景色(下图),层层叠叠,色彩斑斓。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08 21:35:18
夏子,是啊,黄石之美是很独道的,有苍凉,也有辉煌。看到你贴出了伊豆游记,让我想起了《伊豆舞女》,一定会去拜读。
多虑,先随着我的脚步初步认识一下黄石,以后身临其境,就会体会更深刻。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08 21:45:28
立青,谢谢褒奖。还别说,想过朝摄影家的方向发展,只是把计划订在了退休后。到时要去好好上个课,再置办点你说的好“行头”。不过只怕到那时跑不动了,只能照照家门口的鸭子、鹅了:-)
在水一方,谢谢你贴上来的图片,让我认识了黄龙。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09-09-14 07:24:24
叶子:
专业化的解说词配上美图,真的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谢谢好文。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17:27:11
怡然,黄石游记完成,回头再来重读一边,才看到你的留言。迟复,见谅。
只是哪是什么专业化的解说啊,不好意思。谢谢你的来访及留言。
评论(15) 引用 浏览(2464)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fatboll 留言时间:2009-09-09 23:26:16
黄石真的是黄色的山石!叶子拍照水平快赶上珞珈山了。
作者:幸福剧团 留言时间:2009-09-10 03:31:41
美得奇特。
作者:甩了 留言时间:2009-09-10 10:35:29
"面对着这古老的崖壁,就着面包、罐头、清水,发发酸文假醋的感慨" 我已经“看“到你的神情。相信换了是自己,也是这样的“望梅止喝“。
作者:桑妮 留言时间:2009-09-10 20:06:47
写得真好,尤其最后两段,文笔不俗。你们这个夏天玩得真痛快。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0 22:05:52
秦韵,黄石正是得名于这黄色的峡谷。另外,关于相片的夸奖,的确是过奖了。叶子的照相水平,不敢与珞珈山比,那是老师。他用的是眼光加技术。我的照片中可是什么技术含量都没有啊!
剧团,美得奇特,奇特的美。黄石的山水于其他地方的迥然不同。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0 22:17:15
甩了,我们这样心有灵犀,欣慰。
桑妮,我是很用心在写了,还是文笔有限。真的不是谦虚,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那两段的写法是我的尝试,我一贯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不是太会抒情。可这峡谷让我非这么着不行,我也就不再藏拙了。你对我那最后两段的认可,给我增添了些信心。真诚感谢。
这趟旅行十天,玩得有些疯狂,很尽兴。
作者:新蓑笠翁 留言时间:2009-09-10 23:48:09
看了黄石,同是落基山脉,黄石的山景和我看到的落基山脉的山景差别很大。石质貌似不同。我也看了你在落基山拍的片子,和我看到的一样。
是不是火山发生年代远近的缘故?
谢谢介绍。我也要找时间去看看。 :)
问好叶子!
作者:珞珈山 留言时间:2009-09-11 02:25:04
叶子: 这第二级黄石游记写的真好,照片也多,好好地欣赏了一番。老师不敢当,相互学习交流。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09-09-11 13:08:34
叶子,呵呵,“叶公”?笑S了。。。那我们以后就这么称呼了?
文章越写越美,照片越照越漂亮,最后的抒情拆开成行,就是一首诗....:))
作者:立青 留言时间:2009-09-11 15:48:50
“关键时候掉链子!”久违了这句话。乡音就是亲切。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09-09-11 19:55:10
真是叶子眼里的黄石,好美,我们去了那么多次还不如你一次的感情深,最后一张照片真是很迷人,最后一段文字让我想起你童年回忆的那一篇,说那种西北的情形一下子印在了你的脑海里。谢谢分享。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1 21:46:51
蓑笠翁,的确,落基山在黄石中断了。黄石再往南,就是Grand Teten 国家公园,那里就又可见落基山脉。
为写此文做了点儿作业。最近的一次黄石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在64万年前,它的喷发量是1980年爆发的Mt. St. Hellens 的喷发量的240 倍。这样的爆发后,什么样的山脉不能被移走啊。
周末愉快!
