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篇
“爸,您这茶几怕烫吗?怎么蒙上纸又加塑料布的,弄这么多零碎。”我边说着,边动手搬动着茶几上的杂物。
“你们一回来,我们就得丢几样东西。”公公的口气是无可奈何又欣然接受。
“妈,我也不是什么都能。我看到那个大铝盆还在卫生间的墙上挂着呢,这些年没用过吧。”我想起上次回国时那个大铝盆都已经被我给了收废品的,后来还是被公公抢救下来了。
“你还不能?上次你给找的小时工都把我们惯成资产阶级了。”我知道公公是在夸奖我呢。
回国没几日,时差还没倒过来,我就开始在公婆家“扫荡”了。比之“三光”政策,我的政策是该光的地方都得光。厨房大理石台面上铺的报纸塑料布,一律请走;沙发上铺着的一层两层三层的旧床单布,一概撤掉;花盆下面垫着的纸盒子、纸夹板,全部处理;冰箱里、食品柜里的过期食品,坚决扔掉。当然,凡遇“抵抗”,酌情网开一面。我也只是敢在公婆家里如此“胡作非为”,对自己的父母反而从不敢造次,因为父母没有公婆这般开明。
去京几日,回来后一看,本来很漂亮的、刚见了天日的沙发上,又多了一层旧床单。看我在注意那床单,婆婆连忙解释说前两天下雨,又来客人,才铺上的。婆婆还自嘲说自己老了,一些观念知道要改,知道我们说的对,也是为他们生活得好,只是不能一下改地那么彻底。婆婆这样一解释,好像她犯了什么错儿似的,我反倒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太“凶神恶煞”了。
“这床单的图案也挺好看的,不习惯就这么铺着吧。洗床单总比洗沙发套容易。”我有时也会违心地说话。其实,家里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呢,观念不同而已。
父母公婆都七十多岁了,我们觉得找小时工帮忙做卫生的事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所以四年前回国时和先生商量好了要给两边家里找小时工,费用由我们来出。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点孝心,也能解决点儿实际问题。但是两边的工作都做不通,都认为自己还没有老到要请人伺候自己的地步。父母那里我束手无策,而公婆这边因为他们好说话,和先生商量了,觉得可以先斩后奏。我从报纸上找到家政公司,一通儿电话,把事情敲定。在走之前把小时工培训了几次,从此每周上岗。这四年公婆电话里没少唠叨我给他们办的这件好事。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会说那天那天扫了房,那天那天擦了窗,邻居家在这个时候则是满大街都找不来扫房的,最后走了后门,借用了他们的小时工。
每周二早晨是小时工来婆婆家做卫生的时间。这次回去见到了唐姐,这是个和我同岁的下岗女工,她在婆婆那里做了三年半了,干起活来手脚麻利。听着婆婆和她拉家常,我也加进去和她聊了一会儿,谢谢她这些年给家里的帮助,让我们在外面会更安心一些。她告诉我公婆拿她当闺女待,她没有道理不好好伺候他们。唐姐用了“伺候”这个字眼,让我觉得那不是一种轻贱自己的说法,是晚辈对自己尊重的长辈的一种自然流露。因为听婆婆经常念叨,我在准备回国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时,自然而然地也给唐姐备下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真是很神奇,有时近亲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而陌生人之间可以建立很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绝不是金钱就可以买到的。
三个小时后,家里已是窗明几净了。 公公婆婆乐乐呵呵,我心里更是舒舒坦坦。
公公是退休那年开始练书法的,这些年老人练笔不辍。每次有朋友回国带东西,总会带回来公公的最近期的作品。先生和我虽不会写,却会看,每次都会感到他的书法水平精进。我们也总会在电话里表扬:爸,您又进步了!平时沉默寡言的公公就会呵呵的笑着说:你们喜欢哪个诗、哪个词,我给你们写。我们也就时不常地给老人留这样那样的“作业”。
“爸,我喜欢李白的《将进酒》,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
先生则点过他最钟情的《岳阳楼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婆婆总是对我们说:“多给你爸留点儿作业,书法也是气功,多练对身体有好处。对你们这点儿作业他可是当回事呢,得练好几遍才正式写呢! ”
一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在他们的眼里,宝贝孙子周身放着金光,是最最值得骄傲的。当然,那也恐怕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电话里报喜不报忧的习惯造成的。这次回国因为有事,儿子晚了我们几天到家。我们到家之前我就和先生开玩笑说:看吧,今天孙子没来,爸爸恐怕不会下楼接我们的。果然,被我言中。
一川要到的那天,公公早早地就按捺不住地在楼下转悠了。待到把孙子接回来,我开始提“抗议”:“爸,不公平待遇啊!”公公抿嘴一乐:“那当然啦,我孙子的级别永远是最高的!”
