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的动意很大程度是想去看台北故宫。国共内战后期,1948至1949年中国大量文物迁台。台北故宫1965年建馆,馆藏近70万件文物。
2023年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终于来到台北故宫。故宫建筑群规模不大,不是中国传统宫殿金黄赭红的色彩,而是米黄色墙体,湖蓝色大屋顶,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清新别致而不失庄严大方。
故宫前院有一园林,移步易景,造园风格质朴大气。院门为台湾高山云杉雕刻,匾额“至善园”下四个门当,门两侧是两对户对。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均为天然木色,几泓静湖垂柳,一道曲水流觞,更有诸多匾额楹联石碑。入园不远处的石碑上书“海嶽甲觀”,意指四海五岳甲天下的景观俱在此。曲廊一块匾额上是“濯潔”,取自唐朝韩愈“濯清泉以自洁”。楹联有“春光著柳爭搖蕩,晚色浮空正鬱藍”,这是出自明朝文征明的《自书纪行诗十三首》:“春光着柳争摇荡,晚色浮空正郁蓝;欲濯素衣尘复起,白头行役我何堪。”旁边还有元朝钱塘人士张雨的另外一副:“稍入莓苔路,遙聞壺矢音” 。这真是让人喜爱的园林,如能与三两好友雅会于此,偷得浮生一日闲,该是莫大的清福。
至善园中的松风阁藏着更多的宝贝,让人目不暇给,我们盘桓良久。一楼木柱上的草书对联“石壁煙霞迎海日,天人笙鶴下雲松。”出自明朝王宠的《送友生游茅山》。王宠是明代史家文学家王世贞提出的书法“吴中三家”之一,与祝允明和文征明齐名。一楼立一块巨大的黑色石碑,刻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是诗人,书法造诣亦颇高,是东坡先生的门生,“苏黄米蔡”,书法宋四家居其二。在松风阁读黄山谷,其诗为柏梁体,句句用韵,其中还提到东坡先生。感其诗情,品其笔墨,被他绊住多时。录《松风阁》于此,共赏。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拾阶而上,在园中最高的松风阁二楼可俯瞰全园。二楼门柱上是清朝郑板桥的篆书对联,“迴起樓台回水曲,直鋪金翠到山巔。”出自他的《红桥修禊》。郑板桥诗书画俱佳,是“扬州八怪”之一。二楼中央设一榻,上有木几,用于置放古琴。榻上置木制屏风,上刻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蜀素帖》中的一首:和 林公砚山之作。虽说米芾的书名如雷贯耳,但对他的书法作品看得少,据说别人都在珍贵的蜀素锦写很少的字,而他在其上写满了八首诗,并以此为傲。此贴被誉为:“中华第一美贴”。米芾的书法一定是写得好的,但我一直没找到强烈感觉,也许缘分未到吧,还要多看。 反倒是屏风两侧柱子上的对联让我看了又看:“竹月漫当局,松风时在弦。”祝允明的草书浑然恣肆。新月竹影相伴,聆听松风雅韵,该是何等风流蕴藉。
至善园中墨宝甚多,都是台北故宫的收藏。还没进故宫大门,至善园的园林小景和文学情怀已然让我们沉醉了。
台北故宫馆藏分国宝、重要古物、一般古物三级,国宝聚焦中每季展出一件国宝级文物,其他国宝文物也会在各种特展中出现。在台北的九天,我们前前后后去了三天故宫,因为时间跨在三月底四月初,因此看到了两季国宝聚焦。一件是苏东坡的尺牍,《江上贴》,又名《邂逅贴》,是公元1100年他写给世交杜孟坚的书信,翌年先生离世,这也是他存世墨宝的绝响。故宫作品介绍:《江上贴》文字简约凝练,情感真挚深刻,用笔雄健。真正站在先生的千年墨迹前,先是脑子里一片空白,激动。慢慢静下来,细细读,颇多感慨。虽说是短暂驻足,面对先生的墨迹,与他隔空对话,时空穿越,仿佛看到他一举手,一投足,望月静思,竹杖芒鞋……我被快乐充盈。另一件国宝是赵孟頫书苏轼《前后赤壁赋》。阅读苏东坡多年,这些年也步韵和过他的多首词,先生可谓是我尚友千古的知音。读林语堂先生的《东坡传》对他的一生有些了解。在经历乌台诗案,几经贬谪,最后到海南岛惠州时,先生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艰难困苦的锤炼让他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与豪迈。《前后赤壁赋》正是在他最重要的黄州阶段(1082年)写下的佳作,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应友人之约于元大德五年(1301)以行书书写。赋成二百多年后书法家致敬诗人,书成。又七百多年后,我们与宋元两代文人有了片刻的交集,心心相印。这片刻于书贴只是一霎那,于我们则是永恒,将是余生的玩味。“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两赋气象恢弘,字字铿锵,写景状物,谈玄说理,写尽了中国文人对人生的体会与感悟。每每面对这书贴,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先生的至诚至情至理的气息,大气磅礴的胸怀,其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与天地参矣。我俩久久伫立,不愿离开。
东坡先生十分喜爱陶渊明,在海南的心愿之一就是遍和陶诗。我最挚爱的两位诗人正是苏东坡和陶渊明。巧合?必然?这次看到的两件国宝竟然都与东坡先生相关。巧合?必然?有缘万里来相会,虽说没看到东坡先生的书法代表作《黄州寒食帖》,但能与这两件作品邂逅,不亦快哉。
照片来自网络,鸣谢 |
照片来自网络,鸣谢 |
照片来自网络,鸣谢 |
(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