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的前身是几家无线电器材厂,由于工厂外迁,园区内闲置的厂房出租,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来此建立画廊、艺术工作室、艺术商店,因此,形成了密集的、极具创意的文化空间。
初夏的一天,北京的天空碧空如洗,我们慕名前往这著名的798艺术区。走马观花的大半日,看了些风景,拍了些照片,有了点儿心得,当然也花了些银子。风景留在脑海里,或许很快就会淡忘;照片和心得和大家分享;银子换来的艺术,挂在家中,自我陶醉了。
历史与现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现实与艺术,都在798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旧机床,鲜花,废弃的车间,咖啡座儿,不多见的北京的蓝天,遮阳伞下皮肤白皙的美女,和谐社会。
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种艺术流派在798 齐聚。
红色巨石!平衡?欲坠?艺术?政治?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
这样的墙,这样的窗,这样的称作红尘的艺术家,这样的画怎能不看看?
如此有创意的可爱天使在店外招揽生意,在这样的创意店里,是一定要慷慨解囊的!
好大一叠钱!
“锯齿形天窗多适用于要求光线稳定和需要调节温湿度的厂房”,这是毕业设计时对厂房结构的要求。那时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厂房设计更适用于画廊和美术馆。侧耳倾听,仿佛听到机器的轰鸣和师傅扯着嗓门的讲解;举目四望,仿佛看到工作帽下青春荡漾的笑脸和舷梯上蓝色工装的背影。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这是我在798 看到的最煞风景的一幕。“虎妈”手里拿着一摞画片,在考女儿这些名画的作者名称。小女孩怯怯的回答着,连我的心都替她悬着。终于,有一幅画她怎么也想不起来。“虎妈”训斥的声音虽然低沉,却是冷冰冰、硬邦邦地毫不留情面。小女孩先是嘤嘤的哭,之后干脆放开了嗓门。我的心里真是很难受,望了先生一眼,他向我摇摇头,我便什么都没说走开了。之后,半天都想着这个小女孩。她可能也就四五岁吧?她今后会喜爱艺术吗?这个“虎妈”今后是否会有为成为艺术家的女儿骄傲的一日?
工厂的岁月,望着青烟从这样的烟囱中冒出;那段时间日日走过这样的扶梯;刚学着喝茶时用得就是这样的茶缸;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日子也仿佛并不遥远。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历史。在这初夏的尚不算炙热的阳光中,这些东西和着记忆被混合在满墙的涂鸦中展示,艺术感便从矛盾和冲突中诞生。
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我当年以为这样是颓废,儿子一见却连声说cool。在798,它成为艺术,即使是我也认同。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现象,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个世界!
虽已破碎,但昔日的精致犹在;唯其破碎,才更诱着人去想象它完整地样子。由衷感叹,艺术家就是艺术家。
近乎户县农民画那般绚丽的色彩和笔触,又不乏细腻和优雅。
有些抽象的让人不好理解的图案,不懂,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
以一种怜悯之心望着这样一个伤残的红色巨兽,觉得他的闪亮的眼神中满是悲戚。看来有时大和强并非能完整地统一,才有了所谓“纸老虎”的说法。
这一对,刚才看到的还是西装婚纱,一转眼竟是这副打扮。看惯了严谨的军容风纪,真是觉得这小两口的滑稽装束,实在是有些亵渎这身国防绿了。想说,年轻人,虽说有些时过境迁,但国防绿的庄严应该是永恒的。
现代人欣赏的艺术。我不觉得它难看,也不觉得它美好,只觉得自己落伍了。
黑既是白,艺术有时好像没有道理可言。
谁能说这不是艺术? 有时,工业与艺术竟有最完美的结合。
坐在这笼中,喝上一杯咖啡,体会一下做金丝雀的感觉。其实现代人有多少不是金丝雀呢,只是那无形或有形的笼不同罢了。
2011.7.16
毛少将又新婚了?梅开三度,深得乃祖之传。呵呵
ReplyDelete南兄好,你不说,我都没往那儿想过,再去看看,还真有点儿神似呢:-)
Delete万维博客评论(21) 引用 浏览(3892)
ReplyDelete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绿园 留言时间:2011-07-16 14:55:15
腑穨緇美砃蝶阶弘眒
и疭尺舧瓣ň厚ê眎菲絔籔秆篶セ腨德ㄨ狾禜硂琌腁滦肚参粄瞷美砃-
ê眎废ㄌ筿膘и谋眔COOL玡矗琌êぃ超Oиㄠ
作者:绿园 留言时间:2011-07-16 15:01:47
葉子,對不起,我這亂碼也算是一種後現代藝術嗎?
妳的業餘藝術評論很精彩。我特喜歡那張國防綠的滑稽與突兀,顛覆傳統的嚴肅刻板印象。
那張叼煙倚電桿的阿飛,真是cool,但前題是不許是我兒!:-)
作者:Cowboy 留言时间:2011-07-16 15:06:17
开眼界。谢谢!