一川上小学二年级时迷上了《三国演义》。从小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他知道了故事梗概,后来又听《三国演义》的评书,看《三国演义》的电视连续剧。到他能自己读字书后,在看了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小说后,觉得不过瘾,居然又读了原版。当时,着实让我们对他的阅读能力很是刮目相看。一时间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些个三国人物和故事。在他把喜爱发展到极致的一段时间里,不到八岁的孩子居然做了六、七首有关三国人物的诗词,让爷爷极为欣赏。
练书法后,公公多次抄录一川的诗送给他。后来我们才知道,当初爷爷把孙子的每一首诗都作了记录,居然比我留档的资料还全。
这次回去,爷爷奶奶拿出给孙子的礼物。用大红缎面、腾龙图案裱过的撒金横幅上,爷爷抄录了一川当初作的六首三国人物诗词。
“爸,您这么早就把孙子娶媳妇的礼都备下了。”我和公公开起玩笑。
“别看您孙子当初能写诗,现在恐怕连读都读不上溜儿了。”先生也没闲着。
一川为了证明自己,磕磕巴巴的读着。读完了还摸摸脑袋说:“看这小孩当时多聪明,这么多词儿,怎么想出来的!”
爷爷则接茬儿说:“那还不是遗传了他爷爷的基因!”
欢声笑语中半个月探亲的日子飞快地逝去,转眼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正应了婆婆说的:你们告诉了回来的日子,我们就数着手指头盼着,这一回来了,走的时候就到了。
要走的那天,公公婆婆送我们下楼。告别的那一刻,是我最怕的时刻,不愿意太伤感,又不可能不伤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对公公说:“爸,您多保重,以后我们还接着给您留“作业”。”公公只是点头,没有更多的话。
拥抱着羸弱消瘦、满头银发的婆婆,不由得不流泪。“你们以后要常回来呀!”
“妈,一定!以后我们每年轮流回来看您。您记着登记太极拳的课。”
2011.7.2
评论(18) 引用 浏览(8762)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1-07-03 08:40:17
好文章!真性情!
叶子真是一个好媳妇!
很有意思,老人们的习惯竟然那么一致。
作者:shunliu 留言时间:2011-07-03 10:30:44
Great!
作者:吾弃郎 留言时间:2011-07-03 10:57:18
叶子:很喜欢这样有血有肉有情的博文!
我太太比你还“狠”;她是先斩后奏,该扔的全扔了,然后再出去采购新的。家父(在世时)舍不得又不好跟儿媳计较,一句“你们来了,我就只好放权了”,便由我们折腾去了。
这一招在她自己爸妈那里就不灵了:旧的甚至破的都绝不让扔,新的买来用那么几天,我们一离开便又“收藏”起来了。小时工?甭提!
感恩的是,岳父母身体健康,老两口相拌,又有内弟附近照应,无忧矣。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3 12:23:00
白凡,谢谢评论,真性情不假:-)好媳妇尚需努力。
老人们的确习惯相似,而且中外皆如此。记得《Everybody Loves Raymond》的电视剧中,老太太就有在沙发上铺塑料布的习惯,让爷仨都感到很不舒服,待到老太太“幡然悔悟”,撤去塑料布,三个人竟都如坐针毡,更加不舒服了:-)
不知我们老了会不会也是如此:-)
谢shunliu留言鼓励。
吾弃郎,欢迎造访,谢谢留言。
你太太这个上海媳妇看来就是比天津媳妇“狠”:-) 不过看来我们都有点儿专拣软柿子捏的习性:-)
去拜读了你的文章,很实在的言之有物的文风,欣赏。以后大家多多交流吧。
作者:Cowboy 留言时间:2011-07-04 08:59:43
这样的好媳妇也要有通情达理的公婆才行。谢谢分享!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7-04 12:48:05
叶子好文!长周末没有外出?
