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按语:才子汤安是我在万维以及后来的华博认识交往的朋友,从四年前在万维开始学习写诗便得到他和其他网友的鼓励和指点,每每回头去读那些讨论都真切地感受到春风拂面一般的温暖。四年虽不长,但作为网络上的交往也是物是人非了。文字这个连接大家的纽带有着那么强大的力量,难得的是,如汤安所说,“我亦因此断断续续以翻译、植物、诗词这类近乎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话题同她交流。刚才想到题一首叶子小诗。”,我自知福报不浅,总还能葆有一些纯文学交流的朋友,只因共鸣有感而发,有话要说。于我,这是弥足珍贵的一份情谊。泛舟所得野莲一朵送给汤安,送给大家。谢谢。
转帖收藏汤安的两首七言绝句。】
山林的叶子
汤安
性格恬静,喜爱翻译和诗歌的叶子人在加拿大,时常旅行摄影,所去不是各大城市,而正好相反,动辄上千里地驾车漫游于北美人迹不多的那些广袤山川,用她的好文笔留下一篇篇清淡隽永的旅行扎记和一幅幅寂静中讲述着拍摄者心境的摄影作品。
“其实这次直到出行前一周才做了计划,只想要逃离日常逃离都市,只是以离家为目的,去到哪里看什么样的风景都不那么重要。世界之大,永远有我们看不完的风景,只要我们流浪在路上,对新的未知的一日就有期待,旅行就有心得,就会有自我刷新的感觉。(摘自叶子)” 。
我亦因此断断续续以翻译、植物、诗词这类近乎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话题同她交流。刚才想到题一首叶子小诗。
山 林 的 叶 子
其一
须臾林野久林仙, 世外红尘俱垌田。
三万人生能几日, 翩翩措意访林泉。
其二
世有禅宗世未平,东山稀请万生缨。
严光陶令终玄远,谁入桃源蹈厉行?
性格恬静,喜爱翻译和诗歌的叶子人在加拿大,时常旅行摄影,所去不是各大城市,而正好相反,动辄上千里地驾车漫游于北美人迹不多的那些广袤山川,用她的好文笔留下一篇篇清淡隽永的旅行扎记和一幅幅寂静中讲述着拍摄者心境的摄影作品。
“其实这次直到出行前一周才做了计划,只想要逃离日常逃离都市,只是以离家为目的,去到哪里看什么样的风景都不那么重要。世界之大,永远有我们看不完的风景,只要我们流浪在路上,对新的未知的一日就有期待,旅行就有心得,就会有自我刷新的感觉。(摘自叶子)” 。
我亦因此断断续续以翻译、植物、诗词这类近乎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话题同她交流。刚才想到题一首叶子小诗。
![]() |
题图取自叶子最近一次两千多公里的山川旅行中的摄影,这个距离对她或许算是普通范围。 |
山 林 的 叶 子
其一
须臾林野久林仙, 世外红尘俱垌田。
三万人生能几日, 翩翩措意访林泉。
其二
世有禅宗世未平,东山稀请万生缨。
严光陶令终玄远,谁入桃源蹈厉行?
http://www.poemshenzhen.com/index.php/Article/Detail/cat_id/23/id/34686
2016.10.17
2016.10.17
谢谢叶子鼓励,初学诗词容易以为律诗难,绝句古风易,慢慢就会发现和理解后二者远比七律五律歌行词曲难,究其原因,律体和词曲
ReplyDelete有规则条例可循,像钢琴,按着键走可以走到底。绝句古风则直接以意境取胜,像京胡,无格无键。古风还属于歌,声律也以境界取胜,可知其难。
ReplyDelete因此我的绝句只触及皮毛,但是求一两句有些许感受。续上后面草就的四首,拙凑成六绝句,回头少不了修改:
其三
尧天歌乐自檀施,为有周情著孔思。
顾影自怜臻一曲,阿私不挂榜前枝。
其四
阑风长雨道离拆,揖罢迢迢未卜回。
心地经年君就伴,桃花饶是簇集开。
其五
黎民居处有菩提,不啻吟诗四处题。
万户春风猷政理,泠泠钟磬誉思齐。
其六
逢到商秋续转蓬,藻思啸咏写拏空。
经霜历雪诗心老,任尔风沙广莫风。
一随性就犯错,风字重复,“任尔龙沙广莫风”。
ReplyDelete昨天才从头吟读了几遍,提炼修改其中一些地方:
ReplyDelete其一
须臾林野久林仙,世外红尘俱垌田。
三万人生能几日,翩翩措意访林泉。
其二
世有禅宗世未平,东山稀请万生缨。
严光陶令终玄远,谁隐桃源蹈厉行?
