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籁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1)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旧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
(2)嘘:吐气。
(3)荅(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躯体。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4)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5)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6)固:诚然。槁:干枯。
(7)心:思想,精神。固:岂,难道。
(8)“今之隐机者”与“昔之隐机者”实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入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
(9)偃:见注④。
(10)而:你,人称代词。“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乃是“尔问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籁(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泛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籁”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籁”、“天籁”相对应,所谓“地籁”或“天籁”,即出自自然的声响。
(12)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含有“冒昧地”、“斗胆地”的意思。方:道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实含意。
(13)大块:大地。噫(ài)气:吐气。
(14)是:此,这里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
(15)窍:孔穴。呺(háo):亦作“号”,吼叫。
(16)翏翏(liù):亦作飂飂,大风呼呼的声响。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
(18)枅(jī):柱头横木。
(19)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声音。
(21)謞(xiào):这里用来形容箭头飞去的声响。
(22)譹(háo):嚎哭声。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说哀切声。
(25)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26)泠(líng)风:小风,清风。
(27)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
(28)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这样。已:矣。
(30)比:并合。竹:这里指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
(31)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籁”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后缺“天籁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说“己”当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不宜从此解。
(33)咸:全。
(34)怒:这里是发动的意思。
[懒人梦语]
人籁凿竹而嘘,心与己游;地籁随遇而生,心与物游;天籁自然而发,心与道游。
[叶之刁刁]
人籁是人吹奏笙箫管笛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万孔发出的自然之声,而天籁是什么呢?在这里卡壳很久。反复读,反复体会,再读回到“天籁自然而发,心与道游”,突然间有些明白了。天籁并非一种实际的声音,是客观自然本就存在在那里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声之声,它源于自然的法理,发自澄静的心底。这个自然法理,这个天籁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心与道游,它必是“如听仙乐耳暂明”一般妙不可言。 风声、水声,雨声、雪声、落花之声、飘叶之声……这些鼓动耳膜的自然声音皆为地籁,但每个人听到它们的感受都会不同。对自然之声心之向往,意之凝聚,方可以感受天地大美,感受这些自然之声的妙韵,此天籁是也。
由此来说,天籁应是唯心的产物。古人云“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地籁器也,天籁道也。天籁应该不只局限于声音,由耳到心,由眼到心,有感官到思想,天籁是形而上之物,是一种升华。有人认为的天籁之音,另外的人感受到的是呕哑嘲喳;有人感到受到的天籁之境,旁人却无动于衷,此亦所谓境由心生吧。到底谁心中的天籁是真正的天籁呢?就看谁更怀了赤子之心,谁的心更接近大道。
南郭子綦“吾丧我”的境界着实让人羡慕,却真是难以达到。现实世界纷纷繁繁、熙熙攘攘,人心被各种欲望牵着忽而东西,忽而南北,难以守中。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摒弃过多的私欲,返朴归真是自我完善的正道。 “稚子凭心听天籁”, 读这段时心里生出过这样的诗句。纯净自我,努力感受大道,即使没有达到聆听天籁的境界,也会少一份烦恼,多一分欣喜,生命的质量一定会大不相同。(待续)
2013.10.26
果然接地气 :-) 我接着学习。当心随道,心就和道发生共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天籁。我已补充进我的原稿了。谢谢。
ReplyDelete果然接地气? 写这样综述性的文章我是没有底气的,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必须把自己放进去。 谢谢鼓励,给了我一点儿信心,这个很重要:-)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