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寺洞
一早在银行门口的机器上换好现金,开始闲逛仁寺洞。先是被一阵锣鼓声吸引,原来是一个书法展开幕表演。大厅里座无虚席,只有前排有空座,我们浑然不觉地、大大方方坐在了贵宾席正中,没有被人驱赶。演出开始,歌舞开场,接着是口技,魔术,变脸,还有单口相声,热闹非凡。演出过半,呼呼啦啦一众官员奔前排而来,我们这才知道坐错了位置,赶紧起来让座。正犹豫着想要离开,工作人员招呼我们在前排边上的座位就坐,好在莅临的领导不多,于是我们与首尔市文化体育观光部的官员并肩而坐,观看接下来的另一半书法表演,只差没一道上台剪彩。表演结束,逛进画廊,一些绘画有创意,但书法水准着实不敢恭维。我的偏见是,日本和韩国书法只能望中国书法之项背。
看完画廊,逛到韩纸店,几乎那里所有的韩纸品种我都喜欢。韩纸也称高丽纸,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手工纸,由一种叫楮构的树皮制成,纸张上层压着树叶和一些木纤维,质地天然,工艺性极强,非常符合我的审美。我们挑了几大张,尽管不知要做什么用,单纯就是喜欢。或许今后可以给小孙子糊风筝或做个纸灯笼。
仁寺洞有一家米其林饺子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午餐时门口排起长龙,队伍中邂逅一“奇人”,穿着打扮像是刚从荒野归来,寒暄后知道这位66岁的香港女士来自温哥华,我们越说越近,简直快成了邻居。她独自一人参团去蒙古旅行, 回程停经首尔。她在这个信息时代无手机,单靠地图旅行,所以我说她是个“奇人”。“奇人”很爱说话,吃顿饺子的功夫和前后左右几桌说英文的都混熟了,真是现在所谓的e人。这顿米其林我除了记住了像中国馄饨样的韩国饺子,也记住了这位女士。旅行中看别人怎样生活,也看别人怎样旅行。
连日在首尔游荡,脚底板有点儿吃不消,头一次在旅行中萌生了做足底按摩的念头。在一个饭店的顶楼找到一家按摩店,房间不大,有三张按摩床,当时没有客人。英文他们有困难,韩文我们不灵光,竟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对来自牡丹江的中国夫妇,顿时敞开了话匣子。他们来韩国20年,没有入籍,每三年要办一次签证。因为工作忙,孩子从小便没有带在身边,住房和工作室都是租的,还要供在国内的姑娘读大学,经济压力很大。两口子说每年除了回国过年,平时几乎天天工作,没什么休息日,更是没有在首尔好好玩过。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啊,遍布全世界。
晚餐在宾馆的日餐料理解决,一大盆鲍鱼粥很鲜美,鲷鱼和鲈鱼生鱼片也都很新鲜,初次尝试的生鱼拌饭也喜欢。被鲍鱼粥“俘获”,又来了这个餐厅好几次,来多了便发现这里来自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服务员真不少。东北鲜族人很多,记起九十年代的沈阳西塔街是朝鲜社区,满大街都是韩文招牌,我们还去那吃过烧烤。鲜族人来韩国打工没有语言障碍,又是近水楼台。
晚餐后去清溪川散步,看到很多人漫步溪畔,走累了,就坐下来在清溪川濯足,听街头艺人表演,从爵士到民乐都有,很有意思。首尔还真是个好地方,相较北韩窘困的生活,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自由而快乐。同一个民族,何以有如此分野?
回到仁寺洞,在一个颇有文艺范儿的茶馆坐下来,要了烤年糕、米果和一大杯温热的青梅茶。烤年糕很香,米果过甜,青梅茶让胃口很舒服。在茶馆幽暗的灯光下,欣赏着店里的装饰,同先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丰富的仁寺洞一日。如果不是旅行,我们断不会如此密集地休闲。
阿里郎
慢游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打算去个什么地方,又不非去那个地方。转天,我们逛出仁寺洞热闹的小街,意外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韩国民族音乐馆,不禁喜出望外。这里有一些韩国民族音乐背景知识介绍,也可以直接用耳机听音乐。文字介绍都是韩文,凭借谷歌翻译,可以略知一二。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郎/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 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这首二十岁就从《外国民歌201》上学会的韩国民谣,曲调极有舞蹈性。尽管这是一首悲情的歌,一上口,眼前就会浮现出韩国姑娘婀娜的长鼓舞姿,她们长裙曳地,裙裾飘摆。文字介绍说《阿里郎》有60种版本,其中大约有3600种民歌变体,着实让人惊掉下巴。它堪称是韩国的第一民歌,是非官方的国歌。
这一天沉浸在韩国传统音乐氛围中,无心插柳,感受多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