同意COWBOY的评论,好媳妇配上通情达理的公婆一家人就能和和睦睦。:-)
我们家我是KEEPER,不愿意扔东西。我先生喜欢扔,以前他回到他父母那里总要扔好多东西,搞得老人很不高兴。现在他不敢了,只敢继续扔我的东西。 :-)
作者:众读者 留言时间:2011-07-04 18:52:53
真佩服叶子的好文笔! 读起来实在是种享受。
点点滴滴, 平平淡淡, 实实在在, 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4 23:06:09
Cowboy,谢谢来访,谢谢留言。
是啊,公公婆婆都是很豁达的老人,我一直想,等自己老了以后,如果能做到他们的八九分就很好了。
冬儿,谢谢关心和鼓励。
你们长周末一定玩得很开心吧。你知道,我本来是计划外出的,一切都安排停当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结果在家猫了三天。后院望望天儿,晒晒太阳,写点东西,也挺好:-)
看不出你是一个Keeper啊:-) 家里总是要有一个扔一个留,才能平衡不是:-)
众读者,谢谢你总是如此热情洋溢的留言。不免偷偷地得意一下:-)
但是,别管别人怎么夸,自己还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的:-)一定好好练笔,争取早日配上你夸奖的“好文笔”。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07-05 08:35:13
叶子这篇读着亲切,利索的媳妇,宽厚且有些无奈的公婆都跃如纸上。我也喜欢扔东西,准确地说是扔别人的东西,自己有个角落里却放些明知一辈子都不会再用,可就舍不得扔的东西。设想一下应该很有意思:不知什么时候等我的儿媳妇进门后,瞧着我那堆东西,很礼貌且意图很明显地问我那东西还有用吗 ……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7-05 12:01:59
叶子,我的计划也改动了,结果去了附近的山上暴爬,过后感觉很好。yosemite只好推迟。
喜欢蛮夷的评论,“利索的媳妇,宽厚且有些无奈的公婆都跃如纸上”。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7-05 17:31:28
叶子真是一个用情很深的好媳妇!胡作非为的“三光”政策是一种在公婆宠爱之下的“耍娇”,读来让我忍俊不禁。很有同感,与公婆有缘分的媳妇,能够在公婆面前做一些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不敢做的事。
读了蛮夷的留言很想笑,他好像已经认定了,他的媳妇会是个好媳妇。要知道只有好媳妇才会给你“扔破烂”、打扫卫生。如果摊上个懒媳妇,你要到她家里去帮她收拾垃圾呢。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5 23:57:58
蛮夷,既然都设想到了,我看还是自觉革命的好:-)
谢谢评论。
冬儿,我说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呢。你现在还能爬山,看来体力还不错。我最怕爬山了。
蛮夷的评论很到位,也很喜欢。
北雁,让你这么一分析,我觉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在父母那里从不撒娇,所以在公婆面前下意识的要补上吧:-)
北雁,咱们就祝福蛮夷得个好儿媳给他扔东西吧:-)
作者:海风阵阵 留言时间:2011-07-06 06:58:26
叶子,
好媳妇对上了好公婆,真幸福!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6 07:19:13
海风,问好。谢谢留言。
其实就像你说的,幸福要自己找,当然,之后还要懂得珍惜。写出了,也提醒自己是否珍惜了眼前所拥有的。
作者:80j 留言时间:2011-07-08 17:55:39
叶子写得真好,写活了,实在是好文笔!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09 17:03:45
谢谢80j,如此夸奖,还真有些脸红呢:-) 我会继续努力。
作者:老秃 留言时间:2011-07-17 19:06:34
楼主真是个好媳妇啊。让人羡慕。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18 21:46:46
谢谢老秃评论。
就静候儿子给你领回来一个好媳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