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7, 2012

那一刻我们都是加拿大人




 在加拿大,我会对人说我是中国人。其他国家的移民也会自然而然的表示出他们是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波兰人、俄国人…… 可是2010 年由温哥华主办的冬奥会让我们都成为加拿大人。

几年来,我对即将在温哥华举办的冬奥会没有什么感觉,绝没有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一直都在冷眼旁观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准备工作的进行。连接温哥华与奥运会高山滑雪主赛场Whistler的海天公路(Sea to Sky)的拓宽工程完工;2010 年冬奥会速度滑冰主场馆——Richmond Oval建成;连接Richmond Oval 、温哥华国际机场和 Downtown 的天车新线—— 加拿大线通车;公司附近的花样溜冰馆的格局依旧,除了道路重新做了规划,将以往的公交与多人专用线改做奥运专用线外,不见任何国人常为之的刷墙、栽树、铺草地一类粉饰太平的举动。温哥华准备素面朝天,以她特有的天然、朴素的优雅拥抱世界。

奥运临近,在开幕前的几日,奥运火炬传到了大温哥华地区,整日报章上连篇累牍的都是关于火炬接力的报道。报道说热情高涨的民众自发的聚集在火炬接力赛沿途的道路两侧和举行火炬交接仪式的广场上迎接圣火。公司开始有同事请假去看火炬传递了。在圣火经过我们的城市时,儿子的历史老师专门停了课,好让孩子们上街亲历这如今的的盛况和未来的历史。即便如此,我的心依然如无风的湖面不泛起一丝涟漪。直到那一天,我也站到了这等待圣火的沸腾的人群里,这湖水开始荡漾,直至翻起波澜。

开幕式就要举行的当天,圣火传递到了温哥华,传递路线就在公司咫尺之遥,大家都前去等待。人越聚越多,有打着横幅的原著民组织;有分发加拿大国旗的;有敲着印度鼓的包头的印度锡克人;有总喜欢扮酷、脸上画着加拿大国旗图案的半大小子,也有兴奋异常、唧唧喳喳的成群结队的小丫头。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漾着笑意,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着激情。道路尚未戒严,依然有车辆通过。面对夹道欢迎的人群,货车司机们鸣着长笛,引来人群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更多司机是向人们招手致意,俨然凯旋归来的将士。这时,我身后的一位女士开心的说:不管你是谁,我们都欢迎,今天我们大家都是朋友!这朴实的话语无疑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立即引得周围的人与她击掌相贺。

道路开始被警察戒严,说明火炬就要抵达。大家挥动着国旗翘首以待,我这颗平静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过去从未想过奥运圣火传递的意义,总是认为那不过是一种仪式而已。身处欢乐的人群,我感受到这种超越体育范畴的奥林匹克精神所象征的和谐与团结。人们心中这种崇高的感情,这种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同是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仪式来唤醒。

戒严的道路又开放了,不见圣火。人们都丈二摸不着头脑。过往的司机解释说,前面的道路被反奥运组织的示威活动堵塞,火炬接力只好改道进行。 人们怏怏散去。虽说只看了一场流产的火炬接力,但我暗自欣喜那已被点燃的自己内心深处的火种。从那一刻,我开始关注在身边举行的冬奥会了。

开幕式前的几天冬奥会会歌推出,十六岁的少女充满激情的向全世界表白:我相信。这首歌曲被大家争相传唱,掀起了奥运会开幕前的又一高潮。

二月十二日也是今年的中国新年的除夕,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在万众瞩目下拉开了序幕,那天为了能让大家及时收看开幕式,公司为此提前好几小时下班。我对开幕式的期望值本并不高,总认为作秀的水平哪个国家都不能与中国相比拟。但出我意料的是,此次冬奥开幕式组委会对开幕式倾注了很大的努力,试图 向全世界展示加拿大,展示BC 省,展示温哥华。开场匠心独具,演出气势恢弘, 虽说在点燃奥运火炬时犯了错误,但依然是瑕不掩瑜,更何况闭幕式上加拿大自嘲式的幽默让人们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

冰与火完美结合的奥运火炬设计是我最为欣赏的,为一睹芳容,我们全家还专门去了Downtown 。奥运期间,温哥华的Downtown 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各种与奥运相关的活动、展出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市民。就连天气也被人们的这份热情所打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把温哥华的春天提前了一个月。二月早春,樱花已在怒放了。只是苦了等雪等得心焦的奥运会组织者们。问问周围的朋友,很少听到说奥运期间没去过Downtown 的,儿子和同学们连续两个周末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至今还在后悔闭幕式的那个周末没能再去那里。

随着赛事的进行,我倾注了自己的热情,观看能看到的与中国和加拿大选手相关的所有比赛,我在为中国选手揪心的同时也为加拿大选手捏着一把汗,在为中国选手加油时,也不忘为加拿大选手呐喊。万人空巷的男子冰球决赛在美加两队间展开,惊险刺激的比赛让我惊魂出窍,以至最后都不敢观看,直到加拿大以一粒绝杀定乾坤,我才释然。别的比赛都能输,唯有冰球不能输,不知何时起,我竟也有了加拿大人特有的冰球情节。