珞珈山,“老师”是推辞不掉的了:-)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1 22:11:38
转悠, "叶公“的称呼还是免了吧,写博客这游戏没想带他玩儿,虽说他是我忠实的第一读者:-)))
文章的最后是有情要抒发,便调动自己有限的华丽词藻,贴出来就一直忐忑着呢。桑妮和你这一叫好,这心就放肚儿里了:-)
立青,以前竟然不知道这是句天津话,还以为全国人民都这么说呢:-)
谢谢椰子一直的鼓励。我们这第一趟黄石,难免激动,想着要是常去,也就会见多不怪了。我们去完Banff再去Grand Teton, 因为都是落基山脉的风格,就有些提不起精神呢。
不过,有机会的话,希望读到你笔下的黄石。有时,虽是同样的景色,每个人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呢!你一定会写得比我好!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09-09-13 00:42:44
让风为你吟诗
让雨为你作画
让光与影轻抚着你的豪迈
让雷与闪唱和着你的雄浑
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我的灵魂扑进了你的胸膛
借用悠悠的話,我来給叶子美文的最后短章分行。
真是一石有一石的景致、一景有一景的美妙。
詩情画意写自然、浓情密意詩人生。贊贊。。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3 23:57:02
谢谢夏子用诗的语言给予的褒奖。
也谢谢夏子、转悠的创意。我只有更加努力了:-)
评论(12) 引用 浏览(4614)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新蓑笠翁 留言时间:2009-09-13 12:17:33
看似地热的能量还蛮大的,不会是活火山吧?
很漂亮、很特别的景致。我也得赶紧找个时间去看看。 :-)
问好叶子!
作者:新蓑笠翁 留言时间:2009-09-13 12:21:18
码的字和拍的片一样的漂亮!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3 12:22:28
蓑笠翁,是活火山,还是火山口里!赶紧行动了!:-)
周末愉快!
作者:阿黛 留言时间:2009-09-13 12:58:17
美!
计划了好几年了想去黄石,总是无法成行。眼热啊~~~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3 15:17:57
让阿黛浮出水面了,一定是太眼儿热了:-))
问好!
作者:fatboll 留言时间:2009-09-13 15:55:41
叶子这个游记写的,真是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黄石公园在你的笔下太美,太壮观了。我真想给你配上一首交响乐。可惜力不从心。
作者:yinyue 留言时间:2009-09-13 16:17:46
从照片上看,你们错过了黄石的大瀑布和艺术家之角。可惜!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09-09-13 17:15:39
叶子,黄石在你的笔下是那么活灵活现的,是读过的最好的游记了,有景,有人,有真实的感情投入。。。。特别喜欢狐狸那段,呵呵。:))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3 23:48:01
秦韵,谢谢你有这么强的共鸣。我想能够与交响乐相配的是黄石的景观,可不是我的小文。:-) 不过,秦韵的心意我心领了。
yinyue,欢迎来访。黄石峡谷的上下两大瀑布都到过,只是因当时相机电池不足,照片拍得有限。艺术家之角还没听说过,可否赐教?:-)
转悠,每次写游记我的确都倾注了很多感情,希望努力把它写得有别于旅游指南。:-) 不过,“最好”可不敢当啊! 想起一个问题,你的形象照片到底是小浣熊还是美狐狸? 这可有助于我了解你为什么喜欢狐狸那段。:-))))
作者:天宇 留言时间:2009-09-14 20:49:21
叶子:休眠这几天,差点错过你的黄石游记。在你的眼里和笔下黄石真的好美,我都有些动心了,以后去的时候就带着你的游记当导游。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09-09-14 21:59:29
看出了叶子的游记充满了热情和充分的准备,为想到那去旅游的人提供了一份参考.照片也拍的非常漂亮,谢谢分享这么好的旅行记.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15 23:18:35
天宇,休眠结束,又可以有好文欣赏了。借用海云的话,“心动不如行动”。只是导游可是要收费的呀。:-)
在水一方,谢谢鼓励。对我来说,出去玩总是热情高涨,这不趁着这热情还没消散,赶紧趁热打铁嘛。:-)
评论(20) 引用 浏览(4201)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新蓑笠翁 留言时间:2009-09-19 14:15:35
叶子这才叫“照片”啊。哈哈
赞!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09-09-19 16:31:26
也被震撼一把,被那些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和小景。。。。
好照片!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09-09-19 17:08:25
真想光着脚在那些鮮草里踩踩。难得看到這样好的照片。美,大自然。。
作者:甩了 留言时间:2009-09-19 17:19:50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山间的一池野莲,是很容易让人诗兴大发的。对于不会作诗的人来说,吟咏几句现成的诗句,也是对心中浓浓的诗意的一种排遣!
这种意境是人生难得的一刻,换着是自己,一定希望能把那刻“冰冷”下来,留过新鲜!!(有没有拍video ??)
作者:一休 留言时间:2009-09-19 17:44:35
总抱你的黄石游记!
