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0, 2022

年味儿

  


        “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这首诗活脱描述出天津人当年过年的景象。小年过了,壬寅年的虎步愈发近了,过年的情节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无论人在何处。年就像一朵含苞的花朵,随着我们干这做那,花瓣渐次绽开,家里开始有了年味儿。

        年跟儿上总是要大扫除, 擦玻璃代替了过去的糊窗户,扫房的扫帚则改吸用尘器,清洁是年必不可少的味道。

        挂灯笼、贴吊钱,写福字也是我们恪守的年俗,如果买年货时运气好,赶上喜欢的窗花,我也会带回一两张。先生宏宽前些年开始练毛笔字,这两年过年可以自己写福字了。今年我们在中国书店买到了撒金红纸,他写了几个福字让我挑,我挑了那个敦实的,把它别在竹帘上,开门见福。左看右瞧,这个福字还真有些抱朴守拙的感觉,特别对心思。

        说到吊钱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据说,过去北方很多地方都有春节挂吊钱的习俗,随着时代演进,很多民间艺术渐失,而天津却是个对民俗民风固守的城市。至今,吊钱儿恐怕已是天津独有的。故乡的吊钱质朴、火红、吉庆,它是长方形、带流苏的吉祥图案,一张薄薄的红纸,刻上“四季平安”、“合家欢乐”、“招财进宝”、“连年有余”……这样的吉祥话儿。吊钱儿挂在门楣和窗外,迎风飘舞,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喜庆年味儿,也有接福免灾的意味。另外,贴在窗外的吊钱儿被朔风刮得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取它的谐音就是天上掉钱,预示了新的一年中财源滚滚而来……

        记得准备结婚那年先生骑车带我,我把脸伏在了他的背上,望着路边一栋栋窗外挂满红吊钱的居民楼动情地说:“就要有个家了,再也不用漂泊了。过年时,也会有一扇这样的窗户属于我们。”婚后,邻居的大哥大嫂过年时买了很多吊钱儿,让我们在每扇窗外都贴一张。我们就是从那年开始贴吊钱的,这一贴就是三十多年。临出国那年,一川和我们一起贴窗花吊钱,我说这一贴就有了年味儿,儿子说他只闻到了浆糊味儿。我在《一川的故事》中曾写道:“让孩子也能闻到年味儿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假以时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今年小年儿前,一川发来了他贴福字的照片,还懂得“福倒了”,过年的习俗这就算是传下去了。










        团圆是年给我们的甘甜,疫情让我们两年多没能回国与家人团聚,思念则是年给我们的苦涩。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2013年春节前我做了个梦,梦中与父母欢聚,于是临时动议买了机票,大年三十飞回了天津,梦想成真。 故乡的年味总是浓郁的,又听到了三十儿、破五那震天的爆竹,又见到家家户户挂着红吊钱的窗户。这些窗户吸引住我的视线,让我放缓脚步,向那些风中舞动的红吊钱凝神。在北方冬季的寒风中,它让我想到温暖的火炉,煎炒烹炸之后热闹的年夜饭,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辛苦苦却是踏踏实实的日子……

        每到过年总会想起父亲的漳州水仙,那天,当看到一盆纸白水仙,没犹豫就捧回了家。家里很温暖,花骨朵没多久就都张开了,还一个劲儿的长高个,做亭亭玉立状。

        父亲爱水仙,他每年春节前都会去花市买漳州水仙,一箱总有二十多头,要怎么刻才能让水仙多开花,父亲给我讲过多次,但我从没注意听过,就像现在我说什么,儿子也不大在意一样。父亲总能保证水仙在接近大年三十时开花,然后家里摆两盆,剩下的送亲朋好友。那些年我们或三十或初二回公婆家,父亲的水仙总是年礼之一。

        纸白水仙其实与漳州水仙大不同,但身在异乡,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个形似。这种水仙不是长在水里,而是种在土里,暗自思忖,它怎么能叫水仙呢,充其量是个旱仙儿。气味也有些怪异,不似漳州水仙一缕缕飘来淡淡幽香,到像当年做有机合成时常闻到的味道。纸白水仙花瓣很薄,少了些质感。尽管有诸多不同,它还是很美的,温存地抚慰着我的心。家里的确太暖了,纸白水仙疯长,直至倒伏,其间也不过就两周的时间,离过年还远着呢。

        正想着过年前要是能踅摸到一盆真正的漳州水仙该有多好,不成想就让我心想事成地给撞上。那天我喜不自禁地告诉了一川:“今年终于买到了真正的水仙。”他打趣道:“会开花的大蒜。”儿子的话不错,水仙也是蒜科,但它是雅蒜。我一下子想起了在天津博物馆看过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花卉册页,他的一幅水仙图题有“同是蒜也,有雅俗之分焉”,到文件夹一找,果然还在那里,去网上又查到另外两幅,可见他对水仙喜爱有加。水仙一向有岁朝清供之名,新年伊始,清供让节日的年味在红彤彤的喜庆中多了几分念想与雅趣。









        说到年味儿,少不了说说年夜饭。今年恐怕是人口最少的。以往没有回国的春节,因为都要上班,总是会前赶后错,赶在周末与朋友聚聚,疫情之前经常是春节我们做东包饺子,大伙吃着天南地北的各路美食,聊大天,热闹非凡。这两年疫情,不聚了,但有孩子们回家,并不寂寞。今年孩子们邀请我们去多伦多过年,但Omicron的形势如此严峻,我们想还是老老实实在家自己包饺子过年吧。就着饺子,啃啃春节晚会这块鸡肋,年也就过了。在网上看到个谐谑又讨彩的年夜饭大纲:鸡是“吉利”,鱼是“富裕”,豆腐是“福气”,苹果是“平安”,芹菜是“勤劳”,葱是“聪明”,着实不错。随着年事渐高,饮食受到了不少限制,如果贪吃不忌口,身体就疼给你瞧。好在这几样都还能消受的起,就此定下年夜饭菜谱:椒麻鸡丝;清蒸鱼,猪肉芹菜大葱馅儿饺子,青豆紫菜豆腐汤,苹果做餐后甜点。形而上下完美结合,2022壬寅虎年一定能靠勤劳聪明而富裕,福气带来平安和吉利。

        年味儿,酸甜苦涩,喜庆吉祥憧憬思念,诸多的滋味在心头萦绕,谁能真正说得清呢?


2022.1.29


https://youtu.be/uW9S8Vmw0V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