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0, 2017

英伦散记 (下)





诺丁山





伦敦值得看的地方太多而时间太少,必须学着放弃。选择了圣保罗大教堂,放弃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后来才知道西敏寺是伦敦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放弃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选择泰特美术馆和V&A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因为习惯了欣赏传统艺术,而没有去的泰特现代艺术其实也是大名鼎鼎的,留待下次吧。泰特美术馆规模很小,收藏了英国著名画家透纳的很多作品。去年在伦敦看透纳作品,注意到他比以往的画家更多的着眼于风景,但他的风景画色调不很明快,不似后来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大胆着色。其实看绘画是要顺着绘画史发展的走向看,透纳的不那么被我接受是因为我总用后期的印象派画作去比较,但作为透纳能在他的时代开创一个绘画的新领域,自成风格,为后起的印象派打下基础,这该是很了不起的。这一年多静下心来在网上又看了一些他的作品,觉得要比以往能欣赏他的风格了,他的《雾晨》甚至成了我十分喜欢的一幅画,看来欣赏不同风格画作的能力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伦敦另一个大博物馆是Victoria and Albert工艺美术馆(简称V&A工艺美术馆),那里的的藏品多源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次世博会,但由于空间狭小,很多展厅的摆放犹如艺术品仓库,琳琅满目而少了一些博物馆该有的留白,奇珍异宝堆积簇拥的结果,使它们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这个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是值得慢慢欣赏两三天的,而我们只去了一日,真是匆匆,太匆匆。印象很深的是玻璃馆,展品以时间为线索让参观者看到了玻璃发展的清晰历史脉络。总觉得玻璃是现代制品,真是想不到,玻璃的制作技艺竟起源于45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起初还只是小件珠宝首饰,到公元前十五世纪有了小小的玻璃香水瓶,那时的玻璃制品与珠宝象牙同等珍贵,难怪中国字的玻璃用玉字旁。公元前一世纪吹玻璃技术的发明是玻璃制造业的一个重大革新,使得玻璃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六楼的玻璃馆里我挥汗如雨地拍下许多令人瞠目的玻璃器皿,直想下次去不带相机,就慢慢欣赏。

伦敦不只有艺术,还有市场。看完伦敦博物馆那天午后,我们去过处在市中心的一个古董市场叫Spiritual Market(不知该译成精神市场还是心灵市场,总之听起来都挺玄虚),那里每逢周二交易,商贩来自全国。在那里我得到了一串驼铃,这也是伦敦逛旧货摊的唯一所获。这串驼铃由黄铜所铸,从大到小五只成一串,最大的一只外面有个小小的骆驼图案,因为是铸造时一次完成,图案很简单。驼铃在我脑海中有诗的意向:大漠孤烟,古道驼铃,漫漫丝绸之路;也有歌的旋律: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洒下一路驼铃声……以前从没见过真正的驼铃,更别说拿在手里了。从一见到它,拿起来我就没再放下,不夸张地说,成交过程只用了两分钟。放在包里,竟不觉得是刚买来的一件,而是失而复得。真是非常喜欢!有多喜欢呢?打个比方,如果不是它又大又重,多年不带挂项链的我真是恨不得把它当项链一样挂在在脖子上,一走路一叮当。我把它系在电脑桌边的落地灯上,每次开灯,轻轻晃动,清脆的驼铃声就跳着舞着洒落一地,造出满屋的喜悦。一串铃声之后有时还不满足,就会再去拨弄,发呆片刻,痴痴地没有了思想。

伦敦的另一著名市场Portello地处诺丁山地区,虽说我不算追星族,也还是会偏爱为数不多的歌星影星,休·格兰特(Hugh Grent) 便是其中一位。看过几部他的片子,《诺丁山》(Notting Hill)是最喜欢的,看了不止一遍。去伦敦前朋友告诉我这个Portello市场就在诺丁山,对于爱淘宝和喜欢格兰特的我来说那里就有了双倍的吸引。

