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4, 2013

吴门琴韵 ——吴兆基先生古琴曲集



吴兆基(1908年—1997年),字湘泉,诞生于景色秀美的洞庭湖西滨汉寿县一个音乐世家,长于江南太湖胜地。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12年春,吴兆基随全家至苏州定居,苏州乃中国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之文化名城。吴兆基之父吴兰荪深谙琴艺,源于岭南派,由于长期居信姑苏,其风格亦渐接近熟派。 1920年,吴兆基学琴于其父吴兰荪,而后学于吴浸阳。吴浸阳原籍四川,弱冠后离蜀而往来于苏、沪、杭间。因而,吴兆基的风格融汇了川、熟二派之长,琴风潇洒恬逸,质朴古淡。 吴兆基在对琴艺长时间的揣摩和钻研后,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演奏倾向于传统和温厚的特色,虽然用钢丝弦弹奏,却保留了丝弦温柔、敦厚、深醇的韵味。正如他自己说:“在描写风云激荡、情绪昂扬的曲子时,多采用沈稳的手法;在描写明媚风光、柔情深思的曲子时,则采用流滑细腻的手法。力避吟、猱、绰、注不分,处处大幅度颤抖,甚至卖弄花招以哗众取宠。在取音方面,多采取轻、缓、恬淡手法,不追求速度,避免力度的夸张,常以宁静淡泊自勉。”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dashi/20060729225342_557.html





石上流泉






鸥鹭忘机






胡笳十八拍





平沙落雁



忆故人






4 comments:

  1. 老先生的特色是韵味悠长,最适合读书罢,静听一曲,醒脑宁神。但感觉入了“门虽设而常关,园日涉以成趣”的路子。不大为大众所接受。《忆故人》最能反映他的特色。你中间夹了一个《胡笳》我还在想,我那收藏才是最佳。结果这首曲子正是我收藏的那首。如此悠长,深沉,苍凉的曲调,正是那“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写照。最佳环境是在夜声人静之时,让曲子从远处飘过来。当然,你得大书“闭关”二字,不然你先生会不时摸摸你额头,心想,不会是烧糊涂了吧 :-)

    ReplyDelete
    Replies
    1. 别笑,闭关就是闭关,没烧糊涂:-)

      老先生道骨仙风,正襟危坐,焚上一柱香来抚琴,是有些你说的那种感觉,不过古琴本就阳春白雪,谁能接受谁就欣赏吧。

      感到老人家的演奏从动作到音韵没有多余花哨的装饰,他的琴音比上次我选的那些都宁静,浑然天成,我想这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状态。

      几首都很喜欢,那首《石上流泉》让我想起去年拍的一张照片,刚刚放上去了;《忆故人》是思念亲人朋友时的最好陪伴;《胡笳时八拍》因为长,变化很多,是很丰富,要想真正有体会,恐怕还真的得半夜多听几回。要是先生有此一问,那也是兄长出的馊招儿 :-) 视频的配画与曲子不符,哪天找时间我重新做一个,我想如果用峡谷照片来配这首曲子或许比较合适。

      Delete
    2. 你可以做一个幻灯或Video用这个曲子做背景,将会很有意思。

      Delete
    3. 我正是这个打算,只是峡谷的照片还没有全整理出来。不知中国古琴配外国景儿是个什么感觉,好在都是自然景观,应该无大碍。

      Delete