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1, 2013

叶之刁刁 ——读庄子《齐物论》 (1)




《齐物论》读了很多遍,用了不少时间,可这儿那儿总有过不去的坎儿,它的高深让我迷糊,它的绝对的相对性让我不太能接受。以多年来养成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总是想把糊涂的都掰扯清楚,想把高深的都弄出个子丑寅卯来。看不明白就又看,想不通就又想,虽然对庄先生怀有敬仰之心,但很多时候,他依然说服不了我,而我又无从去说服他,所以,就总是僵在那儿,自己和自己较劲。从这一点来看,肯定是没读懂庄子的“无为”。

今年过年回国探亲,买到一本王蒙著的《庄子的享受》,读来觉得很多话都说到心里,便开始享受这《庄子的享受》。王蒙先生的文章让人有接了地气的感觉,不像先前读《庄子》和读一些对庄子著作的述评那样,一直是高来高去的感觉。另外这次还买到了史语推荐的、由陈鼓应注译的《庄子今注今译》,书中大量的注释对阅读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

读《齐物论》,在对庄子的思想绞尽脑汁、努力体会的同时,也享受他飞扬的文采所表达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吾丧我”、“天籁地籁人籁”、“朝三而暮四”、“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庄周化蝶”……

庄子在谈到地籁时说:“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从这句话的发声,很喜欢这“之调调之刁刁乎”。这里的“调调”是指树枝大动,“刁刁”是指树叶微动, 想到自己读过《齐物论》之后的些许感想,比作树叶的微动该是合适的吧,便把这篇读后定名为“叶之刁刁”。

懒人兄就齐物论而写的[懒人梦语],对我理解这篇也有很大启发,常常是他精彩的论述让我在困惑了许久之后顿开茅塞。所以,多处读后都是在他的梦语基础之上把自己的这些叶片微动的小小感悟汇聚一处。

曾读过pia的一篇《浅谈:糊里糊涂的国学》,他说年轻时不习惯国学的这份模糊,现在再“回头去看国学的模糊,才能体会它的美轮美奂,如同印象派绘画里的模糊,它构成了内涵”。 他说就“好比国画中的"烘云托月"”,国画常不直接画月亮,只画月亮周围的云,这样月亮也就自然烘托出来。并没有画月亮,所以月亮为虚为非实。但确确实实画面上有月亮,因此它又是实是非虚”。对《齐物论》的认识我现在还是在云里雾里,不可能、也不必一下子就把点点滴滴都弄的清清楚楚,带着这份模糊继续前行,相信随着岁月的推移,再多读,体会该逐渐加深,那个“天镜”也就会破云而出了。(待续)






2013.10.20

2 comments:

  1. 感觉到了叶子大人的批判,虽然最后挂了颗枣 :-) 期待着学习“续”,“又续”,以便努力上进。

    ReplyDelete
    Replies
    1. 是实实在在的甜枣儿:-)

      说不接地气那都是指别人,你的梦语对我理解这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可是当作圣经来学习的:-) 至于老庄的有些论调嘛,学不通,就只好批了。 也期待你再回过头来批判叶子:-)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