其三
尧天歌乐自檀施,为有周情著孔思。
顾影汲汲成一曲,寸衷不挂榜前枝。
其四
阑风长雨道离拆,揖罢迢迢未卜回。
心迹经年君就伴,昙花饶是簇集开。
其五
黎民栖处满禅机,不啻吟诗四处题。
万户春风猷政理,泠泠钟磬报思齐。
其六
逢到商秋继转蓬,藻思啸咏写拏空。
及今浸雪诗肠老,漫与龙沙广莫风。
一气呵成六绝,汤安和杜甫打擂台了:-)我这几天很忙乱,断续地读,也查了些典故,学了不少东西。有一些句子很有共鸣,非常喜欢。最喜:“顾影自怜臻一曲,阿私不挂榜前枝。”“桃花饶是簇集开。”“黎民居处有菩提,”。我好像更喜欢一稿的句子多一些:-) 但其六的“逢到商秋继转蓬”,觉得二稿更顺畅些。等忙过这几天再继续讨论请教。
ReplyDelete谢谢叶子鼓励,写第二稿是因为来回读得多了一些,声律上面有点熟络了。
ReplyDelete说到查典故,写诗歌用字的底线正是所用的字义和词组必须有字典词典背书,如事典和典故,固定词汇,历史杂记等等。有些人以为诗歌不必拘泥,作者可以“偶尔”自创新词或者缩略成语,那样恐怕就没有字典词典可以佐证了,因此有隔,不为大家认可。炼字的要求就在有据可查,有历史出处。
鲁迅曾经在一次聚餐时给朋友们讲了人性的个故事(我在万维写过,马黑等几个还发了感慨),那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在圆寂之前的心事,最后坦承自己曾经跟尼姑也发生过那种俗人的事。郁达夫等人闻所未闻,以为鲁迅是随口一说,后来在战乱流亡路上郁达夫看到有人变卖家里藏书,过去捡起几卷一翻,竟然正好翻到那个故事出处,他在日记里感慨说鲁迅真是博览群书。诗歌草成之后就是反复敲打字义字声,让它们经得起查证。
博览,是啊,就是后悔年轻时不够博览,现在倒是读一些,但忘得比记住的多多了:-)但求过程,不问结果吧。
Delete这六首绝句我读了很多遍,说说我对它们的理解吧。有些可能是我的主观想法,不一定符合你的本意。不过就像对音乐对绘画一样,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共鸣,这也正是艺术有别于科学的魅力吧。
其一,“须臾林野久林仙,” 虽说是短暂的深入林野,但那里是心之所属。
其二,所谈出入世,我想严光陶令也并非刻意隐居,该是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其三,“顾影自怜臻一曲,阿私不挂榜前枝。”强烈共鸣, 觉得一稿这两句比二稿要自然些:-)
其四,“心迹经年君就伴,桃花饶是簇集开。” 是啊,文字即是心迹,作者与读者就是这样经年相伴。如果直言,觉得桃花好过昙花,我个人虽说不是很喜欢桃花的浓艳,但此处觉得桃花更平易,也的确是簇集开,更贴切。昙花是吗?昙花有冷艳之感,听说都是夜间开花,虽有奇香,但很快便落花似梦了:-)
其五,“黎民居处有菩提,”所言极是。很多深刻的道理就藏在普普通通的百姓中,只要我们用心用诚意去感受,总会有启发。
其六,于我心有戚戚焉。无根转蓬于秋风中藻思啸咏。“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心历风经雪,“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我们所能追求的高境界了。
昨天回复时很多打字错误,重新纠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