一次又一次加拿大国歌的奏响不仅让加拿大以十四块金牌居金牌榜榜首,也让我对加拿大的归属感、自豪感愈发的强烈。正象我在过去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述“……唱起她的国歌时,我找到了感觉。它优美的旋律,神圣的歌词,使我感到一股热流涌遍全身,眼睛也湿润了……”。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我是加拿大人。



2010.3.8

1 comment:

  1. 万维评论(14) 引用 浏览(2444)
    发表评论 编辑日志


    文章评论
    作者:在水一方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00:22:24
    叶子 好久不见,问好.可能你身处冬奥会的现场或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让你找到了加拿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对于移民到那里的人来说是可喜的事,祝你一直保持这样的好心情.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怡然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06:32:28
    叶子:
    很久没听到你的声音了,原来是一直沉浸在冬奥会的欢欣鼓舞之中。温哥华的冬奥会开幕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风格不同,它运用音乐还有很唯美的画面加以烘托,效果更好。为你高兴能够亲临现场,感受肯定不同寻常。
    问候叶子。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五彩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08:49:02
    "唱起她的国歌时,我找到了感觉。它优美的旋律,神圣的歌词,使我感到一股热流涌遍全身,眼睛也湿润了...", 叶子,写得真好, 看日子,是三八妇女节写的,挺有意义。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转悠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18:16:12
    真是个lifetime 的美好经历。

    温哥华以没有粉饰的素面朝天招待了冬奥,是因为她的自信,没必要去做表面文章,呵呵。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晓雨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18:31:19
    是呀,真的很有同感,那一刻,真的为我是加拿大人而骄傲。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晓竹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18:47:42
    很羡慕你,能够住在主办城市里,亲临一次奥运会。
    喜欢冬奥会的开幕式,灯光和色彩很漂亮。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km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18:54:56
    不能输,万一输了,怎么办?去美国?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桑妮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20:02:24
    叶子:这届冬奥会我从头看到尾,当然是在电视上。你能亲身经历这场盛会,一定会成为永远的记忆。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默默的祝福你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09 22:08:51
    葉子,和您一樣,我也走過相同的心路歷程。從起初對舉辦冬奧的無所謂心態,到后來意外發現,原來在我內心深處的某一部分,已經認同加拿大。奧咂陂g,我在downtown,遇到膚色各異搖旗加油的熱情民眾,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我們是一家人!感謝冬奧讓不同族裔的移民,凝聚團結起來。這就是寶貴的加拿大精神!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3-09 22:22:01
    在水一方,谢谢问候。的确,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感受到那种气氛。

    怡然,谢谢问候。最近有些忙,没怎么写东西,只能忙里偷闲的读文章, 体会一下潜水的感觉:-) 一直在跟读你的《千回百转移民路》。

    五彩,谢谢夸奖。笔总是随着心情走,情到之处如实记录,否则时过境迁,再想抒发一无此情绪了。 写日期时才注意到是三八节,题材不对路了:-)

    转悠, 同意。 真是个lifetime 的美好经历,很珍贵。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3-09 22:49:08
    晓雨,谢谢留言,很高兴我们有同感。

    晓竹,你的羡慕让我更骄傲了:-) 不过大家机会均等,不定哪一天你的城市也会有机会主办这样的盛会。

    秋的思念,谢谢留言。你的问题还真让我不好回答,因为就没有想过万一输了怎么办。现在回头想想,要是真输了,最差也不过就是象美国队员那样双眉紧锁,一脸严肃,气急败坏……

    桑妮,冬奥会的比赛我也是从头至尾从电视上看的,亲历的只是整个城市的热闹和喜庆。你的汽车厂的回忆让我想到了我在工厂的那段时光,很亲切。

    綠園,说实在的,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犹豫题目里应该用“我”,还是用“我们”。后来细细回顾这次奥运的感受,觉得我自己不应只是个例。看到你的强烈的共鸣,更觉得题目选了“我们”是正确的。过去都说多元文化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看来也不尽然。中国也有五十六个民族,可不都还是中国人嘛。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Beaubien2010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10 08:55:55
    叶子,
    你这篇文章也道出了我的心声,一直想写些冬奥的文章,满腔热情却不知道如何说起,让你来写,大家会更愿意读。
    虽然这次的冬奥据说欠了50亿的债,但加拿大人的心却陇在了一起。连我们这些所谓“边缘移民”都会发自内心的为这次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虽然期间一波三折)而感到骄傲。(我LG 还专门大清早跑到我家附近传递火炬的地方去看火炬手)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椰子 屏蔽该用户 留言时间:2010-03-10 20:18:59
    叶子,
    文以情动人,真是这样,你的文章也感染了作为读者的我。我看到你找到了一个加拿大人的感觉,一种归宿感,我都跟着激动得很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觉得加拿大更容易给人一种归属感?也许我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问好叶子。

    [删除这条评论]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03-10 22:58:43
    Beaubien,谢谢留言,有些太抬举我了:-)

    我只是有感而发。相信以你的满腔热情,一定能写出大家都喜欢读的文章,期待。

    椰子,文章能感染了椰子,让你跟着激动,我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了:-)

    你的问题我好像也想过,只是从另一个方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少说美国好的,更不要谈归属感了。这一定又是个值得挖掘的的话题,或许大家都可以做做作业。

    这一段时间都会很忙,忙里偷闲写点儿东西。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关心。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