作者:珞珈山 留言时间:2009-09-19 18:34:40
叶子,看完了你的黄石游记,图文并茂,让我收获不小。期待有一天能去那里拍照片。
作者:立青 留言时间:2009-09-19 18:54:39
纵有诗情,也难下笔,美呆了。
一流的风光照!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09-09-19 19:31:15
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有一个美丽无比的世界。谢谢叶子。
作者:fatboll 留言时间:2009-09-19 19:43:28
Oh, my god! 我呆,我呆,我惊呆了! 谢谢叶子!
作者:寄自美国 留言时间:2009-09-19 19:47:06
黄石公园真美。叶子游记写得好,照片拍得更是慑人心魄。我旅游是稀里糊涂地去,漫不经心地玩,回来就忘得一干二净。象你这样才是真正的旅游。什么时候我们要去黄石公园,你这个就是指南了。谢谢了先!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08:37:13
蓑笠翁,错了。我这不叫照片,我这叫画儿:-) 不过面对那如画的景色,任谁都能画出这画儿来。相信如果你去那儿,一定会英雄有用武之地的。
转悠,震撼吧。这就是自然的威力了:-)
夏子,是啊,我也有过你一样的想法。可不成,那水好凉,海拔两千多米呢!:-)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08:57:01
甩了,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现在又落到文字上,想来是可以保留下来了。
不好意思,没有video,不敢拍。:-)光拍照片,两块充电电池都直闹饥荒,到最后我们又买了个车上充电器,可为时已晚。下次再出门,电池问题就解决了。
一休,你让我直犯晕,不懂什么是“总抱”,是笔误还是新名词?你知道我是很老呔儿的:-)
Anyway, 一定是个好词,谢了。
珞珈山,谢谢你的欣赏。也期待着有一天看到你拍的真正的黄石照片:-)
周末愉快!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09:08:15
让诗人难下笔,这可就是我的不是了:-)))
立青,你那最新的为什么写博的诗,让人回味无穷。文字的感染力啊!
椰子,谢谢你的警句。发现美好像是我的先天能力呢,又开始喘了,是不:-)))
你们单位的老范让我想起了我们单位的老贾。等写完这游记,定下心来,也讲讲我们那时的故事。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09:33:14
秦韵,你逗死人了,可以说单口相声了:-))
谢谢你一直的支持和鼓励。我这次可是真有些煽情了,连先生都说“我太太的写作风格变了”,我知道他是在提意见。可黄石之游的感受由不得我不这样。
美国,谢谢你的鼓励,只是不用顺便检讨自己呀:-) 旅游能够漫不经心的玩也是一种放松。现在是因为写博客,才留下了这个游记。过去出去玩的感受还不都渐渐淡忘了,到最后只剩了照片。三年前的Banff之行,现在再想写,绝对没有感觉了。
你那一声:“翠花,上酸菜!”好有特色,特喜欢!想想自己这篇游记,整个一“看我酸不倒你!”,是不是? :-))))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09-09-20 13:11:54
好美的照片,好美的文字。一树一石皆为景,一草一花总有情。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0 13:55:07
谢谢晓竹鼓励。触景生情,才有了我这看图写话的游记:-)
作者:桑妮 留言时间:2009-09-20 18:13:10
照片真漂亮,我以前去过黄石公园两次,拍回的照片没有这么漂亮,你很有艺术眼力,取景,角度都很有味道。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09-09-21 05:39:07
叶子 这两天忙别的事,差点错过黄石(4),你这个系列的文章和照片真的美,图文并茂,所有赞美的词都被大家用了,我就一个字吧,顶!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09-09-21 21:49:24
桑妮,谢谢夸奖照片拍得好:-) 我想你若是几年前去的黄石,那时的相机一定没现在的好。相机的更新多快啊!当然,如果我认真学学照相技术,再有个什么单反的相机,照片的效果会更好的。谁叫咱有那艺术眼力呢:-)) 忍不住又喘一回,已经和椰子喘了一回了:-)
在水一方,谢谢你这么多的溢美之词。游记写得努力,大家喜欢,我也高兴。这个留着,等老了跑不动了,读读,就当再游、三游黄石了。多好!
你的那篇关于灵商(SQ)的文章没能及时读到,前两天读了觉得很长知识呢。对教育孩子和评价自己都很有借鉴。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0-07-04 10:36:11
叶子,刚拜读了你的黄石系列,一句话,你写过以后,黄石的景色我是不敢再写了。正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叶子文章在万维。
我们20年前去过黄石,今年准备再去,主要想去徒步,顺便也想瞻仰一下黄石的大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