年轻时喜欢简洁现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钟情古旧朴拙有民族特色的器物,淘宝就成了我的爱好。老话说somebody's trash is somebody else's treasure (某些人的废品是另一些人的珍宝),这个我再同意不过。从家庭周末地摊到旧货店,这些年我常常只花费仨瓜俩枣的价钱,淘到了不少别人的破烂儿,我的宝贝。淘宝时仅凭感觉,式样质感色彩为首选,不会去想它是否有收藏价值。平日里欣赏把玩时爱不释手时,多次有要写写它们的冲动。三毛曾写过《我的宝贝》,有一天或许我也会写写我的这些瓶瓶罐罐。

去Portello市场不是在周六,依然是游客云集,熙熙攘攘。除了几家旧货店和少数旧货摊,看来平日这里的旧货古董不多。市场大多是服装店,工艺品商店,小饭店,画廊,及一些卖新鲜水果蔬菜的小摊。古典式样的英国白色细棉布绣花睡袍,手工织造的印度围巾,崇尚自然的意大利时装,天然淳朴的中国蜡染,高地风格绿格子的苏格兰毛披肩……这儿就像是个世界特色商品集散地,也是我见过的仅次于沈阳五爱市场的一个超大自由市场。Portello市场的气氛热烈而不喧嚣,一切都在繁杂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街上围墙以及商店外墙有很多有浓郁艺术气息的装饰壁画,是个闲逛的好地方。

找到当年拍摄电影《诺丁山》的旅游书店,那几个电影镜头历历在目:大嘴影星微服私访小书店被店主认出,一见钟情。格兰特的表演不是那种爆发式的一往无前,而是矜持中有所表达,羞涩中不肯放弃,感觉拿捏地着实到位。喜欢这个演员是喜欢他漫散,总带着那么一股漫不经心的天真无邪,当然,他的英国口音和英国范儿也着实吸引人。

现实中的小店已经不再卖旅游图书了,只卖些旅游小纪念品,问起来,店里的两个伙计之一似乎不大知道这段轶事,另一个打趣地说他太年轻了。据说旅游书店难以为继,这里早已几易其主。想在店里买点儿与《诺丁山》相关联的小物件,只有几枚设计拙劣的冰箱贴七扭八歪无精打采地挤在一个小角落里让我无意把它们带走。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噱头,却没能念好这本生意经呢?难道格兰特已成昔日黄花,没有那么多像我这样的人要去那里寻找记忆了?


It's amazing how you can speak right to my heart

Without saying a word, you can light up the dark

Try as I may I could never explain

What I hear when you don't say a thing

惊诧于你可以直接与我心灵对话

没有只言片语你却把黑暗照亮

我试图但我永远都不能解释

当你沉默时我却能听到




这是电影《诺丁山》插曲中的几句让我非常有感觉的歌词,“当你沉默时我却能听到”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感情表达,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需要这样委曲的情愫?还真是很难说。

V&A

















我的驼铃

晨雾

Portello Market
























(完)



2017.10.29

2 comments:

  1. 大作完啦。《晨雾》有些空灵的感觉,最近我也在照相,也在抓一些空灵。有空请你指正。

    你大作第一部分因被逼成了机器人,没来得及说,其实,你多些烹调,少些眼泪,对你儿子更有效,这岂不是以退为进的处理。到时你儿子一想,老妈自强不息,得要多关心她,这过程不就反过来啦 :-)

    ReplyDelete
    Replies
    1. 游记越写越长,变大作了:-)写旅行有些写烦了,可还有很多欠账,不写好像旅行未完成,怎么办呢?

      《晨雾》的样子很像我在山西时呆过的地方,是那种没有风景的风景,荒凉有时反倒觉得很有力量。照片我们可以讨论,指正可不敢当:-)

      另外,谢谢兄长出招:-)烹调绝少不了,自强不息嘛,我想也无愧于这个称号了:-)儿子大学几年离家,我其实基本上都适应了,偶尔才会掉掉眼泪。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