作者:月弯儿 留言时间:2011-07-16 15:06:41
那无头的毛泽东让俺想起Las Vegas赌城里的无头列宁,据说表达的是:不要共产主义的思想。
谢谢分享,让俺再体验一回“愤青”的感觉: 看俺中国人的IQ,EQ,不出类拔萃都难!
作者:吾弃郎 留言时间:2011-07-16 15:27:25
以后去北京就知道上哪儿混个一天的了。
作者:青草青青. 留言时间:2011-07-16 16:38:10
太棒了,照片和解说都很棒,今年冬天我要去北京,知道哪里有个好去处了,谢谢叶子介绍 !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1-07-16 18:16:57
911算不算艺术?
作者:桑妮 留言时间:2011-07-16 18:31:19
常去北京,却不知还有这么个去处。照片很震撼,解说很精彩。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16 23:41:45
绿园,谢谢写了两遍留言。保留你的乱码后现代艺术留言:-)
那酷阿飞绝不许是儿子!举双手赞成。我们不是叶公好龙吧:-)
Cowboy,那的确是个很有韵味的地方,值得一游。谢谢留言。
月弯儿,那思想恐怕都融化在血液中了,这时有头无头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出类拔萃的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能登峰造极,无论做什么也都能让它变了味儿,这出类拔萃也就成了双刃剑了。
吾弃郎,真要是上北京时间富裕,在那儿混个两天都不会感到乏味的:-)
青青,好久没见了,还以为你去度假了呢。
谢谢你喜欢。我也很欣赏你那些美丽的盆花。
秋念11,911是惨案,我不以为它可以和艺术相提并论。我倒是觉得你的“秋念11”是很艺术的博客名:-)
桑妮,谢谢鼓励。我走马观花的拍,所以会漏掉很多有意思的场景。要是细致的体会,一定会有更多的好照片贡献。解说也只是个人的一点观感,难免偏颇。
让你这个北京人说不知这个去处,我还真有点儿小得意:-) 说明我这次回国前为去京几日所做的功课比较到位,把这个798 从茫茫网络中捞出来了:-)
作者:远行者 留言时间:2011-07-17 08:00:37
不知道北京有这样的去处 (太孤陋寡闻了吧?), 但又不奇怪北京有这样的去处 (皇城根边的人们对历史, 对艺术的把玩, 从来如此?)。 “连环画”的名字其实很贴切。 图片很稀罕, 旁白更精彩!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17 09:02:51
远行者,就算是北京人也不一定都知道798 :-)
皇城根的百姓的确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人,对历史、对艺术、对政治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起初用了“连环画”,后来觉得好像不十分贴切,改掉了。既然你如是说,想想还是有道理,那就改回来吧:-) 谢谢评论。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1-07-17 09:29:52
叶子,
看了这篇博文,挺感慨的。艺术,就是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解读吧。
照片拍得很好,解说很有味。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17 15:01:27
晓竹,在798里转一转,我也是挺感慨,当年政治狂热的产物,先是被彻底否定,这些年又被调侃着当成了艺术。
“艺术,就是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解读吧。”,这话说得有道理。
作者:令狐冲 留言时间:2011-07-17 19:26:59
叶子的图和解说都很好看,我看了好几遍,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谢谢分享!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1-07-17 19:58:00
这些照片拍得好!別具一格,真有点独特的风格,
“虽已破碎,但昔日的精致犹在。由衷感叹,艺术家就是艺术家!! ”太棒了,欣赏了半天。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17 23:15:46
令狐,夏子,照片和文字让你们喜欢、欣赏,我真是很高兴。这高兴恐怕是只有我们这些写博、读博得人才能体会到的:-)
谢谢你们的共鸣。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7-20 12:13:05
同意晓竹的评论,图片和解说都非常棒。
最喜欢那个迭起的红石头和户县农民画。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1-07-21 16:43:53
有点意思!真正感受到所谓百花齐放的气息。中国文化的未来恐怕也在那里孕育吧。这里虽然也出艾未未,相信也会出真正的艺术家。那尊没有头脑的毛令我感想不少。在中国历史上像毛那样“没有头脑”的人,恐怕除了这位“艺术家”,还真难找。
你的点评非常精彩!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21 21:56:47
同意冬儿的评论,“图片和解说都非常棒”,错了:-)))
应该是“最喜欢那个迭起的红石头和户县农民画”。冬儿,知音:-)
白凡,的确有点儿意思:-)
只要给一个合适的气候和土壤,中国的艺术家们还真是满有才的呢,就像当年觉得原来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能写出精彩真实的文章一样。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07-29 11:31:54
叶子,
错过了你这么好的一篇北京的一个去处,图片与说明,精彩绝伦,令人得到了很多艺术的享受。
同意竹子和冬儿说的,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游记。你的旅游功课做得真棒啊!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7-31 19:11:37
椰子,才看到你的留言。
你是知道的,只要是出去玩儿,我的功课总是做得很好的:-)))
下次去北京可以带两个孩子去那里,对了,还有中国美术馆,他们都那么喜欢画画,一定喜欢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