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山走马观花
周末乘公交车去北汉山国家公园。首尔人有福,不到一小时车程便有北汉山爬。下车伊始看到一个居民小区,大门上写着中文繁体字“新进别墅”。抱着好奇心进去转了一圈,几栋带地下室的三层小楼清清爽爽,有意思的是南墙根下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酱菜缸,这就是韩国特色了。旅行中我触角张开,总想去探究当地人生活。
北汉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没开,只好根据路牌加Google翻译选择了大家都走的正陵步道,山道上不少装备精良的登山人。韩国人热爱户外运动这是早在温哥华就知晓的,平时去山里走路,常遇到韩国人结伴爬山。因为压缩行李,我们没带登山鞋,只能走马观花,感受一下韩国的山野气息。北汉山是石头山,抬头望,山巅巨石峭跋,步道一片翠绿,有大叶小叶的各种枫树,还有花椒树、山楂树和槐树,已是六月末,五月槐花尤挂高枝。我们爬的不高,走过的山道除台阶外,居然一路都铺了粗麻地毯,不可思议。之前在昌德宫秘苑的道路看到粗麻地毯,还以为是皇家范式,不成想野外山林亦如许。
下山时,见一木牌,上书“月光庵”,其名不俗,引起兴趣,也让我联想到在日本岚山邂逅松籁庵,在那里吃了在日本最好吃的饭。有意思的是木牌近旁还有另外两个很新的木牌,是大树的截面,上面刻了一些韩文,还有两块雕刻得有意思的蜂窝煤,觉得蜂窝煤有意思,是因为熟悉吧。Google翻译后发现木牌上竟然是两首诗,左边的一块写着:你好/这个家伙/你为什么这么担心生活的磨难/山的另一边还有一座山/一杯茶/吃完就走。右边一块写着:《我问你 》-尹道宪 别随便用脚踢煤灰/你是一个为别人炙烈燃烧过的人吗/ 就算是一次也好/ 其他的道理虽然也很多/所谓人生就是為了除了我之外的任何谁欣然成为一块煤炭。谷歌的翻译或许不准确,诗也少韵味,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特别的东西。木牌后是个铁栅栏门,门开着,我拾阶而上,想要会会诗人。上面是个很小的房子,敲敲门,一个中年女人出来打招呼。我说被木牌吸引,冒昧拜访,想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她英文近乎为零,只得用谷歌翻译器聊几句。这里是个宗教团体,好像与佛教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分支就说不清楚了。道谢,抱歉打扰,下台阶。再看着那几块木牌,还是觉得背后一定有故事。
下得山来,有亭翼然立于清溪之上,清水楼也。亭上有许多楹联,其中一句写道:后人渴愿南北同。不禁想这种大一统的想法是朴素情感的表达,还是囿于政治正确的媚俗?南北朝鲜分立已经七十年,政体和人民福祉迥异。几年前哥哥去朝鲜,谈过见闻,说北朝鲜现状与中国七十年代相仿。我们这次来首尔看到韩国人的生活状态与北美欧洲没什么差异。经济状况与观念相差七十年的南北韩,该求同,还是应存异,见仁见智。
午餐吃了一顿味道不咋地的石锅饭,但语言不通的女服务员很热情,特意给我演示如何吃锅巴。先加适量热水,盖上盖子焖一下,待锅巴泡软,就成了稀饭。她如果不说,我一般都把锅巴浪费了。后来在另一个饭店遇到会说中文的鲜族服务员,她告诉我那叫喝锅巴水,好像韩国人吃石锅饭之后喝锅巴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民俗村浮光掠影
