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0, 2014

叶之刁刁 —— 读庄子《人间世》(2)








心斋


[原文]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叶之刁刁]

心斋,若一志也,就是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庄子说不要用耳去听,要用心领悟。耳听到的是人籁、地籁,而用心领悟的该是天籁了。总以为可以感受天籁已是最高境界,庄子却又提出了用心去领悟还没到境界,而是要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这是何等超然!心斋一法充满神秘色彩,非神既鬼,吸引着我不住地去dig,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

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它超越了道、智这些圣者、智者、当然还有凡人的追求。据说心斋为道教斋法的最高层,指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击其智,断绝思虑。

心就像一条河,有的河床宽阔,浩荡奔腾;有的河道狭窄弯曲,涓涓流淌;它们起初都是清凌凌的水,红尘日久,河道堵塞,疏沦其心就是要让心河顺畅。

智和欲就是人世间了。人们从无知到求知,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似乎人对知识无止境追求是毋庸置疑,其实不然。才高八斗的人以知识为资本去争强,去倾轧,这时知识就是把锋利的剑,伤人;学富五车的人在生活中有时很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用知识的解剖刀自剖也剖析他人,知识越多,刀锋越锋利,很容易伤己。知识是让人通达的,智慧的高境界是去智返朴而归真,简单,纯净,浑然,空虚……自我回归本性,是必须的。欲是与生俱来的,各式各样的欲望会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欲望本身并非邪恶,但放纵欲望,使之泛滥,就比较会走向邪恶,所以说,人或者说人类该对欲望有所节制,过犹不及。心斋应该是自觉控制欲望,修身养性之法。

澡雪,以雪洗身。澡雪精神,是说洗涤神志,去除庸俗意念,这是个非常诗意的说法,从心里喜爱。

文中假设的孔子还对颜回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从小到大写年终总结什么的总会提到虚心使人进步,以往总是鹦鹉学舌式的说,竟从没认真想过什么叫虚心?为什么虚心就能进步了?又怎样才能虚心?庄子谈心斋,虚者心斋也,不能不让我想到心虚,此心虚是不是彼心虚?我觉得是。大道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有凝寂虚无的心境才能应待宇宙万物,顺应了自然,顺应了大道,哪有个不进步的道理?

搜索百度:修炼心斋方法以虚为要,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心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其具体步骤,据近人陈撄宁《静功疗养问答》介绍说: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心斋对后来的禅宗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是中国禅宗的滥觞。

心斋的境界高蹈,听起来也有些像南郭子綦槁木死灰吾丧我的境界。向往!可以尝试着捣鼓一下,以此收敛心性,平静自我,冲和淡泊,要是真能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好!

只是别走火入魔。


虚室生白



[原文]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叶之刁刁]

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路不留行迹难。要么嘛也不干,只要干了就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人世间哪有不做事的,做事就会受这个那个的驱使而有伪装,有虚假,只有面对天地良心的时候,人才最真实。我愿真实,不愿虚伪,但是愿也只能是愿。人世间,人可以真实到什么程度?

还是自我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由此虚室生白,吉祥善福止于凝静之心来的更和吾意,但《温泉中的冥想》那样坐驰的我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改造好的。革命尚未成功,叶子还需努力!




2014.6.20


2 comments:

  1. 革命尚未成功,叶子一个猛子扎进水里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