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年的圣诞来临,玛雅人的预言没有实现,世界没有在它的“末日”毁灭,这个清晨我又在给一川写圣诞的贺卡了……
三十多年前,英语老师教了《铃儿响叮当》这首英文歌曲,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圣诞。一乘雪爬犁载着欢声笑语飞奔,清脆的铃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然后,消失在白色圣诞那无垠的雪野中。那时,圣诞于我是神秘中的幻影。
十一年前,我们带了八岁的儿子来到加拿大。那时,一川既对圣诞老人充满渴望,又将信将疑。记得他有些担心地对我们说,我们的公寓没有烟囱,如果圣诞老人来了,会不会不知道从哪里进来。我说,那我们就把通凉台的门开一个小缝儿吧,圣诞老人很聪明,他会知道的。圣诞夜,我们把礼物放在凉台的门旁,还特意把门锁打开。圣诞的早晨,一川一起床就直奔凉台,当他看到门边果真有他的礼物时,立刻欢呼起来:妈妈,圣诞老人真的来了!那一刻,我和先生相视一笑,欣喜和满足充盈了我们疲惫的心。
前天,全家去听圣诞音乐会,其中的一段配乐朗诵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个一百多年前的经典故事:八岁的女孩弗吉尼亚给报社的编辑写了一封信。她说,我的小伙伴告诉我没有圣诞老人,但是爸爸说有圣诞老人。请告诉我真相。
编辑说,是的,弗吉尼亚,的确有一个圣诞老人。他的存在就像你的生命中存在爱心、慷慨和奉献一样真实;他的存在给你的生活带来了美好和欢乐。如果没有圣诞老人,就像没有弗吉尼亚一样,这个世界将是多么乏味呀!圣诞老人就像童真、诗歌和爱一样是一种信念,它是我们童年时代点燃的一盏信念之灯,让我们能够在这个还不够美好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并感受到欢乐。
(Yes, VIRGINIA, there is a Santa Claus. He exists as certainly as love
and generosity and devotion exist, and you know that they abound and give to
your life its highest beauty and joy. Alas! how dreary would be the world if
there were no Santa Claus. It would be as dreary as if there were no VIRGINIAS.
There would be no childlike faith then, no poetry, no romance to make tolerable
this existence. We should have no enjoyment, except in sense and sight. The
eternal light with which childhood fills the world would be extinguished.)
的确,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一个信念,那样才能不只是活着,而是去生活。
一川在身边的这些年,我们都入乡随俗,认真地过着每一个圣诞。刚来的那年,虽说我们不是基督徒,圣诞夜我们也去了一座大教堂,去感受那个氛围的神圣与圣诞歌曲的美好;记得第二年的圣诞夜,我们在城市周游,看圣诞灯火,去找English Bay 旁著名的生命之树,听人们在寒风中围着那棵大树唱圣诞歌曲,找寻初到异国他乡艰苦生活中的温馨和浪漫;每年,我们都会布置圣诞树,这几年每到圣诞我们还会搬一棵真树回家,当松香弥漫在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全家人围炉夜话时,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时刻吗?前几年的一个圣诞,我们去看了传统圣诞剧目,舞剧《胡桃夹子》,后来,在这几年的圣诞,我们都会有一次看演出的家庭活动,家里的每个人都很享受这段时光,也给每年圣诞留下了标志性的回忆,每每大家说起来都是如数家珍一般;从儿子离家上大学以后,圣诞又成了我们期盼的时节,前两天去机场接一川,当我们见面拥抱时,儿子高兴地竟一下子把我高高地举到半空,那一刻,几个月的思念之情得以释放,我心花怒放。
在这里因为圣诞放假,而春节不放假,我总是觉得在心里是把春节移植到了圣诞,因此这个日子又成了中西合璧的佳节。
虽为无神论者,却依然能把圣诞这个宗教节日按照自己的理解过得有来道趣的,我们算一家,相信像我们这样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2012.12.25
汤安
ReplyDelete2013 年 1 月 28 日下午 8:22
叶子好,
写得好,跟我的感觉真是差不离。我们跟宝贝女儿也是节日情节很重,小节当作大节过,而且也是争取去看相关的歌舞剧和保留节目,以便把那种难忘的阖家氛围深深留在记忆里。换句话说"信神不如敬神",过的是自己对节日快乐的理解,《胡桃夹子》里茶舞中的中国人不就这么互敬敬天地快乐平和么。古谚说得好,"神仙本是凡人做,参透人情便是仙"。
编辑
回复 ↓
叶子
2013 年 1 月 29 日下午 1:25
谢谢汤安。很高兴对于节日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圣诞节还去看过音乐剧《White Christmas》,也很不错,很有气氛。就是不知还有什么其他的经典的演出了。
“神仙本是凡人做,参透人情便是仙”,是这么回事。
白凡
2013 年 1 月 27 日下午 11:44
最近有网友在讨论圣诞节的文化和宗教含义。认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意义上看,我们海外华人是“被圣诞”。因为第一,圣诞节的宗教意味太浓厚了。其次,我们身处西方的环境中,圣诞是国定假日。而春节不是,所以我们也就将就过了。其实我看大可不必。叶子的心态很好,也代表了大多数华人的具体做法。入乡随俗嘛。真正从宗教的意义上过这个圣诞节的华人又有几个呢?大而言之,如今在西方文化强势的世界上,虽然圣诞盛行,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从宗教的意义上去过圣诞的?圣诞节更多是一种西方强势文化推销的结果。而且更多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的噱头而已。这几天看到万维几个人硬要从宗教的意义上代表华人来过圣诞节。只是令人感到好笑。
不过话说回来,撇开这一切,圣诞故事所宣扬的那种关爱的情怀,还是正面积极的。给儿童们一点想象和期待,也挺不错。所以我还是挺喜欢Miracle on 34th Street这部片子的。该片首拍于1947年,得过好几个奥斯卡金像奖。1997年又重拍过一次。挺不错的,建议各位都去找来看看。
不知道叶子是否看过一部好莱坞片子Miracle on 34th Street。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你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吗?或者你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认为圣诞老人会在平安夜里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呢?那么,我要告诉你,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存在不是靠礼物证明,而是靠人们的彼此关爱与生活的平安来证明。是的,圣诞老人是存在的。他就像爱情、宽容和奉献一样确实地存在着,你知道正是这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为美好的东西和极大的快乐。 ” 因为这个世界不够美好,所以我们需要圣诞老人的存在。我们需要这种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