按图索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去了离首尔很近的京畿道水原市,看了水原华城(수원 화성),这是1796年的古迹,城墙加瓮城,城墙围绕水原市区中心大部,内建有朝鲜正祖的行宫,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测只有很少一部分城楼是很古旧的,大部分都是崭新的。实话实话,对行宫和城墙印象平平,成了到此一游。又参观了水原的一个当代美术馆,水平有限,鲜有佳作,也没提起兴趣。对旅游景点的取舍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人云亦云。反思一下,这个韩国古迹让我们看得没有兴致,问题还是在自身,来之前并没有做好韩国历史的功课,无知的结果自然就是对历史迁延的无感打卡。另一天的民俗村游览倒是让我们兴致勃勃,因为我们本就爱田园,爱音乐,所以会有共鸣。
坐地铁去民俗村,预计两小时。无意中在手机上看到列车飘离路线,去到了另一个方向,大吃一惊,赶紧下车往回坐,再倒车,终于回到正确路线上。语言不通害死个人儿。
民俗村占地面积很大,依山傍水,移建各地区实际房屋建筑,保持了乡土韩国村落的原汁原味,修得非常用心。茅屋瓦舍在绿树掩映中,可以看到韩国传统农村生活状态。特别喜爱那些黄土短垣,屋顶茅草极厚的茅舍,农家小院,果树菜地,前场后院都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也有一些青瓦高屋的大宅院,卧房、厅堂、书斋、书堂一应俱全,富裕农民耕读之家殷实的日子可见一斑。有体现韩国民风的庭院秋千和投壶射箭,也有官衙、书院、韩药房、寺庙和城隍庙,染坊,陶窑这一类设施,一些着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做着各自的营生,努力呈现过去乡村的生活样貌,试图让游客有一种沉浸式体验。虽然游人不多,有些设施关闭,活动停止,整体体验还是很愉悦的。
民俗村每天都有几场民族歌舞表演,闭园前还有大型游行。长鼓舞是从小就爱看的舞蹈,这次近距离观看,有了更多了解。长鼓也叫杖鼓,源于印度细腰鼓,其“广首纤腰,右击以杖,左拍以手”,长鼓右侧鼓面蒙厚皮,左侧蒙薄皮,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韩国姑娘长裙曳地,腰挎长鼓,右手以细竹条为鼓槌,左边以手拍打,音色不同,鼓曲欢乐喜庆,舞姿优雅美丽。
大型演出之外还有亭台楼阁上的小型民歌吟唱会,民乐弹奏会。亭台之上,雕梁画柱间,绿树环绕中,演员观众席地而坐,咫尺之遥感受韩国民族艺术风情,观感很好。听了两场演出,一场是民族歌舞,女演员或席地而坐吟唱民歌,播放伴奏带的同时还有一个鼓手伴奏,有的歌曲她边舞边唱。我们一向喜欢韩国民歌的韵律,也会唱几首。若干年前先生以一曲《桔梗谣》在韩国超市询问韩国酱菜道拉吉,被传为佳话。现在现场聆听,十分受用。另一场是类似二胡的乐器奚琴独奏。头一次听说奚琴,它现在依然是日本和韩国的传统乐器。有一种说法,奚琴是由中亚游牧民族,经西夏传入奚族,再传至中国、日本和韩国。另一种说法,奚琴起源于中国的某种弹拨或击弦乐器,后传至奚族,演变成擦弦乐器又传回中国。不管是哪种起源说,总之这是一种逾千年的非常古老乐器。奚琴的声音较为沙哑,哀婉动听,感觉比二胡更有古风。
中午在民俗村用餐,橡子凉粉、饭团还有冷面,佐餐是将近一升红米米酒,好大一碗。先生本就海量,偶尔,我也会释出一点豪气,只是饭后有些驾着云。
2024.10.26
看见舞蹈场面,想起我当年到延边出差,误入当地人的舞场,着是被朝鲜族人的舞蹈天赋惊住了。
ReplyDelete最近看了几本李娟的长篇非虚构散文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没看过这样的散文。想着你可能会喜欢,推荐一下。
(go to Drive/Shared with me and search 李娟)
怎么还会误入舞场,其中必有故事:-) 好像除了汉族,其他民族都能歌善舞。
Delete我在你的园子里谈论完李娟,回来才看到你的留言,时间竟然在我之前,我们是有一小时时差吗?谢谢分享,回头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